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道德經智慧與應用》第十一集 以大自然為師

第十一集 以大自然為師


  能同聚一堂,來研習老祖宗的高等智慧,真的這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情。這是要有很多的福報,我們才能夠在這么好的環境來研習老祖宗的高等智慧,希望大家好好珍惜。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道德經》里面老子處處都在跟我們做的啟示:以大自然為師。我們怎么樣來“法天則地”


以大自然為師


  這方面的智慧,是所有古今中外那些大智慧者、那些世界級偉人最后一定都是來到——“法天則地”。一定都是這樣。釋迦牟尼也是,孔子、老子、莊子都是,耶穌也是,穆罕默德也是,都是這樣。他們到最后都是來到超越所有的經典、語言、文字,然后去看這一部真正的無字天書——大自然的啟示。

  希望大家好好地用心來學習,這個絕對不是你過去那一種觀念認為:“這個山河大地是無情的、這只是一個器具。”認為它只是無情、物質,這是一個膚淺的看法、論斷。實際不是這樣的層次而已,那是非常奧妙。“水”,不是一般人所看的這樣的層次。“土壤”、“土地”,也不是一般人所認為的物質層次。不是這樣,真的很深。

  這方面不是催眠、不是吹捧、不是宗教信仰。這是真理實相,它本來就存在,只礙于我們認識的膚淺。就像科學家以前對物質的認識,他們認為:“組成所有物質的那個元素就是原子。”像我們以前讀物理化學,還要背化學原子、分子方面的周期表。因為以前認為“原子就是組成物質的最小粒子”。那是幾十年前科學家的認知。但是慢慢地發現不是這樣。所以又打破了原子而進入了核子、質子、中子,后來又找到介子,再進一步又找到夸克。在二三十年前認為找到夸克就已經算是能夠找到最小的粒子了,但是當進一步再去探討、去研究卻發現,夸克還不是最小。

  然后當人類進入越微細的世界,看到這個物質原來都不是表面我們所看的這樣固定不動。所有的物質你用高倍的顯微鏡去看,它竟然都在流動、變化。這是現在科學家可以證明的。你只要用高倍顯微鏡去看,包括一片葉子,你會看到里面原來都是在流動、都在變化。而且它們都含有生命力地在進行光合作用。那些小分子、小生命都知道要做什么工作,怎么樣進行光合作用。

  當人類對這個世界越了解之后,越發現太奧妙了!物質不再是過去所認為的那一種機械式的無感情、無覺受的物質。所以希望大家要打開心胸、打開度量,虛心地學習。不要秉持過去所認定的,認為:“石頭就是石頭,它們都是無情的。樹木那些都是無情的,沒有覺受。我們人類才優秀。”不是這樣。希望大家要重新來認識,你心量越打開、打開到無限,你才能夠學到宇宙無限級的智慧。


道法自然


  我們現在進一步來探討“怎么樣以大自然為師”。我們說要見賢思齊,在《道德經》里面,老子處處都希望我們能夠來到跟天地看齊學習。天地在跟我們示現,天地在老子的心目中就是真正圣賢的展現。老子到最后面就是跟天地在看齊學習。


老子遍讀典籍


  你看,老子當過周朝國立圖書館的館長,當然他會有很多的因緣可以接觸到許多的典籍、圣典。加上老子他的好學,所以他真的在世間法方面是飽學多聞。后來他看到人世間的這一種爭奪名利,包括看到周朝的政變、皇宮里面的爭權奪利。他后來真的看透世間的名利,所以他放下、然后回到家鄉。要知道,他最后的開悟是來自于法天則地。


老子故里悟道


  這個是在老子的故里展示出來老子一生的事跡,前面我們有簡單地介紹過。我們現在進一步來看,那老子到底看到什么?為什么我同樣都在看星、看云、看天空,為什么我沒有開啟老子那么高的智慧?為什么老子能夠講出那么深的哲理?到底老子是怎么看的?我們要了解啊!


