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這封信中提出并解釋了“特許經營權”,總結了喜斯二十年的優秀表現,還講述了收購布朗鞋業的邏輯,描述了他又犯下的一個錯誤。
1.什么是“特許經營權”
巴菲特在這封信中明確提出了“特許經營權”的理念,滿足以下三個條件就是符合特許經營權的企業:
(1)它確有需要或需求
(2)被顧客認定為找不到其它類似的替代品
(3)不受價格上的管制
有以上三個特點的企業對管理層能力的容忍度比普通企業高,也就是說一流的生意由二流的經理人來管理,雖然會降低獲利能力,但是不至于弄得企業破產倒閉。比如茅臺這樣的企業,遇到能干的管理層當然會錦上添花,如果管理層平庸,企業也不會太差。而如果是一般的普通企業想要獲得良好的回報,就只有靠著節省成本或是依靠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供給不足,但是這種供給不足的情況通常維持不了多久,不過企業可以通過優秀的管理,長期維持低成本的營運,但是依然會面臨競爭對手持續不斷的攻擊,就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就像兩個小朋友,一個天賦高,讀書稍微用點功,就能取得很好的成績,另一個資質平平,要非常地努力讀書,才能讓成績不至于太差。
巴菲特在總結頭25年所犯的錯誤中也提到過,投資就要選擇好生意,因為二流的生意即使有一流的卓越管理層,付出再多的努力也未必會取得好成績,何必將時間浪費在這樣的企業上。
2.“特許經營權”的局限性
曾經風光無限的媒體業,競爭力受到了嚴重的侵蝕,而且媒體業獲利能力的衰退并不是暫時的,這種趨勢是不可逆的,媒體業將逐漸從具有“特許經營權”特質的行業淪落為一般的普通行業。
因為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新興產業層出不窮,尤其是網絡媒體的興起,人們獲取信息的來源和娛樂的方式更加多樣化和便捷化,在80年代報紙,電臺,雜志,電視等媒體的壟斷供應局面被打破,一方面消費者的選擇增加了,即供給增加了,但是另一方面,消費者的需求并沒有隨之增加,人口總數和一天24小時的時間總量擺在那,不會再增加了,所以競爭變得更激烈。以前那種擁有一家新聞媒體,只投入少量的營運資金,每年就能獲得穩定的超額現金回報的黃金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巴菲特對紙面媒體將逐漸失去“經濟特許權”早有清醒的認識,但就現階段而言,媒體業還是比其它一般企業更有競爭力,只是不能再繼續過去的輝煌獲取誘人的暴利而已。伯克希爾旗下在媒體業有相當大的投資,如水牛城日報,華盛頓郵報,資本城,也受到了行業的負面影響,但是相對而言,表現遠比其它同行要優秀的多,受到的損害比較輕微。這正是因為優秀的管理層和保守的財務結構,沒有肆意去并購同業,沒有借太多的負債,公司的現金就足以清償所有的債務,因此公司資產的縮水并沒有因為杠桿而擴大。所以巴菲特一再強調一家好公司應該在沒有負債或極少負債的情況下,也能產生令人滿意的回報。
1972年1月3日,巴菲特以2500萬的價格買下了喜斯糖果公司,二十年來賺取的利潤高達4億1000萬美元,這個低投入高產出的回報相當的驚人,而且將喜斯賺到的錢又投入到其他的高報酬率的企業,賺取更多的錢,這就是投資復利的力量。當時巴菲特買喜斯的時候,賬面凈值為700萬美元,如果完全按照格雷厄姆的投資方法,巴菲特不會以2500萬價格買入,但是在芒格的鼓動下,同時巴菲特的投資理念也是一直在不斷發展,巴菲特也是嘗識性買入了喜詩,后來喜詩的優異表現,對巴菲特投資方法的轉變有很大的推動作用,讓巴菲特從便宜價格購買一般企業轉向以合理價格購買優秀企業。
巴菲特后來曾說“喜斯公司是我們第一次根據產品品質來收購的,如果我們沒有收購喜斯公司,就不會購買可口可樂公司的股票”。正是因為喜斯的正面示范效應,才有了后來投資可口可樂,吉列的成功,這些優秀公司的成功,也反過來促使巴菲特審視自己的投資方法,提出“特許經營權”,“護城河”等獨特的見解。
巴菲特在1991年做了一件大型購并案,即收購了布朗鞋業,而之所以買下布朗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找到了合適的管理者來經營。巴菲特非常看重管理者,在前面總結喜斯二十年成功時,也提到很幸運當初選擇一個優秀的管理者來經營喜斯,才能取得如此卓越的成績。
巴菲特多次強調,管理者對公司的重要性,所謂好馬還要配好騎師,投資不僅要選擇好公司,同時這些公司要有好的管理者。另一個原因是布朗的薪資獎賞制度在當時非常的特別,簡單來說就是底薪加提成,將管理層利益和公司利益,股東利益捆綁在一起,避免代理人風險。這在當時來說是非常先進的,即使到今天,很多公司因為管理層利益和股東利益不一致,導致公司的競爭力下降,因此優秀的管理層以及良好的公司治理結構是公司非常重要的競爭優勢。
巴菲特曾在1989年的信中,詳細敘述了自己頭25年所犯的錯誤,在這封信中對最近發生的事作了及時的反饋,可見巴菲特一直在不斷的審視自己的投資,隨時進行修正。他說“我可以很容易就了解且很明顯對我們有吸引力的公司,無奈在當時我們只是不斷地咬著指甲猶豫不決,就是不能下定決心把他們買下來。” ,伯克希爾因此在這一年中少賺了14億美元。所以對于在自己能力圈范圍內,又看得懂的公司,在機會來臨時,一定要好好把握,重拳出擊。
曾經,有一份真摯的愛情擺在我面前,我沒有珍惜,等到我失去的時候才后悔莫及,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于此......
本文主要對巴菲特致股東的信(1991年)中的投資方法和理念進行了梳理和總結,為大家節省時間,更易于理解,當然如果有時間有興趣,還是直接閱讀原汁原味的全文吧。(點擊閱讀全文可直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