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12-26 15:07 來源:解放牛網 | 【發起話題】 |
晚報記者 肖波 崔翼琴 報道
過度肥胖的人想要通過運動減肥可能適得其反;食療“打壓”腸道有害菌可防三高;三高病人冬季不宜晨練吃過飽;一家人體質不同不宜采用同一種養生方式……12月25日,主題為“三高預防與冬令養生”的上海市健康大講堂暨第15屆解放健康講壇在解放日報大廈舉行。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微生物學教授,上海系統生物醫學研究中心營養系統生物學實驗室主任,上海交大-完美中國微生態健康聯合研究中心主任趙立平教授;醫學博士,主任醫師,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中華中醫藥學會亞健康分會副主任委員張曉天,分別從“菌群養生”減肥和冬令養生的角度指導市民預防三高。
本屆解放健康講壇由上海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上海報業集團、上海廣播電視臺、上海市健康促進委員會辦公室聯合主辦,新聞晚報、上海市健康教育所承辦,嘉美廣告協辦,支持單位為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上海市分公司,合作單位為上汽集團旗下的商用車品牌——上汽大通。
趙立平:“扶持”有益菌減肥又養生
肥胖是百病之源,人一胖,“三高”問題就顯現出來,一些心腦血管疾病和部分癌癥也和肥胖有密切關系,成為困擾我們生活中的“頑疾”。趙立平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開始著手從人體腸道菌群里尋找減肥防病突破口,通過“扶持”腸道有益菌“打壓”有害菌,可以減肥,預防甚至治療“三高”。
越吃越胖
毒素“關掉”燃脂基因
腸道菌群是把“雙刃劍”,好的腸道菌群能保護和滋養人體,產生消炎、鎮痛的物質,還可以抗氧化、抗衰老。但腸道菌群也會產生一些毒素,如細胞毒素會毒害神經細胞導致自閉癥,遺傳毒素會導致基因突變導致癌癥,免疫毒素會導致慢性炎癥,產生肥胖、糖尿病、冠心病等病癥。
趙立平教授團隊研究發現,腸道細菌產生的這些內毒素,是誘發身體炎癥、肥胖和胰島素抵抗的重要“致病因子”,這些毒素首先破壞細胞表面的胰島素受體,身體就不能及時把血糖吸收到細胞里來為身體供能,結果就是吃了很多東西還覺得餓,沒有“飽腹感”乃至越吃越餓,越吃越胖。人的體內本有消耗脂肪的基因,這些毒素如同一個開關將這個基因“關掉”,人體就沒有辦法燃燒脂肪,只好通過吃東西來緩解饑餓感,只能儲存脂肪不能消耗脂肪,這就是為什么有些人胖到一定程度以后,喝涼水都胖,減肥就變得非常困難。
預防三高
食療“打壓”有害菌
腸道菌群和健康的關系不是一個新命題,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有人指出,腸道菌群產生的毒素可能是讓人生病的重要原因,我國中醫也有“糞毒入血,百病蜂起”的說法。
一年前,趙立平教授團隊有一個重要發現,他們對26歲、體重175公斤的小伙進行菌群營養調理,做了23個星期的營養調理后小伙子減了51.4公斤,在他減了30公斤以后,發現其“三高”就基本恢復正常。研究人員還發現了有益菌如雙歧桿菌會讓人變瘦。那么,讓產生毒素的細菌盡可能變少,而讓保護我們的細菌盡可能增加,這樣我們就不會得“三高”,或者得了“三高”的人也能比較好地糾正回來。趙立平教授進一步指出,只要想辦法把腸道里面的有害菌“打壓”下去,而把有益菌“扶持”起來,就可以預防甚至治療“三高”問題。
研究人員曾把中國傳統飲食中很多結構不同的、復雜的碳水化合物,以及富含膳食纖維的食品作為主食,并找來苦瓜,把這些成分混在一起,再加上一些益生元設計出新食譜,針對腸道菌群設計了一套新的飲食干預方案,其間沒有任何藥物,經過新的配比,招募志愿者進行干預。結果發現,干預以后有一半的人“三高”消失,腸屏障功能營養得到改善,內毒素下降,全身炎癥減輕,胰島素敏感性增加,肝功能也好轉了,所謂“三高”的癥狀都得到了好轉,尤其是大部分人脂肪肝消失了。比起體重指標,我們更關心其胰島素敏感性有沒有恢復好,如果恢復好了,病人就會吃得少,減肥也相對比較容易。
減肥行動
先找“根源”再下藥
如今市場上有各種各樣的養生說法,哪個更適合自己?趙立平教授表示,民眾要自我判斷,用了這個東西是更健康還是不如以前?一個非常好的指標就是吃了這套東西后,菌群結構是變好還是變差。
