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老家在豫北一個郊區,因為在規劃中被劃為市開發區,所以養老時的醫療不能走農村的合作醫療,但也沒有新的保障制度跟進,很多老人就靠兒女養老送終。如果碰到兒女不孝的,老人的晚年生活就很凄慘。我下面要說的兩件事雖是個例,但普遍說,老人在一個家庭里的地位和生存狀況真是堪憂,很多老人生病后都沒有得到及時和有效的治療。
一件是,有位老太太沒有生育兒子,晚年依靠女兒女婿養老。結果這老太太患上急病不治身亡后,女兒女婿又怕出火葬費和辦理喪事的費用,偷著給埋了。這位老太太的娘家侄女不見了姑姑,于是就報案了,懷疑是不孝的女兒女婿謀殺,刑警接報后趕到現場,開棺驗尸過程中雖然沒有發現什么謀殺跡象,但是卻發現老太太是被硬塞進體積較小的棺材里的,后來還是由鄉政府某主管火葬的部門灑了汽油當場把老人火葬了。第二位老人患病癱在床上了,老人有五兒二女,最后被安排在了一個“包間”里頭。所謂包間,就是在某個兒子的院子里的一個角落,大概3米見方,磚壘的高度不超過1.6米的一間小黑屋。小黑屋的地上鋪滿了秸稈,老人和一床被子就被扔在秸稈上,隔些日子那些沾滿了屎尿的秸稈被叉出來再換上一批新的。給老人送飯的時候,就從那低矮的小門遞過去。
我覺得現在鄉村養老的狀況不容樂觀,一是很多人已經不以有老不養為恥;第二就是社會化養老機制的建立還剛剛起步,尤其是在農村,一些老人的晚年生活是沒有保障的。有的老人活著的時候得不到后代的照顧,覺得自己活著就是個累贅。可是等到老人去世了,不少家庭又花大錢唱戲,辦葬禮,有人還趁此機會收取可觀的禮金。老家原本民風淳樸,時代劇變之下導致觀念的變化,尊老養老的風氣還有待恢復,希望政府和社會力量能夠介入并關注這些人群的養老和醫療問題。
北京 劉金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