老子


  你看,老子講的就是大地風云經的精神、特征、特性,講道的特征特性。所以老子不會要你跟隨他、追隨他,老子不會要你把他當作偶像,然后學習他怎么吃飯、怎么走路、怎么穿衣服。他覺得“你們要看齊學習的是大地風云經、是天地,那個才是真正的偉大的德行啊!”所以老子展現出來的就是那么謙虛,但是又有那么高的智慧。


八卦


  像這一張幻燈片所呈現的就是八卦:原來八卦就是在解釋整個天、地、風、雷、水、火、山、海,這整個世界對眾生的孕育跟它的變化。那它呈現出來的是什么樣的宇宙運轉法則?古圣先賢就透過他們無污染的心靈去看。看了之后,然后跟大家詮釋宇宙的運轉法則是怎么樣,道的特征特性是怎么樣,然后讓我們可以法天則地。

  這些最高的智慧,古圣先賢毫無保留、毫無藏私,也沒有跟我們收費。它超越世間的名利價值觀,都是無價之寶啊!大家現在所學的就是無價之寶的智慧,這是大家的福報,要好好地珍惜!珍惜了之后,我們本身受益,又進一步能夠把它弘傳開來、利益更多的眾生。弘傳開來不是嘴巴講,我們要以身作則去做。從我們本身開始改變起,也讓我們的家庭更和諧,讓我們的社會更溫馨、更祥和。


  我們現在來看第二十五章。

  二十五章前半段我們上次已經跟大家介紹過了,現在要看后面的這一段。“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注意:這兩段是在歸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演萬物”。那在這個“道”里面,在整個演變、演繹、演化的過程中,老子就很簡單地把它歸納出來。“道”、再來是“天”、還有“地”。那有“道”、有“天”、有“地”,三生萬物。所有的植物、所有的動物由“道”、“天”、“地”這樣孕育,然后演化出了一切。

  如果我們光只講天地兩個字的話,“天”是包含“道”。如果要仔細再區分開來的話,“天”講的就是太陽、虛空。那這個太陽、太陽系是從“道”演化出來,從未顯相的本體演化出來的。所以如果要仔細再區分,才把“道”跟“天”分開。那如果沒有區分的話,講“天地父母”,那個“天”是包含“道”、包含“無極”、虛空還有太陽。

大家要了解:“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要出生為人,真的這是大家的福報,要好好地珍惜!很多人對生命活得很自責、很挫折,常常背著罪惡感、業障。事實上,生命是神圣的。你了解實相,你就知道每個人的生命是神圣的。每個人的生命也是平等的。我們沒有比任何人卑微、也沒有比任何人偉大。你要體會到這一種平等心,才不會有自卑,也才不會有我慢。今天會講到這方面。

  二十五章的重點就在后面這一段。老子希望我們要“法”,“法”就是看齊學習。人要跟“地”看齊學習、“地”是跟“天”看齊學習、“天”是跟“道”看齊學習。而“道”的運轉法則是自然律、宇宙律。

  那自然律、宇宙律到底是什么?那些智慧者就觀察出宇宙的運轉法則,然后陸陸續續地跟我們解釋、跟我們講。讓我們了解之后,這樣我們才不會背道而馳。光是這樣講每個字都懂,問題是你怎么去學到,這個就不容易。所以我們要再進一步來跟大家解析。

  老子要我們跟“天地”看齊學習。但是《道德經》的第五章會是很多人的障礙、也會是很多人的質疑。就像讀《圣經》的人感到奇怪,為什么上帝說我們:“如果懂得分辨是非善惡,就要把你趕出天堂?”為什么空海說不是上帝把我們趕出去,是我們自己從天堂掉落到苦海?為什么我們分辨是非善惡就會掉落到苦海?這個上次我們已經解析過了。但是《道德經》的這一句話,又像《圣經》這句話一樣,形成了學習《道德經》的很多障礙,被很多人的誤解。我們來解析這一段。

  《道德經》的第五章:“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鑰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這一段一般不太容易了解,因為老子的語言,真的往往都超越一般人邏輯思維的這個層次:老子要我們跟天地看齊學習,那又說“天地不仁”,那難道要我們學那個“不仁不義”嗎?我們會這樣地質疑。要知道,老子所講的“不仁”,不是一般所理解的那一種“不仁、不義”。

  老子說“天地不仁”,并不是說天地無道、天地不道。《道德經》的“道”,并不是講不道。天地呈現出來的是“道”,而不是“仁”。在《道德經》后面會仔細再區分出來。在宇宙中心靈的層次:從最高、從上往下是“道、德、仁”,“仁”是降到第三個層次了。再來“義”、再來是“禮”、再來才是講各種世間的世“智”辯聰。“道德仁義禮”,有的中間還有一個“禮”,禮儀、禮節的禮。后面我們還會再解析。那到最后才是講“法”。到講法律法條那已經是心靈降到非常低的層次。所以老子是要我們回到最高的那個道的心靈品質層次。

