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停在西陰——中國人的第一次獨立考古發掘

1926年3月,地質學家袁復禮與考古學家李濟在山西南部沿汾河流域作了一次“雙劍合璧”的文物考察??疾焱局邪l現了兩處仰韶期的史前遺址,其中一處有豐富的彩陶,這促使同年秋天,李、袁在國外資金的資助下,以清華大學研究院的名義,開展了中國人獨立進行的第一次考古發掘,這便是后來非常著名的西陰遺址的發掘。它不僅僅是中國第一代考古學者在大舉發掘殷墟之前的小試牛刀;時至今日,伴隨著后來學者不間斷的爭論和探索,以“西陰紋”彩陶為標志的西陰遺存依然受到學界的密切注視。對于中國考古學的歷史,兩位大師的合作,始終是一座豐碑。在遺址發掘80周年之后,在李濟先生誕辰110周年的今天,這一段歷史仍能被紀念、被追憶,誠為一幸事。


(左)地質學家袁復禮先生(1893~1987年),我國地貌學及第四紀地質學的先驅;(右)1918年赴美留學初期的李濟先生(1896~1979年)


中國考古學之父李濟先生和地質學家袁復禮先生,從1926年10月15日到12月初,在山西夏縣西陰村遺址,開辟了中國學者獨立主持的考古發掘工作的先河。在中國考古學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光陰無情!八十年過去了。我們無限緬懷先驅者的豐功偉績,也更加敬仰開拓者的寬廣胸襟。這里將八十年前的十件小事,逐一介紹,以了解當時篳路藍縷的情景,感受中國考古學發展軌跡中,第一個堅定的步伐。


李濟在《西陰村史前的遺存》說起這件事的緣起:“近幾年來,瑞典人安特生考古的工作已經證明中國北部無疑的經過了一種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文化……因為這種發現,我們對于研究中國歷史上的興趣就增加了許多。這個問題的性質是極復雜的,也包括很廣的范圍。我們若要得一個關于這文化明了的觀念,還須多數的細密的研究,這文化的來源以及它與歷史期間中國的關系是我們所最要知道的……所以若是要得關于這兩點肯定的答案,我們只有把中國境內史前的遺址完全考察一次。不作這種功夫,這問題是解決不了的?!?926年2月5日至3月26日,他們在山西南部汾河流域,先期進行了50天的考古調查工作。3月24日,發現了西陰村遺址。


“這個小小的懷抱就是我們挖掘那夏縣西陰村遺址的動機。”


一、調查


1.1926年新年,在介休縣城作人體測量


1926年2月13日是農歷正月初一,李濟和袁復禮二人對介休縣新兵和警察86人進行了人體測量,“趁舊歷新年之際,我們觀光了介休城,并對當地居民作了一些人體測量。看來,他們很像是一群異種系的人。我看到一些人,他們的連鬢胡堪與一般的亞美尼亞人相媲美;我也看到一些長著純黃色胡髭的人。這個縣最常見的一種體質形態是圓頭長面型,即體質人類學上所謂不協調型??墒?,這種情況一點也沒有使我驚奇,因為長顱的和短顱的人在這里都能見到。很可能這兩種主要類型的混合導致了上述這種不協調型的出現?!?/p>


考察隊伍離開太原時的情形,雇了騾車運送標本,中央站立者為袁復禮先生

考察隊伍離開太原時的情形,雇了騾車運送標本,坐在車上的是李濟先生


原來,他們是1926年2月5日動身來山西的,2月7日到太原,8日買東西、辦手續,9日離開太原,12日到達介休。15日到綿山,23日過夏門村到霍州,25日抵達臨汾。27日去仙洞(溝),28日,李濟考察石灰巖洞穴,袁復禮調查煤田。3月1日晚,兩人進行了長時間的討論,覺得李濟“應當部分地以歷史遺址、部分地以可能的史前定居點作為前進的路標。”3月2日,去堯陵(神林)。


2.在浮山調查交頭河遺址


3月3日,“早晨我們工作了近兩個小時,上午10點鐘離開了這位偉大君王長眠之地,午后抵達浮山縣。4日我們沒有往前走多少路。地是濕的,而且有許多陡峭的上下坡路。我們總共走了大約6哩路,在響水河住下。這一天,在一個下傾的黃土斜坡上,我采集到第一片古樸風格的紅色陶片。


