轉:畢寶魁的博客
241--遣悲懷(其三)
元稹
閑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幾多時。鄧攸無子尋知命,潘岳悼亡猶費詞。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評文】
閑坐無事時,悲嘆你的一生,我自己也非常酸楚凄悲。人的一生能有多久?我在世間還能活上幾時?鄧攸心地善良卻偏偏沒有兒子,潘岳寫悼亡詩懷念愛妻,但對亡妻又有什么意義,只是枉費了語詞。夫妻在陰暗的冥間同穴而居又怎能希冀?他生有緣重結伉儷更是渺茫難以預期。唉!我今生欠你的太多太多,只好長夜相思,來報答你平生愁苦不得舒展的雙眉。
【注釋】
[鄧攸]晉鄧攸字伯道,為河東太守。永嘉末遭石勒之亂,挈家出走,途中遇賊,度不能兩全,因其弟早亡,便棄兒存侄鄧綏。后歷官吳郡太守、吏部尚書,清廉自持,但無子息。時人哀之曰:“天道無知,使鄧伯道無兒。” [潘岳]晉詩人潘岳,字安仁,中年喪妻,作《悼亡詩三首》,后世頗為傳誦。 [同穴]《詩經·王風·大車》:“榖則異室,死則同穴。” [窅冥]渺茫的意思。
【評析】
此首由悲亡妻轉而自悲,以“閑坐悲君亦自悲”承上啟下。“悲君”總括前兩首,“自悲”開本詩。妻子已死,人壽有限,雖曰百年,其能幾時?“鄧攸無子尋知命,潘岳悼亡猶費詞”兩句用典故含蓄表達“自悲”的內容。用典貼切,曲折地表現自己無子、喪妻的無限悲慟。頸聯是對將來的遙思,如今已陰陽阻隔,無緣相見,但愿死后能同穴,在轉生的來世能再結良緣。然而,“何所望”、“更難期”兩詞表明這些愿望是難以預期的,甚至是沒有什么希望的。那么,唯一可以寄托哀思的現實的辦法就是“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了。感情真摯綿邈,柔腸千回百轉,催人淚下。
三首詩緊扣詩題一氣而下,以“悲”字貫穿始終。前兩首重點悲亡妻,第一首側重傾述夫妻的恩愛及亡妻對自己的體貼,第二首側重寫妻亡后自己悲慟之情,從過去寫到現在。第三首悲傷自己的孤苦凄涼,從現在寫到未來。情感線索十分明晰。本詩的語言也極本色,情真語真,毫不藻飾雕繪,有的詩句已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如“昔日戲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來”、“貧賤夫妻百事哀”、“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等句都是極為淺近自然之語,但所抒發的感情卻極沉痛哀婉。這樣,質樸平易的語言形式與深厚婉曲的情感內容達到高度完美的統一,這是至高至美的藝術境界。蘅塘退士云:“古今悼亡詩充棟,終無能出此三首范圍者,勿以淺近忽之。”并非溢美之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