  這里講的“不仁”,不是說天地無情無義,而是說天地不會有一般人的那一種濫慈悲,或是那一種偏私、偏愛。這個不是在做虛妄分別。有時候我們在一般的用詞里面會有提到:“你這個人比較濫慈悲。”然后會講:“你這個什么人之仁”。有沒有?前面的字我不方便講出來。“你這個人,你這某某人之仁”,仁愛的人,意思就是說,你這樣的“仁”是一種濫慈悲,或是一種錯愛。

  仁,它就是一般所謂的慈悲、愛。如果你的心靈不是來到“道”的層次的話,這一種仁、愛,通常里面它會含有自我自私的立場。所以這里講的“天地不仁”,意思就是說“天地”它沒有那么多私心、沒有那些不平等,它不會偏愛。

  就像在中國歷史上很有名的“包青天”。平民百姓都很敬愛像“包青天”這樣的人,對不對?但是那些犯罪的王公貴族、或是包青天的親戚朋友中那些犯罪的人,他們就覺得包青天“不仁”。因為你沒有對我們特別招待、特別優厚。所以相對于平民百姓而言,那些犯罪的王公貴族,他就認為包青天是“不仁”。這樣知道嗎?那難道是包青天錯嗎?他不仁不義嗎?不是,而是他是真正地大愛、真正地平等。

  第五章要跟我們分享的就是:天地間流露出來的,就是真正的平等、大愛。沒有那些偏私、沒有那些偏心。它完全都是從“道”出發在運作的。那“道”的話,沒有那些錯愛、沒有那些假愛、沒有那些偏心、私心。


萬物平等


  “以萬物為芻狗”,我們用大家比較容易理解的講,就是在“道”的心目中,這一張幻燈片里面的植物、草,還有那些松樹、還有森林中的這些人,他們是不是都是“道”演化出來?全部都是“道”演化出來!那你說哪一種最高貴?都一樣。

  人類才會在那里分別說:“我們會動,我們才高級、我們才高貴,我們是萬物之靈。”那是人類的自我膨脹,希望得到更多的關懷、更多的眼光。但是,在道的心目中、在太陽的心目中、在山河大地的心目中,人類跟這些草、木都完全平等。這樣可以了解嗎?

  這樣你回來體會這一句話,為什么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它講的就是天地沒有私心。你人類自認為很偉大、很重要、很聰明,但是在天地父母的心目中,人類跟植物平等、人類跟各種動物完全平等。這個叫做真正的平等心。

  佛教里面講到開啟最高的智慧,一樣它很自然地會流露出所謂的平等心、平等智。老子在這一章講的就是天地所呈現出來的那一種完全的平等心、平等智。這樣可以了解嗎?所以不要再錯解以為說:天地是不仁不義、無情無義。絕對不是這樣。

  我們再看這一張幻燈片的后半部分:“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如果說那個“不仁”,你把它認為說不仁不義,沒有愛心、冷血、冷酷,那這樣怎么還會有所謂的圣人?“那些圣人竟然是像冷血動物,無情無義”,你這樣就完全解釋不通。所以我們要了解,那個“不仁”講的就是沒有私心、沒有偏愛、沒有自我。

  你有自我,你就會:“這是我所愛好的,我就會對你特別照顧一些。這邊常常會批評我、常常都不理我,那我就對你們冷漠。”那個太陽照射下來,如果它有私心就會這樣:“對你們這邊就多照一些,那對你們這邊,哼,我來到這里,我就把它關掉一半!”

  天地會這樣嗎?絕不會。它就是這樣平等地愛護一切眾生。能夠來到老子所稱的圣人,就是人格、思想最完美、最高的人。老子認為高等智慧的圣人,他們一樣來到沒有私心、沒有偏愛、大公無私、普愛一切眾生。老子也會把那個圣人,有時候當作英明的國君。真正英明的國君,他把普天下眾生都當作家人平等愛護。這個國家里面有植物、有動物。一國之君一樣會平等地愛護國家里面所有的動物、也會愛護所有的植物、也會非常重視保護生態,那是很自然的。他如果擁有高等智慧、是英明的國君,他自然會這樣。

  老子所講的、所看到的現象會是這樣。圣人他沒有那些私心,平等大愛。所以都完全平等地對待百姓跟那些植物、動物。這樣大家可以了解嗎?大家理解之后就不會對《道德經》產生誤解,也不會形成障礙、也不會對“天地”有所誤解。這是很重要的。


