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石窟的收官之作——敦煌大銅章,終于擁有在手。期待中,搜集著敦煌的相關知識,拓展著思維空間。希望在欣賞把玩中,進一步地了解敦煌,走進心中神秘的佛教殿堂。
敦煌大銅章,設計雕刻依舊延續著前三枚石窟(麥積石窟、龍門石窟、云岡石窟)銅章的風格,然而,當展現在眼前的剎那,仍然無比震撼。遠景和近景相結合的手法,將地處邊陲的西域石窟風貌展現。精巧的構思,在細節上展現出設計雕刻的精美,文化底蘊的深厚。
敦煌以莫高窟最為著名,莫高石窟群就是敦煌的象征和名片。莫高窟出自梵語和漢語的音意合成詞,意為“沙漠的高處”。莫高窟附巖而建的標志性建筑“九層樓”,也稱“北大像”。以恢弘的氣勢,為高達近三十六米的坐佛,遮風避雨。九層樓的出現,一眼就能看出敦煌莫高石窟的特征。敦煌莫高窟有記載的開鑿時間,最早創于公元366年,后經北涼、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鶻、西夏、元等時代連續修鑿,歷時千年,是中國石窟開鑿延續時間最長的石窟群。現存石窟700余個,雕塑3000余身,壁畫4500余平方米,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它融建筑、雕塑、壁畫三者于一體的立體藝術,是中國古代藝術史的百科全書,被稱為“東方盧浮宮”。
銅章正面,巍峨壯觀的九層樓,檐牙高啄,層次分明,真實的展現出,為大佛遮風避雨的恢弘氣勢。未見坐高近三十六米的大佛,確將佛像的高大展現出來。章面沒有展示出和山崖齊高的九層樓全景,通過緊靠建筑崖壁上的方形鑿坑,將附著崖面而建的九層樓展現。局部展現全貌的手法,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間,將敦煌的神秘盡顯。犀利的刀鋒下,展示出的巖面,將敦煌特有的地質結構表現出來。屬于砂礫巖構造的地層,不適合依崖雕刻佛像,只有開鑿洞窟泥塑佛像。通過深入的了解,章面只有洞窟的出現,沒有佛像的展示。將創作者深入的了解,細致的觀察,深厚的文化底蘊彰顯出來。給賞章者知識的再次拓展,亦將敦煌特殊的地理環境,巧妙的表達出來。
駝鈴的悠揚之聲,講述著沙洲(敦煌又名沙洲)的久遠。這個“咽喉之地”,是著名的絲路重鎮,向東通過河西走廊去古都長安、洛陽,向西出陽關,交流著東西方的物資、文化。控制著東來西往的商旅,成為東西方貿易的中心和中轉站,史書稱敦煌是“華戎所交一大都會”。駝隊的出現,將敦煌的地理位置和東西方文明交匯的歷史背景,娓娓道出。講述出佛教在這里落地生根,石窟文化的繁榮昌盛。因為這里是古代佛教,進入中國的必經之路,是商旅民眾祈求佛祖保佑,繼而興盛的美好愿望。
漫漫黃沙的曲折道路,似塵似沙的章面處理,動態的表現出漠北的景色。靜態的章面中,有了動態的韻律感。看著揚起的浮塵,腦海浮現出商隊行旅的腳步匆匆,開鑿石窟的忙忙碌碌。猶如將持續千年的石窟建造場景,通過道路的曲折無聲地訴說。順著蜿蜒的黃沙古道,去領略石窟的精美和神秘。
“敦煌”的出現,再次將思緒導向飛天的婀娜多姿。每當看到《敦煌》的名稱,腦海就浮現出飛天的畫面,那是飛天的故鄉,帶著神秘和美好,舒展和諧,無聲的講述著天界的美妙。
背章圖案,將敦煌石窟的豐富多彩,多層面展現。飛天的曲線流暢,婀娜多姿;佛祖的靜修慈面,普度眾生;天神兇煞的猙獰,形象逼真;蓮花朵朵,祥云飄飄。豐富的章面,將敦煌的傳奇色彩盡顯,給人目不暇接的感覺。壁畫的輕靈,泥塑的沉穩,靜態中有著動態的飄逸,和諧中有著繽紛的美麗。
位于章面中心的立佛,將唐朝的風采盡顯。含而不露,豐圓適中,褒衣博帶,松弛自然,面帶笑容。拉近著佛與人間的親近感,改變佛像總是莊嚴肅穆的形象,將世俗的喜好,通過典型的雕塑展現。左邊的如來,高浮雕表現出來。技法細膩,肌膚質感強烈。犀利的刀鋒將佛祖側臉的肅穆盡顯,俯視的眼神,高聳的鼻梁,微翹的雙唇。那是佛祖俯視著蕓蕓眾生,在為眾生的忙碌,祈福著安定祥和。側臉用“糙面”處理的手法,將敦煌佛像的泥塑淵源講述。
寫實的手法,將砂礫巖不適合佛像的直接雕刻,只能采用泥塑的手法完成,巧妙地講述出來。但是,泥塑佛像在干燥的塞外,有著裂紋的瓶頸制約。然而光滑完整,保存千年的佛像是怎么做到的呢?聰明的先民,用泥土摻沙的辦法,克服了皸裂的弊端,佛像才保存千年以上。銅章通過寫實的細節描述,將泥塑佛像保存完好的奧秘,展現在眼前。
右下方的天王形象,兇狠中有著驚訝的表情。那是“亦佛亦魔”的斗佛形象,佛理講:“兇亦兇,善亦善,至兇及善”。將世人用斗佛祈求御兇的美好愿望,曲折的展現出來,也將敦煌地處“華戎交匯之地”,不同體型相貌的世人,通過泥塑佛像的手法,展示出異域的格調。
淺雕的飛天,巧妙地表現出彩繪壁畫的精美。飛天是侍奉佛陀和帝釋天的神,能歌善舞,滿布與洞窟之上,出現在佛的上方,將那是敦煌石窟壁畫的華美圖案展現。淺浮雕的手法,無聲地將壁畫與立體雕塑佛像區別。
章邊荷花的點綴,將“佛乘蓮花座”的典故講述;如意勾的出現,展現出供佛祈盼“萬事如意”的愿望;陰刻的朵朵祥云,打造出一個優美而空靈的想象世界。背章的詮釋畫面,展現著敦煌的博大精深,將“東方盧浮宮”猶如畫卷一樣展開,呈現出異域石窟的風情。
收官之作的敦煌石窟藝術大銅章,雕刻精美,層次感豐富。情景交融的手法,講述著敦煌佛教歷史的淵源,展現著千年的華彩,精美、驚嘆!
石窟系列之四——敦煌石窟大銅章,朱熙華設計雕刻,黃銅上色,直徑80毫米,發行2000枚,上海造幣有限公司出品。收官力作,如獲至寶。四枚齊聚觀賞,石窟靚麗盡顯。佛教源遠流長,贊嘆傳承久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