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錢哥
轉載請經授權
前幾天,發改委發布通知,說從明年起,將放開食鹽出廠、批發和零售價格,讓企業根據市場自主定價,這意味著以后咱們天天吃的鹽,終于可以自由交易了。
很多吃瓜群眾可能不明覺厲,難道鹽之前不是自由交易的嗎?那都是怎么交易的?再說,這跟我有啥子關系?
其實這不僅跟你有關系,而且有好多錢的關系呢。因為2600多年來,中國人一直都在交“鹽稅”,只是很多人并沒有意識到而已!
1、“鹽稅”到底是個啥?
“鹽稅”,說白了就是一種變相的人頭稅。
它的創始人是赫赫有名的中國官妓之父——管仲,有關此人錢哥曾專門寫過文章,這里哥就不贅述了。
▲2600多年前就發動貨幣戰爭,他就是“千古第一相”——管仲。
話說,作為一位雄心勃勃的君主,為了富國強兵、早成霸業,齊桓公也是操碎了心。
他多次跟管仲切磋富國之策,建議對人口、房屋樓臺、樹木、六畜征稅,不過都遭到老管的反對。
老管給的理由是:
“民予則喜,奪則怒,民情皆然。先王知其然,故見予之形,不見奪之理。”
“令鹽之重升加分強……千鐘二百萬……禺策之……萬乘之國,正九百萬也。月人三十錢之籍,為錢三千萬。今吾非籍之諸君吾子,而有二國之籍者六千萬。”
啥意思?老管意思是說:老百姓啊,你給他東西他就高興,你拿他東西他就會有怨言。收稅這招太明顯了,很容易導致老百姓有怨言,招致抵抗。
再說,就算是擁有一萬輛兵車的大國,人口有900萬,符合納稅的也不過一百萬,每人每月收30錢,挺多了吧?一年下來,也不過收3000萬錢。
但進行鹽的專賣,“藏稅于鹽價”就不一樣了,誰都離不開鹽,專賣相當于對所有人收稅,只要每升鹽酌量提價,每月就可以輕松得6000萬錢。
▲齊國位于今山東省東北部,盛產海鹽,這讓齊國鹽業專營,斂稅于無形成為可能。
更何況不僅可以對齊國人收稅,還可以運鹽出口獲取重利,這相當于讓全天下人都向齊國繳稅!而且表面上看,政府并沒有收稅啊,老百姓也不會對政府有怨言、“囂號”反對。
齊桓公不傻,收鹽稅“民不益賦而天下用饒”“利用不竭而民不知”,當然是極好的。于是,齊國開始“官山海”,對鹽進行專營,“鹽稅”正式登上歷史舞臺。
在管仲這種“藏稅于鹽價”的心機下,齊國老百姓不知不覺被薅了羊毛,齊國越來越有錢,通過修建長城、大量對外用兵、進行貨幣戰爭,齊桓公很快成為春秋五霸之首。
而管仲由于發明了鹽稅,給國家致富開辟了一條“見予之形,不見奪之理”的高明斂財之道,被后世尊稱為“鹽宗”。
2、為啥幾千年來國人都要交“鹽稅”?
管仲的鹽政雖然讓齊國國庫充足了,但老百姓卻被薅了羊毛。此后也有體恤百姓的皇帝,比如西漢初年漢高祖、文帝景帝時都放開了鹽業專營,鼓勵自由貿易流通。
不過,國家的好心卻給自己帶來了大麻煩:
那些由于壟斷鹽貿易而富可敵國的諸侯國,有錢了就想著造反,以吳國為首的幾個諸侯國,居然發動了七國之亂,直接危害國家統一!
不僅如此,當國庫空虛,漢武帝拿出自己的私產——山林池澤之稅充公后,要求那些因為經營鹽業而獲得重利的商賈巨富,把私產借貸給國家時,卻被拒絕!
“富商大賈,冶鑄鬻鹽,財或累萬金,而不左公家之急,黎民重困”,你說漢武帝心寒不心寒!
