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17 00:12:00 來源:
烏魯木齊晚報有0人參與分享到
科學家重返羅布泊再探古樓蘭
羅布泊地區的戈壁灘。( 圖由若羌縣提供)
本報訊 (記者鞏亮亮)今年9月~10月,一支50人的科考隊伍,將挺進被稱為“死亡之海”的羅布泊,力圖通過五年時間的科考調查,完整還原樓蘭古城的原貌。
昨日,“羅布泊地區自然與文化遺產綜合科學考察”項目負責人、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秦小光在電話中說,在中央提出“美麗中國”、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等構想的現在,研究羅布泊環境變遷與樓蘭文明興衰的關系有著深遠的現實意義。
據了解,該項目為科技部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項目,以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為牽頭單位,考察隊總人數將達到50人。科考隊將在未來五年內,在羅布泊地區進行三次大規模野外科考,每次為期20~30天,將盡可能多采集樣本、收集證據,這是我國目前綜合性與系統性最強的一次羅布泊科考。
秦小光說,雖然此前有過多次科考活動,但受技術資金與自然環境的限制,大多時間短、考察內容單一,尤其缺乏同時涵蓋自然與文化兩方面的大型綜合性科學考察。
本次科學考察將組織多學科研究隊伍,實施綜合科學考察,對羅布泊地區古湖泊、古河網、雅丹風蝕地貌等自然遺產,樓蘭古國的農業發展、水陸交通遺跡、村落城池遺跡等文化遺產開展系統調查,并力圖完整還原樓蘭古城原貌,為揭示絲綢之路上東西方文化交流中樓蘭的歷史地位提供強有力的實物證據。同時,也為保護羅布泊自然與文化遺產提供科學依據,探討古樓蘭興衰與環境變化的關系。
羅布泊地區位于若羌縣東北,曾孕育小河與樓蘭文明,自西漢始,以羅布泊為重要交通樞紐的古絲綢之路的開通,開創了東西方文明交流的新時代。樓蘭遺跡于十九世紀末被外國探險家首次發現。其后中外科學家對羅布泊及周邊地區開展了多次科學調查。
亮點1 組建一支跨學科隊伍
近年來,羅布泊地區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但仍然缺乏針對該地區的涵蓋自然與文化兩方面的綜合性大型科學考察,是目前我國少有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綜合研究的空白區。
這次秦小光所帶領的團隊,是一支橫跨考古、地學、地質環境、遙感等多種學科的科考隊伍,將對羅布泊進行全面研究。
秦小光說,這支隊伍的人員構成分別來自新疆考古研究所、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以及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所有科學家和隨行人員將達到50人,這樣的科考隊伍對于羅布泊進行科學考察也算是國內首次。
秦小光表示,本次科考人員眾多,將從多個層面使用現代科技對羅布泊地區進行全方位科考,涵蓋自然與文化,為保護羅布泊自然文化遺產提供科學依據。
亮點2
尋找樓蘭消亡原因
司馬遷在《史記》中曾記載:“樓蘭,姑師邑有城郭,臨鹽澤。”這是文獻上第一次記載樓蘭城。
2000多年前的樓蘭王國,曾是世界上最開放、最繁華的地方之一。它于公元前176年以前建國、公元630年消亡,有800多年歷史。
秦小光說,過去的考古側重于古城遺址和古墓的發掘,這次科考通過遙感方式,側重于對古樓蘭社會基礎設施的考證,包括耕地、交通設施、灌渠的系統調查考證等內容,并將對古代城池村落、交通水利、農田灌渠的分布、格局進行詳細的考證和繪制。
與過去相比,此次考察結合考古和氣候環境兩方面進行,以期回答古樓蘭消亡與氣候變化、環境變化的關系。
秦小光希望,作為首次同時涵蓋羅布泊地區的自然與文化遺產的科考,為進一步解讀樓蘭文明的消亡原因與羅布泊生態環境的演變收集更翔實的實物證據。
亮點3
借鑒古時綠洲灌溉方式
秦小光表示,跟過去的科考相比,這次科考遵循的是全新的思路、想法和線索,希望弄清楚樓蘭在絲綢之路上的地位,它是一個重要糧食基地,還是只是一個驛站?其最終成果不僅對古絲綢之路和古樓蘭會形成一些新認識,而且對理解現代絲綢之路和綠洲經濟可持續發展有很大幫助。
秦小光曾多次進入羅布泊考察,他在樓蘭王國的耕地遺址上,發現表層的耕種層已消失,剩下的則是一層“石膏層”。
此外,秦小光發現樓蘭國的種植主要依靠水利灌溉,這與現今的新疆綠洲灌溉種植相同。
秦小光說,現在灌溉會在地里形成結殼,也稱淀積層,它對植物生長有害,對古代樓蘭灌溉方式研究可以為現今新疆綠洲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借鑒。
在本世紀初發現的琺櫨文和竹簡等文獻資料了解到,世界上最早的保護森林的法律正出自于樓蘭,但是樓蘭人又因為大量砍伐森林而被詬病。
那么樓蘭王國在保護生態方面有哪些值得學習的地方和不足之處,也是本次科學考察研究的方向。
亮點4
有望重現當年盛景
秦小光說,在全世界完整保存下來的古國遺跡,只有樓蘭。如果科考隊能把樓蘭古城的整個格局弄明白,比如哪些地方有道路,哪些地方有村落等,這對理解整個樓蘭的經濟狀況,將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
與此前相比,原來的考古人員主要對器物比較感興趣,此次科考區別于以往對古城遺址的關注,更加側重于考證古城基礎設施。
科學家們表示,羅布泊地區保存著豐富的自然與文化遺產,通過全面的科學考察,羅布泊當年的繁盛景象有望被重現。
亮點5
揭開羅布泊干涸之謎
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研究人員表示,羅布泊水域對樓蘭古國的興盛曾起著關鍵作用,水域為何消亡、消亡的過程、消亡前有怎樣的生態作用,都非常值得探討。
在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今天,研究羅布泊環境變遷與樓蘭文明興衰的關系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據了解,未來科研人員將集成遙感、測年、數字地形模型等高新技術,解讀羅布泊干涸過程中所記錄的環境變化信息,確定羅布泊“干旱年輪”相對演化期次、重建羅布泊及周邊地區高分辨率氣候環境變化序列、評估湖區水量變化與塔里木河流域來水量和人類活動間的關系等。
由此進一步揭開羅布泊干涸之謎,并系統解讀干旱區內陸水系對自然、人為因素變化的響應。
此外,對羅布泊及周邊地區古水文網進行遙感探測研究,也將進一步揭示古水系變遷過程及其與周邊文明興衰的關聯。這些研究將為塔里木河下游生態保護、資源合理開發、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