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清收支、做好預算,就是我們美好生活的一張譜。時間長了,也能讓我們感受到積少成多的樂趣。
規劃美好生活,我們先要有個小賬本,根據自己的收支情況以及未來的資金需求,安排自己的支出情況,不僅要做到收支平衡,還要留出一定的資金進行投資,為未來做打算。
適當延遲非必要支出
支出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基本生活開支,二是品質生活消費。
基本生活開支包括房租、房貸、交通費、通信費、飯費、必要的保險費、日用消耗品等等,這部分費用是正常生活的必要開支,是不太能壓縮的。不過,我們也能夠通過小技巧節省一部分基本生活開支。比如說,對于周圍常去的超市,可以考慮加入會員,享受特別優惠。諸如衛生用品等消耗品,可以趁購物節集中大量采買,降低平均價格。再比如,常叫外賣的消費者可以購買外賣平臺的會員禮包,在點餐時增加優惠力度。
品質生活消費包括休閑費用、耐用品消費、高檔奢侈品消費等等,這部分費用可以適當壓縮,或者延遲消費。此處也是我們在做預算時可以下功夫的地方,平時“燒錢”“氪金”正是花在這里。很多人會把錢用來充值游戲、追星、買衣服、結伴聚餐娛樂,這些都是非必需的消費項目。有些年輕人還會為此而一時腦熱,情緒性地消費,更要盡力克服。因此,做預算時,把非必要的品質生活消費控制在一定限度內,嚴格地執行,是我們規劃的一大關鍵。
日常生活中,單筆小額支出也許不會讓你太在意,但可能不知不覺就積少成多超出了預算。掌握一些簡單的記賬技巧能讓支出歷史更清晰,可以使用隨手記、Timi時光記賬等專門的記賬和財務分析APP,可以研究銀行卡每月的賬單、支付寶的賬單,可以習慣性保存消費憑證,每月定期做個決算,看是否達成了原先的計劃。
截留部分收入做投資
收入同樣包含兩個方面,一是主動收入,包括工薪收入、勞務收入、稿費收入等等,這部分收入需要自己付出勞動才能獲得;二是被動收入,包括存款和債券的利息、股票、基金和房產投資收益、房租等。
被動收入越多,我們的收入越有保障。但是,除非家里“有礦”,否則被動收入是建立在主動收入的基礎上,沒有經濟基礎時應以主動收入為著眼點,先規劃工作來增加主動收入。
根據自己的收入情況,每月應結余一定比例的資金用來投資,讓被動收入的種子能夠逐漸成長。年輕人每月最少要留出10%的資金進行投資。
記賬時也可以統計收入。占大頭的工資收入是一方面,還有兼職副業的收入,平時零零碎碎的補貼、微信紅包、理財收益等小收入,分析自己的收入構成和增長趨勢、總收益率,時間長了能感受到積少成多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