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7年入市買入招行后,她就一直是招行的“鐵粉”。近十年的投資經歷,讓她從最初一個毫無買入邏輯的股市“韭菜”,成長為一個銀行業的長期關注者和研究者。她不僅有女性特有的專注、耐心和勤奮,堅持死磕銀行,筆耕不輟地總結和整理自己的交易理念與教訓,還極富分享精神,在她的個人主頁上,與網友交流討論的就多達上千條,積累了近27萬粉絲。
“投資女神”是不少網友對她的稱呼。
專注銀行股近十年
鐘愛銀行股,大概是很多人一想起云蒙腦海里就會蹦出的印象。從2014年開始,云蒙開始陸續發表文章,無一不是與銀行有關的,涉及招行、建行、交行、興業等幾乎所有上市銀行,到目前已有200余篇之多。從這些文章里,我們不僅可以領略她對銀行股的理解和理念,也能看到一個投資者的成長與進化之路。
而在眾多的銀行里,云蒙又最鐘情招行,初入股市的第一只股票也是投入20萬買入招行。隨后,她幾乎每年都買入,金額從10萬到100多萬。這個過程并非順風順水,而是喜憂參半,甚至波折多于順利,尤其是幾次招行股價的大跌和股災,讓她損失慘重:2008年年底股價是12.16元,而她的成本價是25元;2010年遭遇股災;2011年被跌得“一點脾氣都沒有”,自嘲是“敗家子”;到2014年年底,投入招行的資金大概有220萬,虧損了20多萬……但這并不能動搖她對招行的信心。云蒙給自己的原則是:只買不賣,不到十五倍市盈率不撒手,不到兩倍市凈率不撒手。
很少有投資者能像云蒙這樣鐘情某一行業的股票,并且堅持近十年,而對銀行股外的其他投資機會心如止水,充耳不聞。她不止一次地解釋自己投銀行股的邏輯在于“好公司+好價格”,尤其是銀行價值被嚴重低估的狀況并不只體現在招行上,而是普遍存在于整個銀行業中,只是因為招行的各項指標在此基礎上更符合她對投資標的的要求。
投資招行8年后,她寫了篇文章總結了教訓和體會,阿甘覺得寫得真摯而具有指導意義,在這里與大家分享下。
1、不要認為自己聰明。股市不是通過聰明來獲取財富的,有時聰明更會反被聰明誤,不要想著去投機取巧。
2、不要輕易使用杠桿。在使用杠桿之前做好最壞的打算,根據自己的承受能力決定杠桿的大小,確保在使用杠桿的時候與沒有使用杠桿一樣。
3、不要隨意波段操作。
4、不要跟風打聽消息。新投資者尤其喜歡犯這個毛病,哪里漲得好哪里消息多就往哪里走。
5、不要買入太多股票,“絕不超過5只股票”。
6、不要買入太貴股票。再好的公司,價格貴了也沒有任何意義。
7、不要買入科技股票,確定性太差。
8、不要買入五年新股。
9、不要輕易相信別人。股市沒有神,只有利益。
10、不要迷戀狂人神人。投資是世界上最復雜的一門科學和藝術,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從來沒有長勝將軍,投資大師也有失敗案例。
她將以上10點總結為:因為沒有優勢所以拒絕博弈,因為不知風向所以拒絕跟風,因為尊重常識所以安心持有,因為選擇遠方所以風雨兼程。并由此提煉出自己的投資心法:腦殘骨灰,緣劫隨心,禍福無門,惟人自招;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大道至簡,悟者天成。
巴菲特與芒格曾不厭其煩地推崇專注的力量,在云蒙身上,這一點體現得尤為明顯。
保守地加杠桿
專注,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一種保守,堅守自己的能力圈,不越雷池一步。而加杠桿,在很多投資人的眼里,又是冒險、激進的代名詞,是絕對應該避而遠之的。而這兩點,云蒙同時具備。
喜歡加杠桿,似乎從云蒙最早的投資里就能看出她的這種特質,且貫穿了她的投資經歷:2007年她投入股市的第一桶金20萬是從父母那拿的;2010年動員夫婦雙方父母出資給自己投資股市,并賣房投資;2013年當股價下跌到股息已經超過定期貸款時,開通融資融券業務,總體控制在30%左右;2014年,決定將融資比例大幅度提高至90%;2015年,全面使用盈透證券(IB),并在考慮到這個工具融資利率低不用展期等優勢后繼續加倉10萬股招商銀行。
多次加杠桿,是云蒙操作激進的體現,但這并不意味著她對加杠桿是隨意且提倡的態度,實際上,從總結投資招行的教訓和體會里,云蒙將“不要輕易地使用杠桿”排在10條里的第二位,就足可見她對杠桿是很審慎的態度,只不過是不同于包括巴菲特等投資大師簡單地否定加杠桿的做法。
云蒙認為投資者應當根據自身情況,慎重地使用杠桿:使用前要有充分的準備,要深思熟慮,不能應加杠桿而改變自己的理念、性情、方法,應當認識到杠杠只是個工具而已,確保自己在使用杠桿的時候與沒有使用杠桿一樣。投資者的家庭情況、收入來源、抗壓能力、未來期望、杠桿工具等因素都應當是自己決定使用杠桿前需要考慮的因素。
最近,云蒙又撰寫了一篇《上杠桿的正確姿勢》的文章,進一步論述自己對這一問題的態度。她認為,投資者應當從“是否劃得來”和“是否扛得住”兩個方面來看,對于前者,可以從兩個方面衡量:一是融資的成本是否低于股息,比如融資的成本是8%,而股息是5%,那么從股息角度多少有點劃不來;二是融資成本是否低于企業ROE/PB,如果融資成本都高于ROE/PB,那么這個融資只能是賭市場波動了。她認為,最好的杠桿是融資利率低于股息,最差也應該低于ROE/PB。對于后者,除了心理層面的“扛得住”外,還應當從技術層面探討,對此,她認為有兩個辦法:一是降低杠桿度,二是增加分散度。
加杠桿融資買股,在云蒙看來,成敗取決于市場上的傻子瘋子究竟有多傻或多瘋上,而市場的極端價格都是由市場里最傻和最瘋的人創造的,券商會以某神經病的售價為標準,逼你歸還貸款或者追加保證金。所以,她認為,90%的投資者不適合杠桿投資,猶如90%的老百姓不適合炒股票一樣。
中巴價值投資研習社
歡迎分享,如要轉載,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