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五城游
2015年9月,因去山東濟南辦事,回疆途中順便去了幾處以往從未去過的景點旅游,回來才發現,這五城全離黃河不遠。
出發地濟南——北靠黃河,坐公交即可去看黃河。
開封——緊鄰黃河,歷史數次被黃河淹沒淤平,現在仍處在“懸河”的威脅之下。
登封少林寺——北距黃河也不遠。
陜西大荔——東鄰黃河,如果天氣好,據說站在山頂上就能遠眺一線黃河。
延安——看起來似乎并沒挨著黃河,但去延安的目的就是為了親睹最值得看的黃河壺口瀑布。
銀川——俗話說:“寧夏川兩頭尖,東靠黃河西靠山。”現在的銀川東西兩面已擴展到黃河和賀蘭山了。
以往旅游很少去河南,僅玩過兩處。一是洛陽,除龍門石窟外,印象欠佳,臟亂差。再一處就是河南北端的云臺山,風景真的不錯,但沒什么人文歷史。后來發現,河南最值得去的地方應該是開封,北宋都城,東京汴梁,清明上河圖之所在,所以這次首站就是開封。
2015年9月17日早晨,從濟南坐夜班火車來到開封,下榻市中心鼓樓附近的如家賓館。
開封名人薈萃,包青天、魯智深、楊家將、潘仁美,多在此演出大戲,可以說,北宋歷史精華皆在此地。但開封歷史上多次被黃河淹沒淤平,真正的歷史遺跡大多埋在地下,現在我們看到的古建多是新造“假古董”,看著光鮮艷麗,其實并無歷史。
但話說回來了,除水滸英雄和楊家將中有不少虛構之外,其它歷史人物還是實有其人的,來到這兒不過是借景抒情,懷念北宋名人罷了。。
賓館旁邊不遠就是著名的大相國寺,飯后第一站當然就是這兒了。
為什么叫“大相國寺”?其實該寺建于北齊,叫建國寺。后唐睿宗因紀念自己由相王登上皇位,賜名大相國寺。
一進去就看到一座“魯智深倒拔垂楊柳”的雕塑。在平民百姓看來,大相國寺最有趣的就是這故事了,其它無非是千篇一律的大雄寶殿之類,其實細想想,這故事決不會發生在寺內。
首先,整個水滸故事多為虛構,魯智深這人也大半是捏造出來的,別的不說,光說拔樹,無論何等大力士都不可能勝任,拍電視劇時也是用起重機拔,魯大爺則在下面“做拔樹狀”。
其次,就算按《水滸》說,魯智深也不住在寺內,他初入大相國寺時,方丈對他說:“我這敝寺有個大菜園,在酸棗門外岳廟間壁,你可去那里主持管領?!彼贼斨巧顟采碓诔峭獾牟藞@里,拔樹這故事就發生在菜園中。不過他究竟也算大相國寺的一員,所以其“英雄史跡”陳列于此,倒也還說得過去。
只是從現代理念看就談不上“英雄”了。因樹頂鳥雀鴰躁,干脆連大樹帶鳥窩一并鏟除,首先就是“不愛鳥類”的罪名,其次拔樹本身也是“破壞綠化”。
這座雕塑魯大爺的臉相倒是雕得金剛怒目,好像滿腔仇恨似的,但兩手完全沒用上勁,只扶著樹桿。我把寫生畫發到朋友圈,小齊說,是你畫得不對頭吧?
上午游了大相國寺,下午去不遠的開封府。包青天“最光輝的業績”發生在開封,老人家當時任開封府尹,用狗頭鍘鍘了皇帝的乘龍快婿,負心漢駙馬爺陳世美,留下一世英名。
開封府位于包公湖畔,開封市有許多面積廣闊的湖面,比如楊家湖、潘家湖,所以顯得氣候濕潤,以致旅館蚊子也很猖狂。
開封府大概相當于全國最高法院吧,那么包公就是首席大法官了?這座府邸一看就是新建筑,氣派很大,我想當年的最高法決沒這么大吧?否則皇帝往哪兒擺?
