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中國基金報記者方麗、李滬生
監管風暴一陣緊似一陣。
日前,監管層領導在內部培訓講話在網上流傳,其中一個重點是:要逐步加壓縮通道業務規模,通資業務早晚要消亡,不是資產管理業務的重點。
事實上,一段時間以來,各大監管機構正從上到下收緊,金融機構正圍繞“三降一去一補”加緊業務調整。
5月份出臺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規定》、《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戶資產管理子公司風控指標指引》、和《證券期貨經營機構落實資產管理業務“八條底線”禁止行為細則》,驚醒眾人,業務收緊步伐開始。
隨后的《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管理辦法》、《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業務運作管理暫行規定》,以及昨日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都顯示出這樣監管“這次來真的”——降杠桿、規范影子銀行……化解金融體系內的潛在風險。
從公募基金領域看,對保本基金、分級基金等品種的限制,也是這一思路的反映。
同時,年中政治局會議明確定調“脫虛入實”,罕見提及“抑制資產泡沫”。
管中窺豹、或見一斑。反觀基金行業,子公司通道業務或受到政策影響最大,而從基金子公司一角或看出這一政策影響,以及整個行業在業務、思路或有的變局。
一
通道業務大幅走窄
新的不發老的減少
讓基金君印象深刻的是,在2015年初,一家規模較大的基金子公司總經理表示,當時業務最多的時候,一位專門管蓋章的妹妹,一天要蓋1000個章。
而近期一位基金子公司人士表示,現在公司一個團隊一周也只干兩三單業務,人閑無事。
冰與火的差異,顯示出基金子公司在業務上的巨大變局——通道業務走不通了。
監管出手了。第一、昨日《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里明確,將銀行理財資格分為綜合類和基本類,其中基本類不能投資權益類資產和非標。
第二、《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里規定信托為非標唯一通道,不能對接資管計劃。
第三、監管層官員內部風險培訓會上,談及規范資產管理業務運作時表示,要逐步壓縮通道業務規模。
第四、5月子公司的征求意見稿,就明確子公司從事通道業務還需要計提風險資本準備金,注冊資本金較少的基金子公司,面臨著增資壓力和嚴控通道業務的“兩難選擇”。
基金君從多家基金子公司處了解到,一致思路是“壓縮通道業務”——存量業務繼續運作,新業務不接。
“我們手上項目問了好幾家基金子公司,都說不接通道業務,要限制規模。”一位業內人士如此表示目前現狀。
而一家千億規模的子公司總經理也表示,在征求意見稿出臺后,各家子公司都有收縮通道業務的動作,當然,主要是因為控規模的問題,已在收縮業務。
“業務很多,但是子公司都無法接活。”一位基金子公司人士表示,現在每家子公司規模都控制增長,持續時間一長,基金子公司資產管理規模就會下滑,通道也是會慢慢地減少。
二、
7萬億通道業務面臨大幅收縮
子公司盈利模式徹底轉變
究竟目前基金子公司通道業務規模有多大?會造成多大影響?
數據顯示,基金子公司自2012年底誕生,截至今年3月底,共有79家基金管理公司設立了專戶子公司,管理資產規模9.84萬億元。也意味著不到4年時間,基金子公司資管規模已經大大超過公募管理規模。
神速增長的背后,通道業務做出了七八成的貢獻。若參考券商通道業務占比四分三的標準,基金子公司的通道業務規模可能達到7.11萬億。
若假設基金子公司通道業務總規模為7萬億,若按照目前此前萬三或者萬五只有的通道費率,可能對基金子公司盈利影響估計在30億元左右。還有一些子公司可以通過通道業務賺取差價等,也有一些影響。基金子公司的規模增長和盈利水平將滑落至低谷。
這一轉變將會子公司產生相對大的影響,傳統的以通道業務為主要盈利模式的方式必須發生徹底轉變。
但是,擺在基金子公司面前的是,目前暫時沒有什么業務能真正替代通道業務所帶來的盈利,子公司的寒冬來臨。
更重點的是,正是因為業務預期不明,從目前基金君采訪情況看,愿意去增資的股東方甚少。目前業內能夠直接一口氣注資逾5億元的基金公司大股東并不少,但出現“增資潮”概率很低。
原因很清楚,1、股東方出資是有利潤要求的,比如有的股東要求資本收益率至少要超過15%;2、在目前格局下,基金子公司發展前景暫未明朗,愿意“砸錢”者寡。
因此,多數基金公司采取限制規模增長速度而非去求股東增資。
三
已有業務團隊解散
或有回流信托
據一位基金公司子公司人士表示,此前因為發展較快,已經聽說業內有基金公司子公司某些業務團隊解散的消息。
反應較敏感的公司已經出現人員流動情況。據一家基金子公司人士表示,目前該公司已經陸續出現人員離職情況,差不多每周都有一個。
不過,大多數基金子公司人員還處于穩定狀態。一家千億規模的子公司總經理表示,人員變動倒是不大,肯定會有很大調整,業務團隊本身也沒有定性,做通道業務最多的一個部門,現在全都撲在ABS上。
