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社會上一些關于盜墓的靈異小說非常流行,比如《鬼吹燈》,《盜墓筆記》等等,講的都是一些關于盜墓賊在盜墓的時候遇到的種種靈異的現象,那可是既驚心又恐懼。從今天開始我也給大家講一個關于墳墓的故事,不過這可不是盜墓。2003年3月8日這一天,在內蒙古通遼的土爾基山采石場鞭炮齊鳴,工人們都在興高采烈地慶祝新一年的開采工作的開始,可是就在這天土爾基山出了一件大事,幾個工人在鉆孔完畢點燃炸藥后幾塊他們從來沒有見過的石頭出現了,此刻的工人們不會想到,他們的這次的偶然發現,居然會打開這塊巖石的背后隱藏著得一個一千多年前的驚天秘密。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2003年3月里的一天,內蒙古通遼市吐爾基山采石場的工人像往常一樣在石壁中鉆孔埋設炸藥,點燃引信后迅速撤離現場。幾分鐘后,在震天的爆炸聲中,山石崩落,幾塊奇異的石頭裸露出來。奇異的石塊立刻引起了工人的好奇,這幾塊巨型巖石堆砌而成的石壁顯然不是天然形成的,巨大的巖石留有明顯的人工雕琢的痕跡。
墓道的痕跡非常明顯。就是那個齊刷刷的一個墓道,它把整個墓道的西壁沒了,就剩那個回填土,回填土和原生土的界限非常明顯,在經過兩天的仔細觀察后,通遼市博物館的考古人員隱約感覺到了這座墓葬的的不同尋常。
但是這到底是什么時候的墓葬呢,石壁背后的一切都深深地吸引著塔拉和所有的考古隊員。塔拉決定,一定要揭開這石壁背后的秘密。而工作就從清理墓道前的碎石開始。
大家看這就是我們從吐爾基山采石場帶回的兩塊石頭,這塊是用于墓葬用的石塊,是紅色的,而這塊是當地采石場天天開采的時候,有點像青色的,從顏色上看兩塊石頭的差別很大,而且石頭的質地也不一樣,據當地采石場的工人告訴我們說,他們當地方圓百里都是這種青色的石頭,而這種紅色的砂巖根本不是當地產的,最起碼也是從赤峰地區運來的,這也就從某種程度上說明了當年人們在修這座墳墓的時候可以說是下了很大功夫,但是如此下功夫修建的這座墓葬里到底埋葬的會是誰呢。
3月21日,距發現墓葬不過一個星期,正式發掘工作就開始了。專家先清理破壞較為嚴重的墓道。墓道是墓主下葬時所經過的通道,通常是斜坡狀的。而就是這個墓道的存在成了塔拉判斷這個墓葬年代的一個重要依據。
在內蒙地區,赤峰地區和通遼地區,除了遼代墓葬有墓道以外,其它墓葬都不存在墓道的問題。
遼代的墓道,大中型墓葬一般都有墓道,一千多年前,起源于土河和潢水交匯處的契丹人,在中國的北部建立了建立了熊霸中國半壁江山的強大的遼王朝,契丹的本意是"鑌鐵",也就是堅固的意思。早在1400多年前,契丹作為一個中國北方民族就已經出現在《魏書》中,并建立起北到外興安嶺、貝加爾湖一線,東臨庫頁島,西跨阿爾泰山,南抵河北和山西北部的東亞軍事強國,但這個稱雄中國北方的帝國卻在200年后連同他們所創立的文字突然入謎一般從歷史中消失了,這種奇特墓葬的出土地點-通遼被視為契丹人的起源地之一,在契丹民族的史詩中他們正是從通遼地區的老哈河和西拉木倫河流域崛起。難道這座墓葬是屬于千年前的契丹人?
