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擴膏治支氣管擴張
組成: 北沙參120克 天冬60克 麥冬60克五味子48克 熟地黃240克 生地黃60克 蒸白術(shù)48克 茯神60克 遠(yuǎn)志48克酸棗仁36克 冬蟲夏草60克 龜板120克 北枸杞120克 夏枯草60克 川貝母60克當(dāng)歸身60克 銀柴胡48克 川黃連30克 川楝肉36克 紫丹參48克 甘草24克上述共2l味藥,用清水適量文火煎熬,取其頭、二煎之藥液,去渣濃縮,后加入適量蜂蜜和冰糖收膏,裝瓶備用。每日服3次,每次10~15克,溫開水送服。
中醫(yī)辨證:腎精虧虛,水不涵木,木火刑金,肺絡(luò)損傷而致咯血。
治 法:益氣養(yǎng)陰,滋水涵木。
療效:用上方治療20余人,均獲痊愈。
朱X X,男,36歲,干部。1959年開始咯血,以后經(jīng)常發(fā)作,曾經(jīng)住院治療,雖能暫時止血,但不能根治。1963年曾咯血盈盆,省醫(yī)院確診為支氣管擴張癥。查見患者大量咯血,伴輕度咳嗽,氣短,面色無華,乏力,舌質(zhì)略紅,少苔,脈細(xì)。即給以“支擴膏”服用。服藥一料后,咯血全止,諸癥皆消。囑患者每年冬季堅持服藥一料。患者連續(xù)服用三個冬天,病未復(fù)發(fā),隨訪身體健壯。
按:“支擴膏”也可用于肺結(jié)核咯血,同樣能收到非常滿意的效果。
“支擴膏”夏天制成后應(yīng)放于冰箱中。因膏中含有適量糖分,加之由于夏天溫度高,宜于細(xì)菌繁殖,容變質(zhì)。放于冰箱中,久置則無妨。
補腎養(yǎng)血化瘀湯
【處方】 熟地30克,鹽杜仲12克,白芍15克,牛膝15克,黃芪15克,淫羊藿9克,當(dāng)歸12克,紅花9克,雞血藤30克,肉蓯蓉20克,狗脊9克,木香3克。
【功能主治】 壯陽補腎,養(yǎng)血化瘀,軟堅止痛。主氣血不足,肝腎虛虧,經(jīng)絡(luò)閉塞。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摘錄】 王振中方
補腎養(yǎng)脾丸
【處方】 人參2兩,黃耆2兩,白術(shù)2兩,熟地(酒洗)4兩,當(dāng)歸2兩,知母(酒炒)2兩,蓯蓉(酒洗)3兩,黃柏(酒炒)1兩,桂7錢半,白茯2兩,杜仲(炒)1兩半,山藥2兩,故紙5錢,白芍(炒)1兩,牛膝1兩半,五味子1兩,沉香7錢半,甘草5錢。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補腎養(yǎng)脾,益氣血,長精神。主虛勞諸證。
【用法用量】 每服70-80丸,空心鹽湯送下。
【注意】 忌三白。
【摘錄】 《便覽》卷三
補腎續(xù)斷丸
【處方】 續(xù)斷1兩半,杜仲(銼,炒)1兩半,牛膝(切,酒浸,焙)1兩半,陳曲(炒熟)1兩半,山芋1兩半,巴戟天(去心)1兩半,菟絲子(酒浸,研末)1兩半,山茱萸(酒浸)1兩半,人參(切)1兩半,肉蓯蓉(酒浸,切,焙)1兩半,桑寄生(切,焙)3兩,熟干地黃(焙)3兩。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眼視物不明,茫茫昏暗。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加至30丸,早、晚溫酒送下。
【摘錄】 《圣濟總錄》卷一○二
治療手脫皮的好辦法
組成:維生素AD滴劑一瓶、 維生素B6一瓶、六味地黃丸兩瓶(按要求服用) 、21金維他一瓶(民生)、皮康王一瓶。
用法:把B6片研碎,混入AD滴劑中,涂抹手上,每天數(shù)次,干了就可以抹,B6片適量。口服六味地黃丸,按說明使用;每天早飯后服用一片21金維他。如果手上起的有水泡,伴隨有癢,可以加皮康王同時抹。
療效:兩天見效,兩個星期愈全。
40歲耳聾耳鳴,兩味藥解決
