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被稱之為危害中國人生命的第一大惡魔,近年來發病率明顯上升,而且呈年輕化態勢,最年輕的30多歲就已患中風。哪些不良生活習慣是導致中風發生的主要危險因素?到底如何預防中風,杜絕悲劇的發生?
本文摘編自微信公眾號“CCTV4中華醫藥”(ID:cctvzhyy),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1
什么叫中風?
中風,醫學上稱之為腦卒中,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是由于腦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導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腦而引起腦組織損傷的一組疾病,包括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及腦梗死。
在一些發達國家,高達67.3%-80.5%的腦卒中病例屬于缺血性腦卒中,6.5%-19.6%為顱內出血,0.8-7.0%為蛛網膜下腔出血,2.0-14.5%為其他類型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年齡多在40歲以上,男性較女性多,具有發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殘率高的特點。
2
中風發病前有先兆嗎?
3
哪些人群容易中風?
1.高血壓病人:無論是收縮壓高還是舒張壓高,只要高到一定程度,都可能引發腦中風。因此,血壓很高的人,即使無明顯癥狀,也應堅持服藥,控制好血壓,千萬不可麻痹大意。
3.糖尿病病人:糖尿病病人容易出現血脂代謝紊亂,加重動脈粥樣硬化,而且還容易出現高血壓,這些都是引發腦中風的危險因素。
4.血液黏稠度高的人:有些疾病,如紅細胞增多癥,病人血液中紅細胞數目過多,血液變得黏稠,很容易出現血栓,引發缺血性腦中風。
8.過食咸食的人:吃鹽太多可造成腦動脈損傷和狹窄,從而引發腦中風。
10.用藥不當的人:如果高血壓病人過量服用降壓藥,可使血壓急劇下降,腦血流量急劇減少,容易發生缺血性腦中風。某些鎮靜藥,如安定、氯丙嗪等,用量過大也易發生缺血性腦中風。
4
中風發病前有先兆嗎?
控制高血壓是預防中風的重點。高血壓病人要遵醫囑按時服用降血壓藥物,最好每日監測,特別是在調整降壓藥物階段,以保持血壓穩定。要保持情緒平穩,少做或不做易引起情緒激動的事,如打牌、搓麻將、看體育比賽轉播等。飲食須清淡有節制,戒煙酒,保持大便通暢;適量運動,如散步、打太極拳等。
防治動脈粥樣硬化,關鍵在于防治高脂血癥和肥胖。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少吃脂肪高的食物如肥肉和動物內臟等,適量運動增加熱量消耗,服用降血脂藥物。
遵醫囑服用降糖藥,定期測血糖,積極預防和治療糖尿病并發癥。合理飲食是治療糖尿病的基本方法,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根據標準體重、工作性質與日常生活習慣,計算每日所需的總熱量,然后換算成食譜。每餐要定時定量,限制吃糖,禁酒,多吃豆類食品和纖維素含量多的食品如糙米、粗面、海帶、海藻等。適量運動,運動療法與飲食、藥物治療密切配合。
一部分病人在中風發作前常有血壓升高、波動、頭痛頭暈、手腳麻木無力等先兆,發現后要盡早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季節與氣候變化會使高血壓病人情緒不穩,血壓波動,誘發中風。因此,在穿衣、飲食、運動等方面都要順應四時氣候變化,保持良好的心情和心態。
45歲以上人群,建議每年進行頸動脈B超檢查,看看有無斑塊;每年進行腦血流圖檢查,看看有無血流異常;必要時進行頭顱CT檢查,排除血管畸形的可能。
5
運動方法
1.頸部運動:平時要經常進行頸部的活動,可以轉動頸部,也可以前后運動,更好的辦法的是定期進行頸部的按摩,這種外力會強迫頸部的運動,可以減少血脂在頸動脈的沉積,加速血液循環,預防血栓的形成。
2.頭部按摩:可以相互按摩,也可以借助其他人進行按摩,頭部是血管最細最長的,因此,中風最容易是腦血管的栓塞,所以,能夠經常按摩頭部,有助于頭部血管的循環加強,防止栓塞。
3.肩部運動:因為肩頸相連,肩部運動可以緩解肩部肌肉的壓力,這樣可以減輕腦部的壓力,改善腦部血壓循環,減輕頸部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