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中找不到 來源也不清楚 圣、問、迮、鴉、火等16個姓“最揚州” |
1987年以來,揚州至少有176個姓氏消失 |
【核心提示】
揚州有著2500年建城史,伴隨著歷史長河中人口的集聚或遷徙,揚州姓氏文化呈現出一種獨特的發現趨勢。市公安局治安支隊的戶籍專家沙永祥比較發現,揚州有16個姓氏既沒有出現在《百家姓》中,全國人口統計調查也少有出現,甚至連姓氏來源都不甚清楚,而在揚州人數卻相對較多,這些姓氏最具揚州特色。
典型揚州特色
16大姓氏相對集中分布
沙永祥介紹,以下16大姓氏最具揚州特色,既沒有出現在《百家姓》中,全國人口統計調查也少有出現,甚至連姓氏來源都不甚清楚,而在揚州人數卻相對較多。
1.圣姓:可能是中國所有姓氏中很少的沒有歷史依據、來歷無從查起的姓氏。目前揚州有2338人,高郵、寶應相鄰的區域是圣姓人士聚居區,其他縣(區)也有零星分布。
2.茆姓:全市共有2067人,揚州人口排名191位,其中人員相對集中居住在高郵、寶應地區。
3.凡姓:全市共1972人,人口排名198位,其中1446人居住在江都東部地區。
4.夷姓:全市現有人口1786人,人口排名205位,人員主要聚居在射陽湖、魯垛等寶應水網地區。
5.問姓:全市共1401人,人口排名218位,其中1227人集中居住在寶應城及東部地區。作為姓名郡望的,揚州地區極少,寶應地區是問姓的郡望之一,有問氏家譜,現被收藏在揚州市博物館。
6.生姓:全市共1199人,揚州排名233位,主要分布在開發區八里鎮、江都郭村、寶應射陽湖鎮等地,開發區八里鎮卞港村有生莊組。
7.占姓:全市共977人,人口排名247位,居住在儀征劉集、新城等地。
8.迮姓:不但《百家姓》沒有,一般字典上也沒有注釋為姓氏用字。全市共806人,人口排名254位、其中786人聚居在高郵龍虬鎮一帶。
9.代姓:全市共787人,全市人口排名255位,人員在全市相對分散,高郵、江都、儀征及揚州城區都有分布。
10.緒姓:全市共740人,人口排名259位。目前是個不知來源的姓氏之一,主要聚居于高郵車邏一帶地區。
11.展姓:全市共723人,人口排名260位,主要聚居在江都真武、邵伯鎮一帶。
12.鴉姓:除揚州外還沒有發現其他有關此姓的記載,儀征地區極有可能是鴉姓的發源地。全市共有648人,人口排名270位,主要聚居在儀征新集一帶。
13.裔姓:全市共572人,人口排名280位,大部分居住于高郵龍虬一帶。
14.第姓:全市共572人,人口排名280位,此姓在揚州還產生出第三、第五、第九、第伍等四個復姓,主要聚居于江都吳橋鎮一帶。
15.火姓:揚州最早姓氏記載是元末明初,朱元璋下揚州,時有“江都僅火、郝土著18姓之說”,所以火姓該是揚州有史記載的土著姓氏之一。目前全市共有516人,全市人口排名284位,人員聚居在江都仙女鎮一帶。
16、基姓:全市共513人,人口排名285位,人員主要集中居住在儀征新城、馬集地區。
揚州姓氏四大趨勢
1987年以來176個姓氏消失
改革開放以來,人員遷徙規模不斷加大、民族融合進程加快等多種原因,使得揚州姓氏不斷增加。沙永祥歸納出了揚州姓氏四大發展趨勢。
復姓改單姓日益明顯
古代社會,復姓的來源或是官職名稱,或有古老歷史,復姓多為權貴階層,人們以此為榮。而近些年來,復姓改為單姓的越來越多。
在揚州,復姓在排名第一的歐陽僅285人,而百家姓中沒有的歐姓卻高達1105人;排名第二的皇甫,揚州出現了皇姓15人;排名第四的端木僅58人,而姓端的卻有341人;諸葛復姓揚州僅24人,姓諸的卻有157人;宇文15人,宇姓17。復姓“鮮于”揚州沒有,姓鮮的卻有376人;“太叔”無,太姓有35人;“慕容”無,而慕姓15人;“淳于”無,淳姓則有8人……上述數據的比較足以說明這一變化趨勢。
出現新時代特點的復姓
上世紀70年代以來,國家實行了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居民生育率明顯降低。受傳宗接代等傳統觀念的影響,子女從父從母姓氏的矛盾日益突出,故上世紀90年代以來,兩個單姓組合成一種新復姓的情況日益增多。在揚州排名靠前的單姓中,幾乎都有兩兩組合成新復姓的情況發生。如王張姓有86人,王李姓有111人,王劉姓有86人,楊李姓有60人,張王姓有70人,楊周姓有54人、王孫姓有54人。
相關政策促使姓氏增多
一方面是新中國成立后推行了簡化字活動,部分人員將姓的繁體字改成了簡體字,產生了大量新的姓氏,如“傅”字改成“付”、“竇”字改成 “豆”、“樊”字改成“凡”字、“楊”字改成“揚”、“ 第伍”改成“第五”等。揚州有上千人姓“閆”,也有很多人將姓寫成了“閻”,究其原因,“閆”字作為“閻”字的簡化字,建國使用一段時間后停用了,導致了兩者不分的情況。
另一方面是部分人員登記時將自己姓氏寫錯。推行身份證制度后就變成了新姓,而更改姓名程序相對復雜,有的人將錯就錯,也導致了部分新的姓氏的產生。如“槍”姓,歷史上不可能有此姓,從各方面分析看,應該姓“羌”,由錯誤登記而導致。
揚州姓氏消失速度加快
據《揚州市志》記載,1987年全市(含泰州地區)的姓氏共920個,其中復姓十個。簡單對比這些姓氏,我們發現至少已有鼠、孑、丸、飛、壬、什、午、引、半、絲、鳥、必、奶、臣等176個姓氏在揚州已經消失。簡略統計下近幾年的姓氏變化,已有邗、俺、佑、枝、仵、蘄、茬、扎、香、戍、咎、堪、勒、默、右姓等15個姓氏消失。佑、俺姓,全國都難找到,現在連起源都未曾搞清楚就消失了。尤其是邗姓作為最原始姓氏的代表,也在2010年消失,殊為可惜。
通訊員 沙文 記者 姜濤
16大“最揚州”姓氏
姓氏 全市人數(人) 全市排名
圣 2338
茆 2067 191
凡 1972 198
夷 1786 205
問 1401 218
生 1199 233
占 977 247
迮 806 254
代 787 255
緒 740 259
展 723 260
鴉 648 270
裔 572 280
第 572 280
火 516 284
基 513 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