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畢寶魁的博客
64--水龍吟
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蘇軾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譯文】
像花又不像是花,也沒有人憐惜她,任憑她墜落飄零。她離開原來的枝頭,依傍在路旁道邊,想來也充滿別思離情。仿佛是一位嬌貴的夫人,柔腸縈繞,困意朦朧,想要睜開美目而又閉上眼睛。只好似在夢中,隨著春風,飄到萬里之外,去尋找情郎的行蹤。剛剛落地,又被那無情的黃鶯喚起,懶洋洋地再度升空。 不恨此花已經飛盡,只恨西園中又飄落片片殘紅。拂曉下過一場小雨,哪里還有楊花的身影?那楊花早已化作一池碎小的綠萍。有人說楊花是春色的象征,如果把這種春色分為三成,二成已變作塵土,一成化作了流水上的浮萍。仔細看來,那點點白絮綠萍,并不是楊花,而是由思婦的滴滴眼淚變化而成。
【注釋】
[水龍吟]曲牌名,又名豐年瑞、鼓笛慢等。雙調一百零二字。 [章質夫]章楶,字質夫。蒲城人,為詞人朋友。 [無情有思]謂楊花看似無情,實則有思。韓愈《晚春》詩:“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覺漫天作雪飛。”杜甫《白絲行》:“落絮游絲亦有情,隨風照日宜輕舉?!北揪浠闷湟狻?nbsp; [一池萍碎]作者自注:“楊花落水為浮萍。驗之信然。”古人認為柳絮落水則化為浮萍。參見《群芳譜》。此說并不科學。 [春色]此處指楊花。
【評析】
本詞雖為唱和之作,但不拘原作之意,另辟蹊徑,自出新意,風神綿邈,情韻俱佳,洵為詠物妙什。全詞用擬人化手法,亦物亦人,通過楊花隨風飄轉的情景,刻畫出一位魂牽夢繞、幽怨綿綿的思婦形象。構思新穎,想象豐富。
起筆便不同凡響,用語精妙?!啊苹ㄟ€似非花’兩句,詠楊花確切,不得詠他花”(唐圭璋《唐宋詞簡析》)?!皰伡野贰比滢D入擬人手法,“無情有思”引出下面幾句的內容。“縈損柔腸”三句寫“思”的狀態,描寫楊花輕盈臃腫似美人之眼欲睜又閉,想象奇妙無比,神采飛動?!皦綦S風萬里”三句寫“思”的內容,是萬里尋夫。剛停而又被鶯呼起。寫盡楊花輕盈飄動而無定所的神韻。下片則愈出愈奇。先以落紅隱襯楊花,說“不恨”只是曲筆傳情,實則“有恨”。“曉來雨過”問詢楊花遺蹤,所看到的是“一池萍碎”。詞人認為這碎萍便是楊花化成,悖理而有情,更能顯出對楊花的一往情深。接下去再深描一筆,點出楊花的歸宿。那些漫天飛舞的楊花都到哪里去了呢?這就是有二成變成了塵土,一成變成綠萍。楊花已盡,春色已盡。煞拍再畫龍點睛,“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币郧槭帐~,干凈利落而余味無窮。緊扣開篇的“似花還是非花”一語,如千里來龍到此結穴,使全篇熠熠生輝。全篇之妙在于不即不離,寫的既是楊花,又是思婦,而“也無人惜從教墜”也仿佛是那些遭人遺棄的思婦無人憐惜之意。一片惜春憐春,惜人憐人之情俱在其中。唐圭璋說:“全篇皆從一‘惜’字生發”(《唐宋詞簡釋》)??芍^深中肯綮之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