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昨發布2015年城市競爭力藍皮書 |
揚州綜合經濟競爭力躍居第41位 生態城市競爭力全省唯一五星級 |
揚州綜合經濟競爭力排第41位 |
核心導讀
昨日上午,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2015年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中國城市競爭力第13次報告》。揚州綜合經濟競爭力在全國294個納入評估的城市中排名第41位,較去年前進3位。在可持續競爭力評價中,揚州在全國287個城市中排名第34位;在知識城市、生態城市、文化城市、全域城市、信息城市等多項競爭力指標中,揚州均獲得五星級評價。
揚州綜合經濟競爭力排第41位
2012年排名第45位,2013年排名第44位,2014年位居第41位,揚州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連續3年保持進位,2014年較2013年前進了3位。
昨日上午9:00,中國社會科學院舉行2015年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No.13——巨手:托起城市中國新版圖》發布會。記者連線了解到,在全國294個地級市中,揚州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指數為0.163,排第41位。
昨日,《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課題組主要成員王雨飛博士接受記者連線采訪時說,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今年主題是“探索中國的經濟空間和城市體系的新格局”,研究框架包括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宜居宜商環境和可持續競爭力3個方面。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當中主要考量兩個指標,一個是城市經濟增量,一個是城市綜合效率;宜居宜商環境有6大指標;可持續競爭力有6個分項,每個分項由10-15個指標構成。
王雨飛說,盡管今年報告沒有公布具體分項競爭力內容,但揚州排名的提升突出表現在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的增長。
“有多大投入,就有多大回報。”江蘇區域發展研究會會長張顥瀚教授認為,揚州綜合經濟競爭力的增長,得益于近年來推進重大項目建設所取得的成效。
可持續競爭力第34位,高于省均
相對于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排名,報告主編、社科院城市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表示,城市可持續競爭力更值得重視。2014年揚州城市可持續競爭力指數為0.49,全國排第34位,高于省均0.459,省內排名第6位。
倪鵬飛介紹,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實際上就是城市當前創造價值、獲取產出的能力。城市可持續競爭力,是城市在充分利用現有要素獲取當前發展優勢和增長的同時,吸引和積累形成城市未來發展優勢和影響城市長期增長的要素的能力。“說白了,前者指的是短期競爭力,后者指的是中長期競爭力。”
可喜的是,在可持續競爭力6大分項中,知識城市競爭力、和諧城市競爭力、生態城市競爭力、文化城市競爭力、全域城市競爭力和信息城市競爭力,我市有5項進入全國前50名,比上一年度新增一項。
與以往不同,今年上述6個分項指標以星級評定。王雨飛介紹,前50名為5顆星,51名至100名為4顆星,依此類推。6大指標中,揚州知識、生態、文化、全域和信息等5項城市競爭力均獲得“五星級”評定,和諧城市競爭力獲得兩顆星。
記者查詢發現,上一年評選中,我市生態城市競爭力表現最好,排名全國第6位,居江蘇省首位,知識城市競爭力、文化城市競爭力、全域城市競爭力、信息城市競爭力分別位列全國第45位、第54位、第32位、第38位。
今年我市生態城市競爭力獲評為“五星級”,也是全省唯一一家,仍居江蘇首位。今年我市文化城市競爭力也獲五顆星,表明已從上一年度的第54位進入前50名。
中國人民大學城市與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云華認為,“揚州具有深厚的歷史傳承,文化城市競爭力的提升,對打造未來城市競爭力將發揮出獨特的優勢。”
揚州宜居宜商環境更加完善
今年宜居城市競爭力評定體系中,專家組特意選取了排水管道密度作為關鍵指標。
“這一思路可謂與揚州‘治城先治水’的思路不謀而合。”昨日,省委黨校江蘇應用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經濟學教授范金表示。
根據我市活水工程規劃,今年8月底、城慶之前,將實現城區主干河道活水全覆蓋,為揚州建設“世界名城”和“宜居、宜游、宜創”城市提供重要的基礎保障。
范金認為,揚州將水視作城市發展最寶貴的資源、最獨特的品牌和人民群眾最基本的民生福利,看得見、摸得著,將會在吸引城市未來發展要素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宜商城市競爭力評定體系中,人均存款余額成為新的關鍵指標。根據市人行公布的《2013揚州市金融運行報告》,2013年底我市人均存款達4.3萬元。對比來看,人均存款略高于全省水平,在全國水平來看,居中上游。
高鐵將為揚州發展迎來新機遇
昨日,作為省域分析報告,中國城市競爭力(江蘇)報告同時發布。2014年,江蘇省綜合經濟競爭力指數均值為0.216,在全國除西藏外的省級行政區域中排名第8位;可持續競爭力排名第7位。
范金認為,工業4.0是我們提升綜合經濟競爭力的下一個重要突破口,迎接這一挑戰最好的辦法是智能化、信息化,但對于揚州而言,還要重塑交通區位優勢,讓物流效率越來越高,讓人才來揚越來越便捷,“相信隨著連淮揚鎮、北沿江高鐵建設的加快,揚州競爭力將提速增強。”
記者 孫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