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評價
夷陵之戰中,“火燒連營”可以認為是重要轉折,這既是劉備最大的軍事失誤,也是陸遜軍事謀略的重要體現。當魏文帝曹丕得知劉備連營七百里,就對群臣說:“備不曉兵,豈有七百里營可以拒敵者乎!'苞原隰[xí]險阻而為軍者為敵所禽’,此兵忌也。孫權上事今至矣。”
而對于陸遜的出色指揮,晉代史學家陳壽在《三國志·吳書·陸遜傳》中的評語寫到:“劉備天下稱雄,一世所憚,陸遜春秋方壯,威名未著,摧而克之,罔不如志。予既奇遜之謀略,又嘆權之識才,所以濟大事也。”
晉代文學家陸機在《辨亡論》稱贊陸遜說:“漢王亦馮帝王之號,率巴、漢之民,乘危騁變,結壘千里,志報關羽之敗,圖收湘西之地。而我陸公亦挫之西陵,覆師敗績,困而后濟,絕命永安。續以灞須之寇,臨川摧銳,蓬籠之戰,孑輪不反。”
西秦高祖乞伏乾歸曾對麾下諸將說:“昔曹孟德取袁本初于官渡,陸伯言摧劉玄德于白帝,皆以權略取之。”
明代小說家羅貫中對于夷陵之戰,寫詩歌三首稱贊陸遜,一是:“坐帳談兵按六韜,安排香餌釣鯨鰲。三分自是多英俊,又顯江南陸遜高。”二是:“陸遜運良籌,能分吳國憂。揮毫關將墮,焚鎧蜀王羞。功業昭千載,聲名播九州。至今巫峽地,草木尚添愁。”三是:“持矛舉火破連營,玄德窮奔白帝城。一旦威名驚蜀魏,吳王寧不敬書生。”
清代學者鄧廷羅在《兵鏡》中評價說:“司馬懿挑朱然,吳班挑陸遜,皆不得行其計,豈非將之有能有不能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