為了減肥,有些人嘗試一日兩餐,有些人晚餐不吃或只吃一點菜而不吃主食,更有人提出“過午不食”減肥法,趙立平教授提醒,如果晚上進食大量食物,就有大量營養不能被身體消化吸收,這些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就會到達大腸培養細菌,給腸道菌群留的營養越豐富,產毒的細菌就越多生長起來,此時腸道里排的氣是很臭的。要想平衡這一狀況,不妨增加足夠膳食纖維,慢慢調整過來。趙立平教授表示,晚上要少吃,但早晨和中午要把人體一天需要的能量、營養素吃夠,晚上吃得清淡些。
時下也有不少年輕人采用低卡路里飲食和高強度運動來減肥,趙立平教授不完全贊同這種方式。他認為,真正肥胖的不是那幾斤肉,根源在于代謝失調。有些人通過控制熱量加拼命運動來減肥,這是一個對身體非常強烈的沖擊,體重雖可下降,但內在損害的代謝機制是恢復不了的。現在有研究發現,通過高強度的運動和低熱量的飲食來減肥,身體的炎癥水平不但不會降低,反而會升高,體重減了幾公斤,但是身體的發炎卻更厲害,身體受到的破壞更厲害,很容易反彈,而且是報復性反彈。
趙立平教授提醒,正確的減肥方法要把引起肥胖的根源找到,如果確實是毒素進到血里引起炎癥,要想辦法減少毒素的產生,把炎癥消下來。等到一吃就飽,吃得也就不會多了,或稍微餓一餓過會就不餓了,身體開始燃燒脂肪,這樣就能減肥。很多胖的人老說自己餓,這就是胰島素敏感性受到破壞,太胖的人一運動會把很多脂肪細胞擠破,全身的炎癥會更高,內在的代謝損傷會更厲害。
作為治未病中心的主任,張曉天特別關注“把疾病扼殺在搖籃里”的養生方法。他說,保持內外環境的協調平衡,身體陰陽的平衡以及氣血的平衡,有利于身體的健康防病。心血管疾病患者冬天養生三不宜——不宜晨練,不宜強烈運動,不宜吃過飽或太好。
冬季吃三多、防四病、五防護
在講壇現場,張曉天主任表示,冬季養生要吃三多。多吃黑色的食物補腎,包括黑豆、黑芝麻、黑棗、黑木耳等;多吃牛羊肉,熱性的食物可以御寒,怕冷的人還可以多吃一些胡蘿卜、芋頭;還可以多吃一些蛋白質提高免疫力,補充魚蝦等。
冬季多發且需要預防的有四類疾病,第一是心腦血管疾病;二是呼吸系統疾病,;第三是流感;最后是骨折。
張曉天主任提醒,冬天要注意五個關鍵部位的防護,分別是肩膀、脖子、腰部、膝蓋和腳部。天氣冷的日子里,這五個部位首當其沖容易受寒,所以盡量穿高領衣服,外出戴圍巾,睡覺的時候不要把肩膀露在外面。
氣虛者冬天多吃糯米紅薯
冬令養生越來越流行,但很多人不問體質自行養生,有的吃得上火,有的毫無效果。張曉天主任表示,養生要跟自身的體質結合起來,且貴在堅持。
張曉天表示,體質和先天有關系,但后天調養也很重要。每種體質表現不同,易患的疾病不同,養生法也千差萬別。中醫把人的體質分成九種,分別是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濕質,濕熱質,瘀血質,氣郁質,特稟質。除了平和質,其他都有一定的偏頗,需要進行調養。
在體質調查的過程當中,氣虛質占的比例很高,表現主要是易疲乏,易出汗,性格內向,易患感冒,內臟下垂,不耐受風寒。這樣的人冬天養生主要是益氣健脾,培補元氣,可以多吃糯米、小米、山藥、紅薯、馬鈴薯等。“久臥傷氣”,氣虛質的人不要久臥,運動調養方面建議選擇中小強度。
很多人到冬天手腳怕冷,這大多是陽虛體質者的癥狀,以益氣健脾、補腎溫陽為主要原則,如果血壓正常可以適當吃一些溫補陽氣的食物,如羊肉、狗肉、魚、蝦,少飲綠茶,藥膳建議是蟲草酒、蟲草老鴨湯等。可以多吃花生、桃仁、芝麻、松子等堅果,能增加體內熱量,緩解手腳冰涼的癥狀。老人和小孩不宜多吃,天氣好的時候多進行戶外活動。
艾灸暖身對肢體寒冷有很好的治療作用,冬季養生泡腳對陽虛者來說也是不錯的方法,可以在水中加一些藥物,生姜有驅寒解表的作用,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 艾草有溫肺逐濕寒的作用,對于患有慢支和容易咳白痰的病人很有好處;血虛者適合紅花泡腳。
三高冬天不宜劇烈運動吃過飽
來自衛生部信息表明,中國有2.6億“三高”慢性病患者,如此龐大人群到了冬季特別要小心心血管疾病的侵襲。在昨天講壇上,張曉天表示,心血管疾病患者冬天養生三不宜——不宜晨練,不宜強烈運動,不宜吃過飽或太好。
談到近年來申城居民熟悉的膏方。張曉天表示,很多人以為膏方就是一個“補”字,其實,膏方對現代人來說,更重要的是“調”。膏方不單是滋補強身的藥物,也可以作為針對性治療的藥物來用。
膏方的服用時間從冬至開始到立春,不同體質應該服用不同的膏方。張曉天主任表示,曙光醫院治未病所所創的積累膏方分別針對不同體質的人群,如益氣復元膏,活血養顏膏,滋陰潤玉膏等。活血養顏膏方大多針對血瘀質女性,有助于疏肝解郁,消除黃褐斑,美白等。滋陰潤玉膏方則主要針對一些更年期,圍絕經期的女性,功效是補腎氣滋,清熱活血,改善陰虛和氣郁體質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