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
《清末民初的北京城》郵集共3框48貼片,通過清代(56枚)和民國(38枚)時期發行的94枚明信片,再現了清末民初北京城城門城垣舊影,明信片發行者涵蓋了大清郵政、上海、天津、北京等地民間組織以及英、法、美、俄、德、日等國相關機構。其中約三分之一的明信片為實寄片。老北京城俗稱“四九城”,素有“內九外七皇城四”之說。該部郵集基本上按此線索分五章展開。第一章為“北京城垣綜述”,設箭樓、城樓、甕城與閘樓、護城河、城墻與角樓五節;第二章為“外城”,設永定門、廣安門與廣渠門、左安門與右安門、東便門與西便門、外城角樓五節;第三章為“內城”,設正陽門、崇文門與宣武門、朝陽門與阜成門、西直門與東直門、德勝門與安定門、內城角樓六節;第四章為“皇城”,設大清門(中華門)、長安左門與長安右門、天安門與地安門、東安門與西安門四節;第五章為“宮城”(紫禁城) ,設午門、東華門與西華門、神武門、角樓四節。圖1為該部郵集首頁照片,展示了老北京城門城墻分布情況示意圖。
圖2和圖3分別展示了外城和內城城門的典型形態。在上述各個城門中,表現外城七門中右安門(見圖4)、廣渠門、東便門(見圖5)、西便門以及皇城七門中長安右門、西安門等處圖片素材較少,因資料匱乏,對某枚明信片上的建筑物或場景究竟為哪座城門的判斷有一定難度,需多方比對反復斟酌才能確定。而“庚子之變”中因義和團火燒前門大街德記洋藥鋪而殃及千家店鋪后慘遭焚毀的正陽門箭樓(見圖6)和八國聯軍破城后因英軍下屬印度士兵駐扎城上用火不慎燒毀的正陽門城樓(見圖7)以及德國占領軍在紫禁城午門前舉行入城式(見圖8)等明信片則已成為珍貴史料。
老北京城是一座神秘的寶藏,對她的探尋之旅才剛剛開始,敬請熱愛老北京的各位前輩同好多多指點和幫助,讓老北京城這一人類文明史上璀璨耀眼的明珠盡可能完美地銘刻在我們民族的歷史畫卷中,忠實地呈現給我們的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