進去一看,這里面不光是包公辦過公,名人多去了。寇準、范仲淹、蔡襄、包拯、歐陽修,都是。光人名兒就整整兩塊石碑,找了半天才找到包拯,而且因為百姓喜愛摩挲,把字跡都給磨沒了。
穿過儀門,就是大堂,上懸“正大光明”匾,下列龍、虎、狗三座鍘刀。官名牌子一大堆。
走進去,一堆大官開會議事的蠟像,沒看出哪位是包公。但后堂卻塑了一組故事蠟像,正是包青天鍘陳世美。包公穿著戲裝,一邊是秦香蓮一家,另一邊是桀傲不馴的陳世美,及兩位嚇軟了的貪官。
當然,我們現在知道,歷史上根本沒這么回事,既沒有陳世美負心秦香蓮,也沒有包青天鍘過皇親國戚。包青天最“青天”的事跡其實不過是百姓的想象而已。這就是中國最典型的所謂“救星意識”,只盼青天大老爺來救自己,從來想不到“自己救自己”。
實際上包公歷史上唯一值得一提的只是“貍貓換太子”戲中所演的那件事,就是包公幫宋仁宗確定了他的生母李宸妃而已,說到底還是為皇家服務的清官。
府中建筑數不勝數,鬧不清都是干嘛用的。最后角落有一座四五層的高樓,里面陳列著包公鐵像,以及宋代服飾展等等。憑高視下,開封府和包公盡收眼底。
除了辦公樓,甚至還有花園,小湖旁假山水榭,想當年包公們斷案之后,午間還能來此消閑嬉戲,放松一把,快樂至極。
府院里還設有監獄,展出各種酷刑圖片,令人毛骨竦然。據《包公案》載,懲治蕩婦的刑具,殘酷的“木驢”就是咱們這位尊敬的包大人發明的,看來他不光是大偵探,大法官,還是發明家,只不過這發明實在太不人道。鬧了半天,他不但不是陳香蓮們的救星,反倒是潘金蓮們的克星。
2015年9月18日上午,來到天波楊府。今天恰好是國恥日,參觀楊家將抗遼故事也算愛國舉動吧。
看楊家將小人書,有所謂天波楊府,氣派得不得了。說什么只要路經此府,“文官下轎,武官下馬?!鄙踔痢盎实垡惨叫衅卟健?。太吹了,宋代武將地位歷史最低,武將見了同級文官都要下拜,哪有一個小小楊業(地位還在潘美之下)的府邸,居然要百官下拜,皇帝步行?這不過是民間出于對楊家將的喜愛編出來的。
歷史上只有楊業、楊延昭、楊文廣祖孫三代,其它什么佘老太君,七郎八虎、金沙灘救駕,四郎探母、七郎亂箭穿身,什么楊宗保、穆桂英、楊門女將,燒火丫頭楊排風,什么孟良、焦贊、三岔口、八賢王上打昏君,下打奸臣,等等,全是虛構的。
歷史上潘美跟下屬楊業關系相當不錯,哪有什么潘仁美害死忠良?更無什么潘妃枕頭風。楊業其實是被宋太宋和下派的監軍王侁指揮不當害死的,死后其上司潘美因不能免除良心責備,亦抑郁而終。
天波楊府位于開封市城西北,緊臨楊家湖,旁邊就是潘家湖,當中一道龍亭堤將其分開,以示潘楊不兩立,后世傳說,潘楊兩姓永不通婚,其實全上了演義小說的當,中國姓潘的全跟著抬不起頭來。
這座新建的天波楊府也同樣過于豪華鋪張。正堂供著楊老令公和佘太君,后面各殿依次有“楊業發兵幽州救主”“秘傳三十六式楊家槍圖解”之類展品。出了大殿后門,是一練兵場,一幫武術青年扮作楊家將故事人物,一一出場,舞刀弄槍,或單打,或互斗,或群毆,表演一番。
