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帝國崛起后進行了三次西征,從公元1219年開始到1260年結束,歷時41年。
此時南宋還沒有滅亡;而北方的金國由于領土不斷的被蒙古帝國蠶食,到了公元1234年滅亡后,蒙古帝國已經成為中國北方漢人的統治者。
所以從蒙古西征的時間來看,我認為第一次可能沒有漢人參與,但后兩次西征是有的。尤其是第三次出現了郭靖的原型“東天將軍”郭侃,就是唐朝汾陽郡王郭子儀的后人。
第一次西征。公元1219年至公元1224年,成吉思汗親自率軍西征花剌子模,并以此建立了察合臺汗國。
這個時期蒙古國還處于高原地區,雖然滅了西遼,但蒙古軍的組成部分大體上還是蒙古人,可能夾雜著少許的契丹人。
第二次西征。公元1236年至公元1241年,窩闊臺派遣拔都等對伏爾加河流域的諸公國進行了征服,并以此建立了欽察汗國。
此時的金國已經被蒙古國吞并了,所以蒙古軍中應該有漢人參與了。第二次西征軍運用了火藥作為攻城的武器,這和漢人工匠是離不開的。
第三次西征。公元1252年至公元1260年,蒙哥派遣其弟旭烈兀對兩河流域的波斯進行了征服,并以此建立了伊利汗國。
這一次西征出現了一位讓西方諸國聞風喪膽的漢人將軍,即郭靖的原型,被稱為“東天將軍”的郭侃。
他破城128座,攻陷黑衣大食國的首都巴格達,飲馬地中海,隨后攻入小亞細亞半島大破十字軍,威名震驚西方。
這次西征漢人的火藥技術得到了超長發揮,隨軍的漢人工匠也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