球上的每一點都平等


  我們來看,這個也是要解釋前面那個平等心。這個就像地球我們現在把它縮小范圍。地球上所有的種族、所有的國家,每一個凸點,你都可以用某種你所想要的把它套進去。你把它套入每個國家、每個種族,或是所有的族群,包括植物、動物。那你看,因為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動物,萬物都是天地父母化育出來的。你說這個球上哪一點才是最高?哪一點才是最重要?哪一個孩子才是最好、最高、最重要?都是平等的。

  第五章要告訴我們就是:天地的真正的平等心、平等大愛、沒有私心。了解這一點很重要,因為后面你會繼續開發出來,才會來到沒有自卑。也不會有我慢、傲慢、瞧不起別人、瞧不起植物。希望大家正確理解第五章所講的“不仁”,這里把它做個簡單的解釋:是指沒有私心、沒有偏愛,而且是完全平等對待一切眾生。植物、動物、人類全部都是天地父母懷抱中的小孩,都是從天地演化出來的。這樣理解之后,就進一步能夠體會到:為什么老子要我們跟天地父母看齊學習。


  請大家看第七章。

  這一段很重要,“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這一段也希望大家能夠背下來,很簡短,但是非常重要。

  要了解這一經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孔子怎么敘述。《中庸》相傳是子思的著作,它里面都是在敘述、描述孔子的言論跟思想、內容核心。在《中庸》的第三十章里面就有很清楚的敘述,里面仲尼指的就是孔子。因為這一段非常重要,也請大家大聲朗誦一遍:

  “仲尼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上律天時,下襲水土。譬如天地之無不持載,無不覆幬;譬如四時之錯行,如日月之代明。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為大也。”

  《中庸》這一章就很清楚地跟我們講:孔子是“祖述堯舜”,也就是說孔子如果以人方面,他是跟古圣先賢的堯、舜來看齊學習,而且還敘述他們的豐功偉業、德行,讓后人可以看齊學習。“憲章文武”,孔子又跟文王、武王看齊學習。所以孔子一樣啊,都會跟古今的圣賢來看齊學習。

  但是更重要的是:“上律天時,下襲水土”。最簡單地說,就是孔子一樣是“法天則地”。“上律天時”就是跟“天”看齊學習,“下襲水土”,跟“地”看齊學習。“譬如天地之無不持載”,孔子看到的是:天地是“無不持載”,它是這樣地支持萬物的生生不息,支持萬物的生命,承載萬有、承載一切。你所有的豐功偉績、你所有的建筑包括紫禁城,全部都要山河大地來承載。

  “無不覆幬”,用“天氣寒冷時,我們要穿(覆蓋)衣服、要穿披風、要蓋棉被”,這樣來理解。什么叫做“覆幬”呢?就像太陽每天把能量、把溫暖、把父母親的大愛披灑下來。我們每個人是不是被太陽的陽光大愛所包裹住?這個“覆幬”,就是覆蓋、包裹。也就是太陽的光覆蓋著、裹著你我。天地的大愛包圍著你我。包括空氣也一樣是道的化身。天地的愛——陽光、空氣都把你我覆蓋著。就像父母親擔心懷抱中的小孩子受寒涼,所以用毛毯把他覆蓋著。

  孔子看到“譬如天地之無不持載”。“無不”,包括萬事萬物。所有的動物、植物,所有的眾生,天地都支持你生命的蓬勃發展、生生不息。也用同樣的大愛包圍、包裹著懷抱中的眾生、小孩。“譬如四時之錯行”,這個“錯”把它改成運動的“運”,這樣大家就容易理解。四時它是這樣在運行,對萬物的化育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沒有四時運行的話,萬物化育就會出問題。就像東北這邊一年的春、夏、秋、冬很明顯。對不對?

  “如日月之代明”,“日”跟“月”,白天太陽給大家溫暖、光明、能量。那晚上呢,當太陽休息的時候,月亮出來給大家做夜間的明燈。

  “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注意這一句話,不是說:“這個世界是惡性競爭,物競天擇、弱肉強食。”不是這樣。達爾文所觀察出來的是錯誤的論斷。他認為說:這個世界是“物競天擇、弱肉強食”,真的那是非常錯誤的論斷。如果你這樣的認知,就會朝向越來越野蠻化,而且那種攻擊性、侵略性就會越高、越多。

