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住這 4 個要點,輕松掌握 α-糖苷酶抑制劑用藥情況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簡稱 α-糖苷酶抑制劑)是我國糖尿病患者常用的降糖藥物。
不同于其他降糖藥,這類藥物既不促進胰島素分泌也不促進外周組織對血糖的應用,而是通過抑制腸道對葡萄糖的吸收而達到明顯降低餐后血糖的效果。它是何方神圣?下面我們就來揭開 α-糖苷酶抑制劑的神秘面紗。α-糖苷酶抑制劑化學結構與糖類相似,通過可逆性地競爭 α-糖苷酶與糖類的結合位點,限制或延緩碳水化合物的腸內分解和吸收,從而減緩腸道內葡萄糖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目前,上市應用的 α-糖苷酶抑制劑主要包括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和米格列醇。上述三種藥物結構相似,但又表現出不同的藥動、藥效學特征,最主要區別在于所抑制的酶譜不同。伏格列波糖對多糖酶類幾乎沒有影響,米格列醇的抑制作用更為廣泛,詳見表 1。不同降糖藥物的服用方法不同,α-糖苷酶抑制劑需在用餐前即刻整片吞服或與前幾口食物一起咀嚼服用,這是因為此類藥物的作用機制特殊,發揮降糖作用需要碳水化合物參與。α-糖苷酶抑制劑的胃腸不良反應較為常見,可有胃脹、腹脹、腹瀉、胃腸痙攣性疼痛、頑固性便秘、腸鳴音亢進、排氣增多等,一般在治療初期 2-3 周內出現,多數癥狀可隨服藥時間延長而減輕或消失。少見乏力、頭痛、眩暈、低血糖以及皮膚瘙癢、紅斑、蕁麻疹等皮膚過敏反應。解決方法:服藥時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加量。如果腸脹氣等癥狀明顯,也可以在飯中服用此類藥物,當然藥效也會有所影響。※ 單用 α-糖苷酶抑制劑通常不會引起低血糖,但和一些降糖藥物聯用,如磺脲類、格列奈類等,則有可能導致低血糖癥的發生。解決方法:糾正輕中度低血糖,通常采用口服葡萄糖而非蔗糖。這是因為 α-糖苷酶抑制劑會抑制蔗糖水解為葡萄糖和果糖,所以如果發生急性低血糖不宜使用蔗糖,以免延誤搶救時機,造成不良后果。※ 個別患者在大劑量使用阿卡波糖時,會發生無癥狀的肝酶升高。解決方法:考慮在使用阿卡波糖的前 6-12 個月監測肝酶的變化。停藥后肝酶值會恢復正常。※ 由于 α-糖苷酶抑制劑有引起消化道副作用的可能,對于有明顯消化和吸收障礙的慢性胃腸功能紊亂患者、患有腸脹氣而可能惡化的疾病[如勒姆里爾德(Roemheld)綜合征、嚴重的疝氣、腸梗阻和腸潰瘍]的患者禁用 α-糖苷酶抑制劑。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