院內還有一座戲院,唱河南戲,折子小段,什么“朝陽溝”“花木蘭”
一出接一出,正經不錯。也算在河南享受了當地文化薰陶。
楊府東面一個小門,穿過去就是龍亭公園,我為什么對龍亭如此關注?以前看過一電視劇《解放開封》,關鍵戰斗就是攻克龍亭,龍亭當年是全開封制高點,國軍盤距在龍亭上,工事堅固,解放軍強行仰攻沖鋒,傷亡慘重,最終靠勇氣和犧牲將龍亭拿下。那座矗立在高大基座上的建筑便印在腦中。
今天終于見到了真實的龍亭,跟電視里一模一樣,那個基座有如一座小山,龍亭輝煌地立在上面,龍威赫赫。
我看了看那直上直下上百級臺階,忽發少年狂,一口氣小跑,輕松跳躍著便上去了,雖年過七旬,已享受處處不要門票的待遇,但體力還行,不趁此時充分折騰,豈不虧了。
看了說明才知道,原來這座龍亭居然是五代時期的建筑!真是開封城里僅見的真正老文物!當年趙匡胤黃袍加身后,就在此處建了皇宮,當了皇帝。而上面的那座龍亭則是康熙爺建的,康熙多次在此亭接受朝賀,故被稱為“龍亭”。有這么多皇帝老兒曾在此處鬧騰過,老夫也不枉此行。
估計以前這一帶只有龍亭算制高點,雖然現在高樓林立,龍亭已遠不是全市制高點了,但在這一大塊風景區中,它仍然算鶴立雞群,站在上面,腳下是龍亭公園,眼前是潘楊二湖,西面是天波楊府,南面是清明上河園,開封大半美景,一覽無余。
早就聽說開封的清明上河園了,據說它是以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為藍本,集中再現原圖風物景觀的大型宋代民俗風情游樂園,再現了古都汴京千年繁華的勝景。
還傳說里面的店小二全是宋代打扮,猶如武大郎、潘金蓮、張青、孫二娘再現。酒也是宋代的“透瓶香”“出門倒”,甚至連錢幣也都是宋代的,難不成會出現什么“五十兩大銀錠”“散碎銀兩”之類?
我們踏進酒肆,是不是也得在桌子上拍下一錠大銀,喝道:“小二!休得鴰躁!有什么好酒好肉只管將來,少時一發算錢與你!”小二屁顛屁顛地端出“花糕也似的上好牛肉”和“三碗不過崗”好酒……
帶著好奇來到了清明上河園,一進園便發一張地圖。循地圖果然看到了古畫中的“虹橋”,彎彎的,還漆成紅色,只是橋下少了那熙熙穰穰的船。
店鋪里的“小二”還真是宋代服裝,而且還真有“武大郎、潘金蓮”開的炊餅店。
在小吃街吃一份清真特色小吃——羊肉炕饃,烙得油汪汪的,味道真的挺香。其實就等于北京著名的京東肉餅,我在家里也做過。
小吃街口是一片空地,演出一場“劫法場”,囚車里押著宋江之流,一伙江湖好漢拌做樵夫、貨郎、村姑,先與押解公人找碴兒糾纏,然后再抽扁擔對打,把犯人“救”了出來,一道奔向梁山。
公園里也有高大的城門,據說是根據《清明上河圖》的城門一比一比例建造的,城門口還有官府的畫影圖形,捉拿流竄案犯,當然,接下來的故事應該是不識字的案犯比如魯智深之流正在看官府告示,后面忽然被人抱住,叫道:“張大哥,你如何卻在這里?”