  “萬物是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這個是很深,很深,希望大家好好去體會。因為我們現在不是在講《中庸》,所以對這方面沒有深入去解析。但是你學習《道德經》之后,對這方面你就可以深刻地體會、了解了。天地父母是平等心地化育所有一切植物、動物,讓這個地球生生不息!道并行而不相悖,不是沖突對立,是不會相違背的。它是順著自然的法則,然后讓萬物、萬有生生不息。

  我們會看到:現象界會有吃的現象,如那個獅子吃羚羊。動物它們是這樣,只要它有吃東西,它會做工作、它會做更多的回饋、貢獻。不是減法,不是一直地在吃掉、吃掉,不是這樣。所以從古至今地球孕育幾十億年來:會有吃,但是地球、萬物各方面是越來越肥沃、越豐富。

  因為這個吃,就好像公司里面的員工領薪水、吃公司里面的一些東西。這一段要重講,因為這方面攸關人類對萬物的看法!

  有的人他看到:“那個獅子吃羚羊,然后認為萬物這樣是弱肉強食、物競天擇。然后就變成我們要不斷地強化自我,才不會被吃掉,然后我們去吃別人,吃更多。”那個就會錯誤的論斷,形成更多的對立沖突、或是要去侵略別人。不是這樣。萬物現象界是相互依存——你幫助我、我幫助你,你給我一些東西吃,我會回饋你更多。

  就像公司的老板給員工付一些薪水,員工領薪水就像吃公司里面的一些東西。我吃公司里面的一些東西,我不是白吃啊,我會回饋更多。

  現象界的一切它是這樣在運作的:它有吃,但是它會對大自然、對萬物回饋更多。就像麻雀有吃農民的谷物,但是要知道,那個就像員工領公司的一些薪水,但它會做更多的奉獻。所以我們要知道,萬物不是在那里吃來吃去,不是這樣。而是相輔相成——你幫助我,我也幫助你。我拿你一些禮物,我也會回饋你更多。這就是“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你要去看到萬物的和諧、共存、生生不息。所以地球演化幾十億年來,物質各方面都非常豐富。都是這樣演化過來的。

 

  我們再來看《道德經》的第七章,因為重點我們要去學到天地的精神、特征、特性。請大家大聲地朗誦一遍:“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哇!這里真的很精簡地描述出天地的精神、特征、特性。然后希望我們能夠跟天地來看齊學習。所以老子不是要你追隨他,釋迦牟尼也不會要你追隨他的。他們都是協助你去了解真理實相、協助你做生命的主人、協助你把生命意義發揮出來。老子在這里就跟我們講,我們要怎么樣法天則地呢?“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最重要的重點在這里:“不自生”

  我簡短地解釋一下:“天、地”它的所作所為,沒有私心,不是為自己。“不自生”就是所作所為沒有私心,不為自己。好好去體會這個重點。因為天地所呈現出來的是這一種無我、無私為普天下眾生的德行、特征、特性,這讓天地能夠跟宇宙同生!“故能長生”。

  以我們這個太陽系為例。太陽、地球它有自私、自利的話,那這個太陽系沒多久就會毀滅掉,它沒辦法長生。因為它有自私的話,它會去跟其他星球比大比小,會領著這個地球的九大行星,去跟其他的星球在那里比較、然后撞擊,撞擊之后你就毀滅掉了。有自我它就會要逞強、壯大自己。然后要去跟別人對立,所以它就不能長生。那天地,天能夠長地能夠久——天長地久,最主要就是因為“不自生”,“故能長生”。

真的學習《道德經》,要學到這個宇宙級的高等智慧,我們才會把心量打開。不要去學那些怎么樣耍詐、勾心斗角,用什么小技巧然后去贏別人。不要去學那些,要跟天地看齊學習。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趙妙果老師講:大道不仁
老子道德經1
《道德經》是怎樣一部書
國學與現代管理智慧(下)
《老子》:道不可道,玄之又玄
<老子>心理學拾偶  十一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额敏县| 长春市| 子洲县| 察隅县| 巴彦淖尔市| 十堰市| 葫芦岛市| 芜湖县| 锦屏县| 九龙城区| 昌图县| 五莲县| 邵阳县| 和平县| 比如县| 库车县| 乌鲁木齐市| 固安县| 甘南县| 临城县| 遵化市| 多伦县| 汝阳县| 阜阳市| 保德县| 平谷区| 东乡族自治县| 张家川| 当雄县| 东兰县| 宁乡县| 宁国市| 海伦市| 吉木乃县| 山西省| 通州区| 弥渡县| 兴义市| 惠安县| 肥乡县| 苍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