第二天(3月5日)我們動身很早,地還是濕的。我們走的那條路是在黃土峭壁之間的谷里。這樣的道路便于觀察暴露在外面的黃土層??吹郊t色陶片是很鼓舞人的,這使我一路上都在仔細看。在我們從響水河啟程后不久,我開始看到有周代和漢代的灰陶片。突然間,我認出枯萎的濕草中有一塊黑色花紋的紅色陶片。接著,當我們去探溯來源時,這類的陶片就一塊接一塊地映入眼簾。這是一個大約10高的黃土堆積,在大路的一邊為一個垂直的陡峭面,上部頂面呈扁平的層理。這塊土地屬李氏兄弟所有。他們很殷勤地接待我,并用鋤幫助我搜集暴露在他們這塊土墩表面的彩陶碎片。我離開他們時,他們非常樂意在那個發現陶片的土堆旁拍張照片。這就是在山西南部找到的第一個仰韶期遺址。這一天剩下的旅程是很令人快慰的,下午4時我們到達翼城縣。”


交頭河收集的陶片,“總數為127片。其中42片是帶彩的。帶彩陶片中有20片是有邊的:1片帶寬邊;13片帶平邊。彩用黑色,底色從淺棕到深棕。圖案有下列形狀:三個凹邊的三角形以及兩個凹邊和一個直邊或凸邊的三角形;直線;初月形;大圓點;格子線;鐵十字形;中間帶圓點的平行線。85片不帶彩的陶片中,21片灰色的帶有平行線、格子線或不定向的刻紋,暗紫色;60片有著與上述帶彩陶片相同的底色,其中17片有線條刻紋,1片帶有凸紋,42片是平的。除這些碎片外,還有兩塊制作精細的黑色石環碎片和一小條人的尺骨碎片。”


今天看來,它們均屬西陰文化。


3.去絳州,與侯馬晉國遺址失之交臂


3月6日至11日,李濟和袁復禮在翼城、曲沃、新絳活動。


從翼城到曲沃后,他們要去絳州(今新絳)觀光,“看一看這里各式各樣的古董鋪子。我想這或許有助于我們對這一帶出土的古物的種類獲得一些概念。但事實證明這只是一種幻想……。這樣,在絳州的一整天只不過使我確信:就真正的考古工作來說,從這些人那里是得不到什么幫助的?!?/p>


從曲沃去絳州,侯馬鎮成為必經之地。李濟一行去時走的是侯馬鎮北邊的一條大道,回時走的是南邊山間的一條小路,與現在人們熟知的侯馬晉國遺址,擦肩而過。


2006年出版的《侯馬市志》介紹,“明、清時期,境內有大道三條:一條是從曲沃縣治西南入境,經鳳城、林城、喬村、秦村、侯馬鎮至隘口出境,入聞喜縣城,境內長25公里;一條是從曲沃縣治西入境,經東城、西趙、東莊、北西莊、辛店、臺神至張王出境,入新絳(絳州)縣城,境內長22.5公里……”看來他們走的是第二條大道。今天過境的108國道侯馬段,是在1921年的路基上擴建的,從曲沃縣治西入境,經鳳城、喬村、入侯馬市區,然后經宋郭、白店、高村、張王出境至新絳,可能是當時路不好走,他們就放棄了.


而26年后的1952年,原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主任崔斗辰就是在白店發現的東周古文化遺址,引起考古界對侯馬的關注,不久就確認了侯馬晉國遺址。


4.發現西陰村遺址


李濟在《西陰村史前的遺址的發掘》說:“西陰村的史前遺址,是1926年3月24日我和地質調查所的袁復禮先生在尋訪夏代陵墓的途中發現的”。


1926年12日他們離開曲沃,用了四天的時間在中條山里考察、穿行,17日到運城,18日到安邑,19日尋訪舜帝陵墓,20日安邑縣(1958年并入運城縣,1983年改縣設市)陳縣長請他們吃飯、看博物館,21日他們離開運城。


3月22日到達夏縣,調查夏朝的王都和傳說中許多大臣的陵墓,3月24日,發現了西陰村遺址,用李濟先生的話來說:“這個遺址占了好幾畝地,比我們在交頭河發現的遺址要大得多,陶片也略有不同。”《西陰村史前的遺存》介紹:“在民國十五年三月二十四日那一天,當著我們第一次往山西南部考古的時候,我們發現了這個遺址……這遺址俗名叫作灰土嶺;大部分現在都化為耕地。”



1926年春,李濟和袁復禮首次發現西陰遺址所在的灰土嶺斷崖


據華東師范大學教授戴家祥給李光謨先生的信中說,西陰村發掘結束后,李濟和袁復禮回到北京清華研究院,1927年元月十日,為他們舉行歡迎會,參加者有梁啟超、王國維、梅貽琦、陳寅恪、趙元任等。在會上,袁復禮先生說:“我同李先生從某地尋找到某地,我敢于同他賭咒:如果能在這里找到新石器文化遺址的話,我決不相信。后來到了西陰村,真的找到了,我就認輸。”


而李濟不只一次地講:“第一個看到它(西陰遺址)的是袁先生!”