轉來轉去,忽然發現一座陰曹地府,里面是閻王、判官、小鬼,以及十八層地獄的種種酷刑,還發出各種凄厲的怪叫,夫人出來后腿都嚇軟了。
這里還有夜間表演項目,叫做“大宋東京夢華”,據說非常震撼,有水上飄動的菊花舞臺,自由移動的水上棧橋,射出萬道金光的寶殿,記憶上元夜的熱鬧場景,比如踩高蹺舞蹈之類。但看夜晚表演是要另外買票的,我們只看了白天的踩高蹺表演。
夫人精力有限,熬不了那么晚,我們只好結束參觀,早些回旅館安歇。出了清明上河園,趁夫人歇腳,我又順便參觀了旁邊的“中國翰園”,以書法碑刻為主,這個園子也不小,里面還有書法家出售作品,我匆匆轉了一圈,就算到此一游。
回到旅館,我精力仍足,又去不遠的鼓樓拍夜景,熱鬧極了,大宋東京之繁華今又得見。
6、鐵塔
第三天(9月19日),早上在旅館小吃街吃過經典的清真河南燴面之后,直奔城東北角的鐵塔公園。
開封鐵塔是中國為數不多的名塔之一,當然,并非真由鐵鑄成塔身,而是塔身覆滿褐色琉璃瓦,看起來恰似鐵銹斑駁。
鐵塔建于北宋仁宗,那是大宋最好的時代,君臣相和,百姓富足。鐵塔真是北宋盛世的歷史見證。塔身細長,55.88米,是中國最高的琉璃塔。號稱“天下第一塔”。
開封既然是文化極為豐厚的古都城,博物館也是不可缺少的參觀項目。下午我們來到城西南的博物館。
從博物館得知,開封是二里頭文化的所在。
春秋時代為鄭國,鄭莊公為稱霸中原,特在此建“啟封城”。
戰國時代,這里又成為魏國地域,魏惠王遷都于此地,稱大梁,所以此地也叫梁國。孟子游說魏惠王(梁惠王)也就成為名篇。
至西漢,為避景帝劉啟之諱,開封才改稱為“開封”,“開”和“啟”是同義詞嘛。
到了宋代,開封成為首都,又稱汴梁,汴指開封的汴河,清明上河圖即汴河兩岸風光,梁指古代的梁國,也稱汴京。一直到現代,還有“汴梁”“汴京”兩種香煙。
開封有所謂“汴梁八景”,比如“鐵塔行云”“繁臺春色”,繁臺建于五代,是現存最古建筑,“梁園雪霽”,梁園為漢文帝所建,有“秀莫秀于梁園”說法,又有“梁園雖好,非久留之地”?!般晁锫暋奔淬旰?,“相國霜鐘”即大相國寺。
這里名人也很多。比如子虛烏有的造字鼻祖蒼頡,開封東北二十里有“蒼頡造字臺”。
漢代張良隱居蘭考,留有張良墓,亦屬開封。
開封的通許縣有曹植墓。
開封的尉氏縣有嘯臺,竹林七賢的阮籍以善“長嘯”聞名。
黃鶴樓題詩,嚇得李白不敢題詩的崔顥也是開封人。
李白、杜甫、高適曾在梁園吹臺聚會,此處留有“三賢祠”。
林則徐曾在開封修堤堵黃河決口,故有“林公堤”。
另外,“陳橋兵邊舊址”,楊志押解花石綱的“艮岳遺石”,歷史遺跡多得不得了。開封簡直就是一座北宋歷史博物館。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開封“城摞城”奇觀,因黃河多次決口,淤平開封,所以歷代開封城均被后一代開封城壓在下面,從漢唐一直到明清,每代地層一到三米,厚度不等,豎直挖下去,就是一部中國史。
從博物館出來,不遠就是包公祠,蠟像館里自然又免不了把陳世美用狗頭鍘再鍘一回,旁邊公主跟太后發脾氣,老包摘下官帽:拼著俺這官不當了,也要把狗日的陳世美給鍘了!這就是老百姓心中想象的清官典范。其實哪有這種清官?
祠堂外也有一處小小園林,畫一幅水彩。
送夫人回到旅館休息,我再出來發泄多余精力,去參觀山陜甘會館。一看那繁復的建筑風格,便知是清代所建。這三省位于開封的西和北,民風相近,所以建在一處,至今保存完好,也許開封古文化實在太多,連浩劫年代也沒被破壞。
開封沒有白來,雖然景點多為新仿古建,但宋代名人大多實有其人,雖看不到多少真跡,也能聯想出歷史。隨便站在一處,也許都有歷史故事真的在此地發生過,令人生發出不盡的懷古幽思。不像我們化外之地,很難找出幾個古代名人,更少遺跡。
開封市在衛生和交通方面,跟洛陽也差不多,臟亂差,摩托車到處亂竄,根本不守交通規則。但景點里面確實很漂亮,很光鮮,給人印象不錯。
開封人似乎也比較誠懇樸實,絲毫沒有什么“騙子”的狡猾。當然,我還是上了一次當。
總之,我對這個城市很喜歡,好像仍然生活在繁華的宋代似的。
2015年9月20日一早,離開開封去登封,玩少林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