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歷史上不同時期的官話有一定繼承性,但因政權變遷、定都不同等因素,官話也在不斷變化。各個朝代的官方語言一般是按照定都的地點來定,都城在哪里,那這個朝代就使用這里的話作為官方語言。也有例外。
1先秦時期一一上古時代,五帝時期和后來的夏、商時期,中原黃河流域地區是華夏先民的主要活動地帶。周以前漢語的具體形式已無可考,據傳當時的標準語是周時期標準語的前身。周期的漢語標準語,一般認為就是《詩經》的語言,即雅言。雅言主要流行于黃河流域中原地區。據專家稱,周代文字學的是殷商文字。而殷人又是向夏人學習的。一一古代的雅言(我國最早的古代通用語,相當于現在的普通話)就是夏言。夏建都在洛陽,然后殷代建都也在洛陽周邊。所以歷代雅言標準音的基礎就是在洛陽一帶,可以說古代的普通話是以古洛陽話為標準音的。
2秦漢兩朝一一秦朝具體用什么語言無法考證。漢代國語為“洛語”,洛語承襲先秦時代的雅言。漢朝的漢語標準語稱“正音”、“雅言”,也稱“通語”。
3兩晉與南北朝一一西晉承襲漢代,以洛語為國語。永嘉之亂,洛京傾覆,東晉遷都建康,洛語與中古吳語結合形成金陵雅音,又稱吳音,為南朝沿襲。
4隋唐時期一一隋朝統一中國,編《切韻》,以金陵雅音和洛陽雅音為基礎正音,南北朝官音融合形成長安官音(秦音)。唐承隋制。隋、唐國語為“漢音”,或“秦音”。隋唐都長安,并以洛陽為東都,此時中原及關中漢音在與各民族交融后已有所演變。
5宋代一一宋代國語稱“正音”、“雅音”。
6元朝一一元朝法定蒙古語為國語,后以元大都的漢語語音為標準音,稱為“天下通語”。
7明朝一一明以中原雅音為正,明前中原地區經多個北方民族融入,江淮地區的“中原之音”相對純正,官話遂以南京音為基礎,南京官話為漢語標準語。永樂年間遷都北京,從各地移民北京,其中南京移民約40萬占北京人口一半,南京音成為當時北京語音的基礎,而南京官話則通行于整個明朝8清朝一一清初開始以滿語為國語,隨后漢語官話成為國語。清代早期,南京官話仍為漢語主流標準語,雍正八年清設立正音館,推廣以北京音為標準的北京官話;而北京音是在元時舊北平話與南京官話相融的基礎上,融入滿族語音的一些要素而成。到清代中后期,北京官話逐漸取代南京官話。1909年清設立“國語編審委員會”,即清末的國語中國這么多朝代,每一個朝代都有屬于自己的官方語言。語言看似只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方式,但是卻代表著皇權的至高無上,所以這選官方語言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轉自<千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