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區外武器為主
關于人工智能技術在武器裝備中的應用,該項研究調查了世界現役的大多數主要武器,發現有284個系統在不同程度上采用了人工智能技術,其中以防區外武器為主,可在距離目標數千米外自動規劃路徑。裝備“宙斯盾”作戰系統的水面艦艇是另一個例子,該系統能夠在探測到來襲目標后自動發射防御導彈。
由人機協作到代替人類作戰的趨勢
這意味著當前的自主系統不僅僅是提升戰場上的人機協作能力,而且將進一步代替人類作戰,這一趨勢在無人機領域尤其明顯。盡管美國防部呼吁的宗旨是“人機協作”,調查顯示根據現有的武器系統,如果能力允許,將代替人類作戰而不是單純的協助人類。
自動導航能力
調查表明,武器系統中最常見的人工智能應用是自動導航能力,可按照人工輸入的任務路徑或者武器搭載的導航系統自主追蹤既定目標。自動導航技術已發展數十年,許多最新的人工智能技術都源自于此。
人工智能技術用于無人機
人工智能技術還體現在無人機技術方面:當無人機在目標上空盤旋時,會將地面物體與數據庫中的圖像進行對比,一旦匹配成功便會自動鎖定目標,整個過程無需人工引導。這種自主盤旋、目標成像和特征識別能力代表著自主能力的最新技術前沿,武器并未指定確切的目標,但能在攻擊區域內搜尋圖像數據庫中的潛在威脅,直到偵察到與之匹配的目標。這項技術在目前已部署的武器系統中并不多見,卻是各國研發任務中的重點。
▲面對對手“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帶來的挑戰,無人機應當具備較好的隱身性能,從而規避敵方雷達探測并適時滲透,之后在其領空自主運行,這是推動武器的自主能力實現新突破的關鍵之處
從達索公司“神經元”無人機、BAE系統公司“雷神”、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X-47B無人機等尖端驗證機可以知曉人工智能在無人機上的應用動向。美國軍方通常把通用原子能公司的“捕食者”和“死神”無人機派往阿富汗等地打擊恐怖分子及其據點。但前述更為先進的無人機則與之不同,是專門針對具有先進防空能力的國家進行設計。面對對手“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能力帶來的挑戰,無人機應當具備較好的隱身性能,從而規避敵方雷達探測并適時滲透,之后在其領空自主運行,這是推動武器的自主能力實現新突破的關鍵之處。主要因為隱身無人攻擊機的任務專門針對一體化防空系統,可能會面臨通信中斷、高度危險和區域拒止的環境,因此該系統應當能在恰當的時機與區域內部署的系統共享通信資源協同作戰,在必要的時候重新進行任務規劃。
重要地位
美國防部副部長近期在空軍協會大會上表示,自主能力對美國軍事技術的主導地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國防科學委員會的報告稱,作戰網絡性能的提升主要取決于人工智能和自主能力這兩個重要方面,人工智能和自主能力的進步會促使聯合部隊形成更強大的人機作戰網絡。
失穩效應
即便美軍制造出了最先進的自主系統,其他國家可能尚未對人工智能技術及其破壞穩定性的效應形成較為深刻的認識。值得注意的是,不一定只有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才會使用自主技術。在自主能力武器研發方面具備強大實力的國家使用人工智能和自主能力,或者將這種能力輸出到其他國家,比如以色列,最終會打破區域態勢平衡。
機器的決策速度遠遠超過人類,未來戰場上,最具優勢的機器只需投入最少的人力,就能以最快的速度給出最佳決策。不需要人員直接參與作戰的部隊,其機動速度更快、作戰能力更強,從而能夠毀傷更多的目標。關于在進攻作戰中使用自主無人機部分代替人類決策的倡議,美國于今年9月28日再次表示不感興趣,這樣的道德立場也許會成為其打擊敵軍時的戰略性弱點。
這個觀察、判斷、決策、行動過程也被稱作“奧達循環”,在當代戰爭中由人類掌控,而在高頻率交易等其他人類活動領域則轉向機器控制。美國國防部戰略能力辦公室主任威廉·羅珀在近期的國防技術峰會上表達了對該趨勢加劇的擔憂,股票市場每天的巨額交易實際都是由機器完成的,如果戰場也變成這樣,那將一定是全新形式、全新方式的戰斗。
編輯:廖南杰
來源:《現代軍事》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