自2012年底開始,基金子公司就紛紛從信托公司挖人,職位、薪水大幅提升。“基金子公司自2012年底出現,到目前不過3年多時間內,有些公司人員從幾名增長到幾十名,甚至過百,多數是為通道業務服務,一旦公司壓縮通道業務,即使不裁員,最起碼不會啟動招聘了。”一家基金子公司人士如此表示。
上述人士表示,不排除接下里會有一波基金子公司人員重回信托的情況。
四
迷茫的轉型
回歸資管本源路難行
不做通道業務了,做什么呢?這個是擺在眾多基金子公司心頭難題。
一邊是去通道確實是正確方向。一家基金公司子公司老總表示,去杠桿,去通道 ,證監會、銀監會思路是一致的,目的是讓子公司回歸資產管理本源。從國家宏觀經濟來看,這是個好事情,這些資金空轉,沒有提供什么價值。回歸本原確實有利于提高資源配置的功能。
但是,如果這些資金不空轉,又到不了實體,這么龐大的資金可能會到房地產或其它地方,可能推高物價指數,讓通脹提前來臨。
對“通資業務早晚要消亡,不是資產管理業務的重點”其實業內也有共識。
另一邊卻是實在的盈利壓力,和轉型的漫漫長路。
比如,各家子公司都根據現存的風險準備金計提標準重新進行業務布局,ABS、股權投資、MOM、FOF、定增、量化對沖、海外投資、PPP等主動管理類業務,都成為基金子公司規劃的一部分,但競爭激烈,基本上都在“紅海”搏殺。
資產管理的核心競爭力不足,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構建的。因此這一轉型路必然是漫長的。
以目前市場ABS業務看,是最受關注的一個方向。因為占用資本較小。按照征求意見稿,資產證券化業務則按照0.1%~0.2%計提,主動管理業務最多將按3%計提。
不過,其中問題也較大。第一人員不足。ABS業務,銀行、信托、券商早就搶占先機,基金公司是后來者,不少公司此前沒有ABS業務人員的配備,據悉,已有數家子公司大規模對外宣布招聘ABS專業人才,給出的薪酬較以往提高20%-25%都很難招到人。
第二賺錢也難。目前ABS業務收費標準低,還不如彌補風險準備金。而且目前ABS競爭非常激烈,有的券商幾乎是不收費來搶市場份額,這就會逐漸把收費水平再次降低,后來計算發現不太能彌補風險準備金。
第三業務難度也大。上海一位項目經理表示,一是資產證券化行業標的有限,市場規模偏小,很難做出體量;二是這類資產結構復雜,這方面人才奇缺;三是該類項目很多周期很長,后續管理事務繁雜,要想做好也面臨不小的難度。
在“紅海”下如何生存?一位基金公司總經理表示,基金公司角色應該區別于其他機構。比如目前中國資產證券化產品的交易量少,流動性較差。但美國不一樣,有超10萬億美金的資產證券化產品市場,不少品種成交活躍。本身具有較強的主動管理能力,在資產評估方面具有先天優勢,定價更為專業,基金公司應該從二級市場進入資產證券化領域。
“基金子公司要回歸資產管理的本源,我們是要構建一些標準化的投資團隊,切合銀行理財的需求,可以做固定收益、非股權的投資。主動管理的非標業務不是我們的強項,無論風險識別、風險管理、風險處置能力都沒法跟銀行、信托比。”一位基金子公司老總也表示。
那么除了ABS外,還能做的就是股權、PE之類的,這些真正做主動管理的業務,將更加考驗公司投研實力和本身背景。
此外,回歸母公司懷抱也成為一種策略。已經有不少基金子公司將通道業務調整至母公司專戶部運作,“雖然母公司的要求更為嚴格,但是公司認為如果子公司的紅利不在,那寧愿回到最初母公司兩條腿走路。”
五、
貓鼠游戲
通道業務難完全消亡
通道業務會完全消亡么?仍會小幅存在是不少人士預期。
滬上一家小型子公司總經理,子公司本身就會壓縮通道業務的規模。雖然通道業務本身是不產生增值,對實體經濟不產生幫助,但完全消亡沒那么簡單,只要銀行有需求就會有合作,重點在于基金公司怎么控制好風險。
《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里規定信托為非標唯一通道,不能對接資管計劃。這是否會導致通道業務回流信托?其實目前正在發生。
業內人士表示,最近不少銀行在通道上已經開始避開子公司選擇信托,很多子公司的通道都被卡著,不敢輕易進新資金,所以近期通道業務的轉向比較明顯。
“我們公司對接銀行的一些通道業務,全部都找信托通道做了。”一位人士表示。
具體來看,回流信托的通道業務以兩類為主,分別是非標業務和股票質押式回購。產業基金、政府引導基金等繼續沿用基金子公司通道。這兩類業務信托在成本上更敏感,基金子公司的費用優勢仍然明顯。
“通道業務應該會有有些留存,畢竟銀行有這些需求。”業內人士表示。
深圳一基金子公司總經理表示,只有監管套利空間還在,還是會有一些非標掛牌變成ABS,本質上還是通道,“這是貓和老鼠的游戲。”
六、
通道業務費用存提升可能
在通道業務全面受限的背景下,其實通道業務收費也在提高。
滬上一位基金公司人士直言,當整個行業都被限制的時候,自然而然是會提高收費水平的。
基金君了解:之前是一個惡性競爭的環境,最早子公司通道業務的收費在千分之1.5左右,去年直接降至萬分之三至萬分之五,這就是競爭的結果,現在又漲回來了,目前在千分之1至千分之1.5左右。
還有人士表示,通道主要是指1對1,現在子公司在出了幾次事之后已經提高了風控標準,現在改變的是收費高低的問題,按照凈資本管理辦法來看,子公司接下來對通道的收費會不斷提高,只有提高收費才能覆蓋成本。
“實際上,短期看供求關系已經失衡,其實業務很多,但是子公司都無法接活。”一位基金子公司人士表示,現在每家子公司規模都控制增長,持續時間一長,基金子公司資產管理規模就會下滑,長期來看通道也是會慢慢地減少,但是可能費用會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