“拿我的錢發了家,如今我有難居然袖手旁觀,不肯支援,簡直是可忍孰不可忍!”憤怒的漢武帝于是重新“籠天下鹽鐵”,對鹽實行專營。
▲漢武帝鹽鐵專營政策的實施,桑弘羊功不可沒。
漢武帝靠鹽業專賣加強了中央集權、蓄積了大量財富,最終打敗匈奴、通使西域。
不專營沒錢,諸侯都敢造反;由鹽業自由經營獲利的那些商人,個個都是白眼狼;加強專營國家更強大、更統一,皇帝也更有權,你說專營不專營?
所以后來,鹽業專營制度雖幾經廢止,但時隔不久都又被重新啟用,而且不斷完善。
唐中期安史之亂后,鹽鐵專營更是成為定制,特別是宋元明清這千余年間,“天下之賦,鹽利居半”,鹽稅成為朝廷僅次于田賦的第二大財政來源。
可見,鹽稅雖然薅了老百姓的羊毛,但也為維護國家的統一提供了強大的財政支撐。可以說,中華文明能成為人類歷史上,唯一一個存在了幾千年、從未間斷的文明,鹽稅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3、為啥說鹽比石油還重要?
現在人們認為石油是不可或缺的戰略資源,國家甚至會為石油發生戰爭。但其實,鹽對人類而言,是遠比石油更重要的戰略資源!
事實上,人類早期文明就圍繞鹽場展開。比如在山西發現的十余處遠古人類活動遺跡,都在山西運城河東鹽池周圍50~200公里的范圍內。
▲河東鹽池不僅是中國最古文明的發源地,也是晉商興起的重要原因。
上古時期皇帝與蚩尤、炎帝之間的戰爭,也是為了爭奪河東鹽池的控制權。在古代歐洲,荷蘭、瑞典等國就有在一段時間內禁止罪犯吃鹽作為處罰的法律。
即使在近代,鹽的控制權也決定了戰爭的走向和國家的存亡。
比如,美國北方聯邦軍之所以能戰勝南方軍隊,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北方食鹽產量是南方的5倍多,在戰爭中北方十分注意摧毀南方的食鹽生產基地。
▲1862年,聯邦軍艦破壞了南方聯盟的鹽場,自此南方食鹽只得全部依賴進口。
缺鹽的小日本在侵華時,曾實施所謂的“鹽遮斷”。抗戰爆發后,日軍有意占領淮北、山東等沿海產鹽區,直接破壞了山西河東鹽池,而且還有意切斷沿海通往內陸的鹽運通道,試圖通過斷鹽來扼殺中國人的抗戰斗志。
幸虧老祖先2000多年前就開發了四川的自貢鹽井,這讓中國不至于因為斷鹽屈服日本。
此外,國民政府通過實行食鹽專賣制度,籌集了大量軍費,1942年鹽稅收入占到了全部稅收的32%,1945年鹽稅在稅收總額中所占比重在一度達到53%。可見,鹽稅雖然加重了老百姓的負擔,但也為抗戰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
▲侵華時,日本對沿海地區的侵犯不僅形成了戰略包圍之勢,還帶有侵占中國食鹽產地的陰謀。
自此,你還認為政府控制鹽不應該嗎?
4、放開價格,鹽價會大漲?
有朋友可能會問,既然鹽那么重要,那國家為啥要放開鹽業專營呢?放開后,會不會大幅漲價呢?
首先,必須要明確,國家這次雖然說放開食鹽出廠、批發和零售價格,讓食鹽自由交易,但并不是要放棄食鹽專營制度!
改革后也并不是說誰都可以做食鹽生意,不過之前已經批準的鹽場或鹽業公司,可以自由競爭啦,誰有本事誰就可以在全國各地搶占市場,至于大魚吃小魚兼并重組啥的,全看本事,政府不會再包管包辦啦。
▲我國產鹽豐富,有海鹽、井鹽、巖鹽、池鹽等。圖為四川自貢的古鹽井。
競爭向來是降價的良藥。更何況我國并不缺鹽,光新疆柴達木盆地的察爾汗鹽池,可供開采的鹽就足夠12億人吃上4000多年!
所以,大家可以把心放回肚子里了,因為即使放開讓市場自主定價,鹽價也不會大漲的,更何況國家還將采取儲備、調配等措施保證食鹽價格穩定!
心機boy管仲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回復“管仲”,給你看相關文章。
回復提醒
1、點擊標題下“說錢”進入公眾號
2、點擊左下角小鍵盤輸入關鍵字
這是一個開過光的公號
很靈哦
掃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