1926年3月25和26日他們去考察安邑縣北部的三路里等三處造像碑,26日二人各奔東西,袁復禮去完成地質考察任務,李濟到稷山翟店鎮小寧村興化寺看完元代壁畫后,踏上返回北京的路程。


二、發掘


5.發掘西陰村遺址


1926年李濟先生是清華國學研究院人類學專任講師,月薪400銀圓。經商定,清華研究院與美國弗利爾藝術館合作進行發掘,清華研究院組織力量,美國弗利爾藝術館提供經費,報告用中、英文發表,文物歸中國,等等。



1926年西陰遺址發掘現場


“發掘地點在灰土嶺……灰土嶺的南邊壁立,突出于鄰地約三四公尺。這種地勢宜于‘披蔥式’的挖掘,所以我就決定了采取這個方法。挖掘時間由十月十五日起直到十二月初;中間因為下雨停了五天的工。所挖的地點靠著一條斜坡路,所以掘出來的土很便于向下移動。這個坑是分八‘方’辟出來的?!?/p>




“披蔥式”就是現今考古仍在用的“剝洋蔥”的發掘方式。


這次的發掘收獲,收入了1927年李濟先生發表的《西陰村史前的遺存》中。


6.榆次火車站,接受檢查


西陰村發掘遺物,連其他用品,共裝了76箱,每箱重40公斤左右。出于對這些陶片作統計學研究和研究陶片致碎性質兩方面的考慮,李濟他們決定將其全部運往北京。


這在當時確實是一件大事!因為南同蒲鐵路還沒有修建(1933~1935年修建),正太鐵路“運行極不準點又不經?!?,他們挑了五六十匹騾子和馬,駕著九輛大車,走了九天,行程800里,來到正太線的西端——榆次火車站,押車的他們穿著古怪,被攔住要求進行查驗。當檢查人員看到一箱、又一箱的陶片時,覺得李濟先生和袁復禮先生荒唐滑稽,似乎不太“正?!?,就放他們過去了。


這也是我們現在提起來就發笑的一段小插曲,實際上正反映了那時的中國,考古學還為一般人所不知的事實。


7.七十年后追憶


1994年10月12日至11月28日,為了紀念“西陰村遺址發掘七十周年和李濟先生誕辰100周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組織力量,對西陰村遺址進行第二次發掘。工作期間,我們不時地向上了年紀的村民了解當年發掘的一些情況。1926年發掘地點在村北公路東側,上世紀80年代村民蓋房時將斷崖破壞,村中幾位七八十歲的老人對當時的發掘地點、情景記憶猶新,提及‘李博士’、‘袁先生’,仍充滿崇敬之情。1962年豎立的省級文物保護標志就位于其北92米處(注,西陰遺址在199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的發掘成果以《西陰村史前遺存第二次發掘》發表。



西陰遺址在1962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圖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文保碑


1926年的發掘發現了最早的蠶繭。這使人們認識到,此地傳說的黃帝妃子嫘祖,教婦女養產、繅絲、織帛,以及后來“嫘祖養蠶”的故事,于史有據。上世紀80年代,村里請省里的藝術家設計了“嫘祖”泥塑,嫘祖廟建在村西南的關帝廟里,而把關帝請到了土地廟里。直到現在,運城市推出的歷史人物中,“嫘祖養蠶”同“黃帝戰蚩尤”、“后稷稼穡”、“舜耕歷山”、“禹鑿龍門”等并列,一起名揚天下,教育后人。半個蠶繭,可說是造福一方文化精神。


三、研究


8.西陰遺存,多學科研究


李濟先生是做人類學研究的,袁復禮先生是地質學家。李濟說:“地質調查所所長翁文灝先生是中外知名的科學家,他的實際贊助惠益這個團隊是極深的。我又得過下列三位專門的幫助:葛利普教授考訂各貝殼的種類;李學清先生化驗綠松石及各種燧石作的箭頭;劉崇樂教授考驗蠶殼;并此申謝。”