然而這一切還都要等墓室完全打開了才能確定。
由于墓道已經經過千年的風化,加上推土機和炸藥的摧毀,墓道的清理工作并不是十分的順利,加上當地的土質十分疏松,甚至在出現了多次塌方的現象,但是考古專家們的熱情卻一如既往,他們急切地想知道墓道的后面究竟是埋藏著一個怎樣的人物。
三十多個工作日過去了,終于墓道里的碎石被清理干凈過后,一條甬道顯露了出來,但墓道盡頭一塊巨大的封門石卻擋在專家的面前,封門石的出現使得塔拉更加相信他們即將開啟的墓室毫無疑問地屬于一位神秘的契丹貴族,因為在和中原地區的頻繁接觸中,生活在草原上的契丹人在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受到中原文化的影響,尤其是契丹貴族死后的埋葬方式上。
遼代早期墓葬的形制和唐墓和宋墓是一樣的,墓葬形制是一樣的,所有它的一些貴族的埋葬方式,也就漢的方式,完全是漢化的東西像我說的那個墓道中間的填巨石,大石頭把那個墓道封死了,唐代的貴族全是拿大石頭把墓門封死,它用的是這種方式。
封門石的存在暗示著墓主人身份的不一般,但是移走這塊巨石卻成了一個大問題。
張亞強:這個封門石很大很大,有兩米多長,寬有一米五左右,厚五十公分左右,很巨大的。
主持人:說起封門石去過十三陵的朋友們可能都有注意過,就是一塊大的時候封在墓穴的出口,在中國古代的墓葬中,封門石通常是用來防止后人盜用而專門設置的,在一些墓葬中也常有封門磚的出現,但是相比封門磚,封門石則顯得更加磁實,防盜,也更顯得埋葬者地位的高貴。可就是這個當年的古人為了防盜而專門設置的封門石也難倒了一千多年后的考古專家。現在我們看黑板啊,這是一個簡單的吐爾基山墓外景的草圖,上面是采石頭的礦山,墓就在山的半山腰,這個墓道就這樣延伸了下來一直到墓門外30米的地方,由于當時吐爾基山這個墓葬地方的地理位置比較特殊,墓道是越往里越狹窄,根本進不了大型的機械化設備,而且更不可能使用炸藥,所以只能靠人力來把這個封門石移走,于是20多位考古人員花費了很長的時間用繩子拖,用木頭撬才把這個巨大的封門石給打開,那么封門石打開后考古人員又看到了什么呢,他們是不是就直接看到了墓穴的全貌呢?@情微言
門石轟然倒下,讓考古隊員沒有想到的是他們并沒有看到期待的墓室入口,在封門石后面居然還隱藏著一個木門,在木門和封門石之間還堆積著厚厚的淤沙。 此刻的塔拉囑托考古隊員一定要仔細清理。
因為當時想到的這個地方要出墓志,遼代墓葬王位墓志就是在這個地方上放著,很抱有希望的墓志要出現了,墓志先出現我就先知道墓主人是誰了,
墓志是隨葬記載墓主傳記的文字,通常都刻于石和磚上,墓志的內容包括墓主人的姓名、家世、生平事跡以及韻語頌辭等等,由于所記內容真實,考古學家通常會把墓志作為歷史資料來確定墓葬年代以及墓主人的身份。
他們門一抬開,我就第一個到了墓門這個位置上,拿手電筒一照,看到的是一個鮮紅的一個棺,木頭棺的一個頭露出來了。
在以往的遼代墓葬挖掘中考古人員發現,遼代的貴族下葬時通常是放置在尸床上,極少有棺槨的出現,尤其是貴族的墓葬。1988年,當考古人員進入離吐爾基山不遠處的陳國公主墓時,這座千年前的公主墓室中同樣沒有棺木,年輕的公主與她的駙馬就平臥在尸床上。公主在左側,駙馬在右側。兩人從頭到腳都穿戴著契丹皇族獨特的葬服。頭枕金花銀枕,臉罩奇特面具,頭戴鎏金銀冠,腳踩金花銀靴,銀靴上雕刻著皇家才可享用的鳳凰文飾。
塔拉:陳國公主就沒有棺,她就是在石頭上躺著,一個大石船。那個(漢光思)的一個墓地也是十幾個大石頭,多了這樣的。也有用的有石棺的,
可眼前的這個墓葬怎么出現了如此絢麗的彩色棺槨呢,這顯然是不同以往發現的契丹貴族埋葬的方式,難道這個遼代的墓中埋葬的是一個來自中原的人士?
