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段時間,微博上流傳著一條關于阿司匹林用于心臟病急救的信息,很多人轉發。但這條微博并不準確(詳見: 心臟病發作時需要緊急服用阿斯匹林嗎? ),因為阿司匹林既不能緩解心臟缺血的癥狀,也奈何不了已經形成的血栓,讓它單獨對付急性發作的心絞痛和心肌梗死明顯太過力不從心。
有“愛心”的阿斯匹林
作為一種經久不衰的老藥,阿司匹林不僅可以止痛退熱,在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方面也有著無可替代的地位。研究表明,對于已有冠心病或有患冠心病危險因素的人群,長期使用阿司匹林可顯著降低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等不良事件的發生率。
很多心腦血管疾病,都與血管內形成血栓,阻礙了關鍵組織的供血有關。因此預防這些疾病的重點就在于預防血栓形成。血小板聚集是形成血栓的第一步,沒有血小板的聚集也就沒有血栓的形成。誘發血小板聚集需要血栓素A2的參與,而阿司匹林可以永久性地使成熟的血小板失去合成血栓素A2的能力,從而阻止血小板的聚集。與解熱止痛作用不同,阿司匹林的這種抗血小板作用在較小劑量下就會顯現。正是因為這種作用,臨床上經常采用長期服用小劑量阿司匹林的方法來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不過,對于患心血管病風險很低的人群,阿司匹林預防的效果尚未得到證實。對于易形成血栓的高危患者,有時還需要加用其他防止血栓的藥物,比如氯吡格雷、華法林、低分子肝素等,以達到更強的抗血栓效果。不過與抗凝藥相比,阿司匹林更加安全有效,而且價格低廉,一直被作為治療的基礎。
愛心,出血,傷胃
長期小劑量服用阿斯匹林保護了心血管系統,不過長期服用阿司匹林或多或少也會帶來一些副作用。阿司匹林阻止了血小板的聚集,因此可以使出血風險增加。不過,由于預防使用時每天只需要較小劑量的阿司匹林(通常為每日100mg左右,解熱止痛的劑量可達到每日1g以上),因此造成嚴重出血的風險非常小。一項匯總了16項臨床研究的系統評價表明,服用阿司匹林3年后,發生出血事件中較嚴重的顱內出血的風險僅比對照組增加了1/1000。與阿司匹林帶來的獲益相比,這個風險很小。不過,當阿司匹林與其他抗血栓藥物合用,或者患者存在凝血障礙時,阿司匹林帶來的出血風險就需要予以重視。長期服用阿司匹林的人應當注意皮膚、牙齦等部位是否出現異常出血。另外,手術之前也要提前停用阿司匹林以防手術中出現大出血。
另外,阿司匹林還可能造成消化道潰瘍。阿司匹林會直接刺激胃粘膜,還會導致保護胃粘膜的物質減少。為了減小阿司匹林對消化道的刺激,可以選擇腸溶片劑,并在飯后服用。對于已經發生了潰瘍的患者,可以加用保護胃粘膜的藥物,或換用對胃腸刺激較小的抗血小板藥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作為一種“愛心藥”,其療效確切,安全性也很好。對于易患心血管病的人群,長期堅持服用阿司匹林是為心腦血管健康保駕護航的基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