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們說三國,多是從蜀漢的角度出發討論,口中永遠只有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等,沒錯,他們固然是一世之雄,在三國歷史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但要說三國最大的贏家,無
疑便是司馬懿。《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的上映,讓我們從大魏和司馬懿的角度去了解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瞬間。下面,我們就來討論下三國為什么最后盡歸司馬懿。
1.司馬懿收割戰果
曹氏家族奮斗了一輩子,讓大魏成為最強的國家,但他們沒想到的最后是為司馬懿做了嫁衣。司馬懿事魏主三世,多年的經營,在人脈,團隊上頗有建樹,在魏政權內自成體系。司馬懿誅曹爽,平王凌,掃除內部對手,趁皇帝年幼就奪了大權,為后人發展鋪平道路。
在他死后10多年,司馬昭之子司馬炎就逼曹奐退位,建立了西晉皇朝,并追封司馬懿為晉宣帝。三國之間斗得你死我活,等大家拼得兩敗俱傷,英雄褪去、人才凋零時,活得最長久的司馬懿出來收割戰果,結束亂世。不得不說,這是一種真正的大智慧。
2.隱忍應對重重考驗
司馬懿一生中有兩個強有力的對手,分別是曹操和諸葛亮。曹操斷定司馬懿非久居人下之臣,將來必欲干預曹家之事。及時提醒接班人曹丕的注意,司馬懿早已悟透,他通過裝傻、忍奈、藏銳等軟功夫,成功應對了曹家父子重重考驗。雖說戰場上刀槍無眼讓人喪命,宮廷斗爭中的暗箭同樣能傷人。
司馬懿在曹操面前把這些“軟功夫”玩的得心應手,在和諸葛亮對陣時同樣發揮的淋漓盡致,讓人嘆服。對諸葛亮,不勝也不敗,就算敗,那也是小敗,反正就一個字,耗!
3.司馬懿生命力頑強
固然司馬懿是一流的政治家、軍事家。但很重要的一點是,這個人生命力非常頑強,在三國可以和他比肩的人才中,他是活的最長的一個人。一個人才無論多么光芒萬丈,不假以時日,是成就不了大事業的。一個人才無論多么光芒萬丈,沒有時間的積累,是很難成就大事業的。三國這段精彩紛呈的歷史,最后的民謠是“三國全歸司馬懿”。即使曹操、劉備、孫權一個個英雄無比,但是,“命硬”才是硬道理。
司馬懿的一生的對手諸葛亮,病逝五丈原時才五十四歲,比他年長四歲的司馬懿還活蹦亂跳。只有杜甫的詩說出了無限的惆悵: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
4.士族勢力支持是取勝關鍵
比對魏晉兩朝統帥,我們會發現曹氏和司馬氏是屬于兩個完全不同的社會階級代表。司馬氏是漢朝典型的儒家士族階級,也就是地方豪族,曹氏則相反,代表的是非儒家的寒門一族。
漢朝形成以孝廉為標準的察舉選官制,儒家壟斷了仕途,代代相傳,儒學豪族也就成了士族階級,如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河內司馬氏都是如此而來。
漢末諸侯割據混戰,儒學豪族的利益代表袁紹敗于官渡大戰,從此儒家豪族元氣大傷被迫蟄伏。曹操去世,河內司馬氏一躍成為儒家士族的代言人,贏回了政治貴族的特殊地位。如果沒有這些儒學豪族的支持,司馬氏難以竟功,就算竟功了也難以輕易建立西晉。
內容來自歷史筆記本>歷史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