遼代的墓葬當中用木棺的很少,它一般都是石頭的棺床,或者磚的棺床把人擺在上面就行了。
這同樣是一個在內蒙古通遼出土的遼代貴族的葬具,這個類似房子一個葬具叫做小帳,契丹貴族在死后都是躺在這樣一個小帳中再放在寬大的棺床上,以代表自己死后還可以享受生前的奢華,住在漂亮的房子中。@情微言
但是吐爾基山遼墓中怎么會出現類似中原地區埋葬風俗的棺槨呢,考古隊員決定透過縫隙再看個究竟,此刻讓塔拉沒有想到的是在這個遼代墓葬少見的棺槨上居然還描繪著一只金色鳳凰。
主持人:大家都知道在等級制度森嚴的古代,鳳凰的圖案是可以說是皇室女性所特有的標志,普通人是不能隨便使用的。我們剛才在節目中也講過在通遼奈曼旗青龍山發現的陳國公主墓中出土的鳳冠和銀靴上也曾經出現的大量的鳳凰文飾,同樣是遼代的墓葬,難道吐爾基山埋葬的也是一位公主或者皇后?還有這個不同以往發現的契丹貴族埋葬的方式的彩棺的出現會不會是中原的唐朝,宋朝或者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哪個國家用來同契丹和親的公主呢,歷史上這種例子比比皆是啊,比如說著名的昭君出塞,也是在今天的內蒙古地區啊。假如說她真的是公主或者皇后的話她又是遼代兩百多年歷史中的哪一位公主或者皇后呢?
在歷經了一個多月的辛苦發掘后,考古隊員終于可以走進了古墓。隨著清理工作的進行,墓主人的一些隨葬品先露了出來,這些明顯帶著遼代早期風格的器物讓考古人員們瞠目結舌。在墓門的左側,一副鎦金銀馬鞍被清理了出來。馬鞍上又一次出現了鳳凰,金黃的光輝下圖案顯得異常精美。接下來的發現更令人驚訝,這只銀盒上面竟然用金子雕刻著一條團龍。
隨著一件又一件精美的陪葬品從淤泥中剝離出來,考古隊員的神經幾乎每天都處于興奮的頂點,人們更加覺得墓主人的身份高貴而神秘。
在所有的陪葬品中有一個高腳玻璃杯讓所有的考古人員過目難忘,這是一件來自古代波斯地區的器物,經過千年的風蝕至今依然晶瑩透亮,相比陳國公主墓出土的玻璃制品,無論是器物的質地還是形狀都不可同日而語。
這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物,居然連地位高貴的陳國公主都無法擁有的精美玻璃高腳杯都可以隨葬呢。
遼代玻璃器是非常珍貴的,它是一種進口的東西,從西域進口的東西,它只是說是皇族,或者是后族這種大貴族它才有資格用這個東西,一般的中小貴族根本不可能用。@情微言
可相比高貴精美有著皇家氣派的隨葬品,但更讓考古隊員奇怪的是,在整個墓室基本上已經清理干凈后,關于墓主人身份的墓志銘卻依舊不見蹤影,考古隊員期待在最后的兩個耳室清理中能夠找到他們期盼已久的墓志銘。
我這個山沒有這種石頭,它是屬于黃色的石頭,這個石頭不對,當時我就告訴他別摳了,當時這個事已經,整個這個礦里頭,整個上層下層的工人都來看這個事來了。
奇異石壁的出現很快在整個采石場傳了開來,人們紛紛在猜測著這些奇異石塊的來歷,采石場的領導也立刻決定停止廠區的一切開采工作,上報公安機關。 此刻的工人們不會想到,他們的這次的偶然發現,居然會打開這巖石的背后隱藏著得一個驚天的秘密。
接到報警后的通遼市公安局以及市博物館考古人員立刻趕到了土爾基山采石場。郝館長就是第一個到達現場的考古人員。
在經過仔細的觀察與辨認后,博物館的考古人員初步判斷,這應該是一座古代的墓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