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太湖之中乘船游玩,可以品嘗到“船菜”。游人一面乘船飽覽湖光勝景,一面品評地道的魚蝦小鮮,眼福與口福同享,令人流連忘返。
太湖船菜歷史悠久。倘若追溯歷史,這種供應方式由“餐船”而來。最遲到宋代,揚州、南京、蘇州、杭州等長江兩岸的城市,就有餐船風行的記載。太湖船菜,經文人墨客品評而獲提升,被元代大畫家倪瓚寫進《云林堂飲食制度》。
明末清初,太湖風景區逐步開發。當時太湖之濱沒有酒家飯館,游覽時大都在水上坐帆船畫舫,為此用餐只能在船上。最初只是蘇錫小菜,隨著旅游事業的發展,船上供應的酒菜飲食質、量越來越好,到民國則以魚鮮為主。水上筵席——太湖船菜由此聞名于世。
如今,船萊以太湖水產作為主料,再配以紫菜、海蜇、活雞、鴨、鵝和鮮筍、香菇、蘑菇、木耳以及新鮮蔬菜,烹調方法有煎、蒸、炒、氽、炸、燜等。船菜色彩艷麗,香氣濃郁,口味鮮嫩,甜咸適中,油而不膩,可稱得上色、香、味、形俱佳。
太湖船菜因時令種類不同。
若是春天,你常會見到:清蒸鰣魚、園盅甲魚、掌上明珠、銀魚炒蛋、芙蓉銀魚湯。
到了夏天,干炸銀魚、酒醉嗆嚇、糖醋桂魚、奶白鯽魚湯,多是這幾道菜的天下。
秋天一過,免不了是:生烤繕片、爆脆鱔、雪花蟹斗、炒蟹粉、煮白蟹、白切太湖鵝。
(雪花蟹斗)
寒冬時節,翡翠大玉、青蛙盤珠、清炒蝦仁、太湖云塊魚、香酥肥鴨、雞汁蘑菇,只靠這些來犒勞了。
(太湖云塊魚)
船萊中尤以酒醉嗆蝦最富有水上筵席的風味。廚師精選新鮮活蝦,剪去須腳,多次沖洗干凈,噴上酒料,另備姜絲,蔥末、醋、麻油、白糖作佐料,吃時拌勻,用盆蓋后端上桌面。揭去盆蓋時,鮮蝦活蹦亂跳,直到送進嘴里還在跳動,吃起來肉嫩味美,越嚼越鮮,再喝上甜醇的二泉酒,真是回味無窮。
吃著佳肴,觀賞美景,既能飽嘗“口福”又得以一飽“跟福",此景此情除太湖外在其他地方恐難遇到。
(整理自《無錫傳統風俗》、《文化無錫》、《無錫名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