所以,中國的考古研究工作,一開始就跟世界同步,一開始就是多學科,站在學界的前沿。


9.王國維看蠶繭


還是戴家祥的信中說:“那次歡迎會,李(濟)老師首先說明,選擇山西為工作對象的動機,是《史記》上講到:堯都平陽,舜都蒲坂,禹都安邑。這些行政名城都在山西。接著說這次工作的有利條件,難得和袁先生一起,一個學地質的,一個學考古的,兩者都有相互作用。同時說及這次發掘不是亂挖的,而是嚴格地一層一層挖下去……



1925年冬,在清華學校國學研究院,前排左起:李濟,王國維,梁啟超,趙元任。這幾位學者參加了1927年元月為李濟和袁復禮舉行的歡迎會,并對發掘成果進行討論


助教王庸端了一個盒子上來,其中有被割裂過的半個蠶繭,同學們都伸長脖子看。有人說,我不相信,年代那么久,還是這樣白;有人說,既然是新石器時期的遺物,究竟用什么工具割它?靜安先生(王國維)說,那時候未始沒有金屬工具;同時提到加拿大明義士的話,他說牛骨、龜骨是用耗子牙齒刻的。李老師拿出一塊仿佛石英一樣的石片,說這種石片可以刻的……我主張找一個有歷史根據的地方進行發掘,一層層掘下去,看它的文化堆積好嗎?”這次對話為1928年開始的殷墟發掘,提出了一個充滿智慧的思想和方法。


同年5月3日,一代國學大師王國維,自己停止了生命。




至于那半個蠶繭,李濟說:“他(劉崇樂)說,雖然不敢斷定這就是蠶繭,然而也沒有找出什么必不是蠶繭的證據。與西陰村所養的蠶繭比較,它比那最小的還要小一點。這繭埋藏的位置差不多在坑的底下,它不會是后來的侵入,因為那一方土色沒有受擾的痕跡。當我最初發現它的時候,我知道這意義很重大,就非常注意這件事。但是我沒有找著第二個?!?928年,李濟再到美國時,特意帶去了這件蠶繭,華盛頓的史密森研究院博物家們也鑒定為家蠶老祖先的蠶繭,但謹慎的李濟,一直沒作肯定的結論。


以后學術界出現的質疑,也屬見仁見智之事,十分正常。


10.梁思永的考古學成長之路


1927年7月,正在美國哈佛大學讀考古學的梁啟超次子梁思永,因故回到中國。當時梁啟超在國學研究院任教,梁思永作為其父的助教,開始整理西陰遺存。其后返回美國,1930年用英文發表了《山西西陰村史前遺址的新石器時代的陶器》,并獲得了哈佛大學研究院考古專業碩士學位。文中對西陰村所有的陶片從陶質、陶色、紋飾到口部、底部、腹部形態都進行了分類研究,并與中國其他遺址和遠東地區的相關遺址作了比較研究,今天看來存在很多差錯。但我們必須看到,當時只是中國考古學的初級階段。第一次研究,就將西陰遺存放在中國、放在世界,這是多么令人欣慰的事啊!


1931年春,梁思永先生參與發掘殷墟小屯和后崗,發現了后崗三疊層,依據地層關系,第一次確證了仰韶和龍山兩種新石器文化與商文化的先后年代關系。李濟在一次總結工作報告中說其“對考古組的組織上及方法上均有極重要的貢獻”。


梁思永先生這一建立了考古地層學典范的產生,得益于早年對西陰遺存的研究。


今天的我們,應該始終抱著和李濟先生“小小的懷抱”一樣的心情,當年那是他“挖掘那夏縣西陰村遺址的動機”。我們的既定目標是:追求真理,懂得過去,了解今天,設計未來,發掘和研究歷史文化遺產,變傳統文化為文化傳統。


為了人類永遠的幸福,我們任重而道遠……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田建文:從西陰到荊村——山西1949年以前的考古工作(下)
靈動的彩虹27 | 全世界最古老的蠶繭
李濟與半個蠶繭
西陰,中國近現代考古的開端
考古學中國的考古之父:李濟
山西發現6000年古遺址,挖出半個神秘蠶繭,卻顛覆了“嫘祖始蠶”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阳县| 宁海县| 西畴县| 翁源县| 南召县| 行唐县| 永城市| 祁东县| 喀什市| 田林县| 宜川县| 苏尼特右旗| 金山区| 中方县| 红河县| 仁怀市| 澜沧| 孙吴县| 揭西县| 玛多县| 凉城县| 屏南县| 广宁县| 凤庆县| 昆明市| 景泰县| 莫力| 涞源县| 教育| 桓仁| 腾冲县| 吉安市| 台前县| 东山县| 桓台县| 忻州市| 河津市| 侯马市| 同心县| 白玉县| 电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