常言道,人過四十天過午。四十歲之后,許多人耳鳴耳聾的現(xiàn)象就越發(fā)嚴(yán)重了。如何才能解決這個問題?今天為你介紹一個小方法。它只用兩味藥,一補一通,能把問題輕松化解掉。這就是石菖蒲和骨碎補。
準(zhǔn)備石菖蒲和骨碎補各10克,將藥物洗凈之后,水煎去渣,取藥汁服用即可,每天煎一劑,分早晚兩次溫服。第二次服用前,需要把藥汁加熱一下。
這個方法的奧秘在于,一味藥負(fù)責(zé)通,一味藥負(fù)責(zé)補,一通一補,相得益彰。
其中,石菖蒲(如上圖)負(fù)責(zé)通。它味辛苦,性溫,歸心經(jīng)和胃經(jīng)。它有一個非常顯著的功能,就是開竅。尤其是開心竅和耳竅,效果往往令人滿意。耳鳴耳聾,自然是耳竅不通所致。所以我們用石菖蒲通耳竅。
其中,骨碎補負(fù)責(zé)補。骨碎補味苦辛,性溫,歸腎經(jīng)和肝經(jīng)。耳鳴耳聾的發(fā)生,和腎精虧虛有關(guān)。腎開竅于耳。腎精不足,會誘發(fā)耳竅不聰。這是改善耳鳴耳聾的根本之道。所以,我們用骨碎補來添腎精,起到治本之效。
可以說,石菖蒲在前,骨碎補在后,兩者相互配合,通補有度,共奏交通心腎之效。但是,由于石菖蒲和骨碎補都性溫,所以腎陰虧虛、潮熱盜汗、便干尿黃、心煩失眠、口不干燥和正在發(fā)熱的人千萬不要用。如果沒有上述證候,兼具腰膝乏力、腿酸腰痛、畏寒怕冷的耳鳴患者,都可以應(yīng)用這個方法。
抑癌先調(diào)腎
調(diào)腎用什么藥呢?我告訴你個基本方,就是杞菊地黃湯加減:
枸杞子10g、野菊花15g、生地黃15g、黃精15g、山萸肉15g、川斷15g、
生杜仲15g、桑奇生15g、補骨脂15g、蒲公英30g、白花蛇舌草30g。
不知大家注意了沒有,一般的醫(yī)生見了這個方子絕對看不明白這是抗癌的
方子,一看主要的抗癌藥都沒用,七葉一枝花、龍葵、蚤休、山豆根都沒用,
他理解不了。所以這個方子能抗癌呀,百思不得其解,這是一個,但是正好發(fā)
揮了調(diào)腎扶正治根的辦法。
第二不知大家發(fā)現(xiàn)了沒有,這個用量不一樣了,原來用的杞菊地黃湯用量
幾乎都是10g,這差不多都倒了15g,當(dāng)然你要看明白了,補骨脂、桑奇生、生
杜仲是從陽求陰;蒲公英白花蛇舌草都用了30g,這兩個藥即保胃又清熱又解毒
又抗癌,這是一個基本方,當(dāng)然基本方根據(jù)患者的不同用藥。
你比如癌癥病人有個很大的痛苦就是疼痛。癌痛很不好治,尤其侵犯到了
骨頭,這個疼痛很不好治。兩個辦法:第一個辦法用西醫(yī)局部烤電,放療,痛
在什么地方,烤電可以緩解疼痛;中藥用什么呢?就是昨天給你們講的,五靈
脂、蠶砂和徐長卿,這是癌癥的一個很大的痛苦。
第二癌癥病人很大的痛苦就是發(fā)熱,叫癌性發(fā)熱。這是很危險的一個發(fā)
熱,等于加熱,那癌細(xì)胞轉(zhuǎn)移的更快了,一加熱就跑嗎,所以癌性發(fā)熱一定要
及早的給它控制,否則擴大反應(yīng),很快的就惡化。癌性發(fā)熱用什么藥呢?茵
陳、澤瀉,當(dāng)然茵陳要后下可以用到15g,關(guān)鍵問題要吞水牛角粉和羚羊粉,另
外一個退熱的好藥就是地骨皮和白薇。
第三個癌癥危險的恐怖就是出血。出血就是主要用我給你們講的花蕊石,
治咳血良方,還有一個就三七粉,重用仙鶴草,仙鶴草可用到30g,里面還有一
個關(guān)鍵的藥丹參,丹參既能止血又能活血,因為血止住了以后,都有血腫,都
有瘀血,你不預(yù)防的話病情緩解不了,出血還有一個重要的藥就補鈣,西醫(yī)止
血增加鈣質(zhì),另外出血的機理就補鈣,西醫(yī)講血小板少了,脫鈣了,這個機理
我們不跟它走,要拿過來用,當(dāng)然加鈣的藥,鈣的藥是什么藥呢?龍骨、牡
蠣、海蛤殼。還拿一個西醫(yī)的關(guān)系,出血血小板關(guān)系,它們分得很細(xì),血小板
有很多因子,缺少了出血了,對不對?我們拿過來,用中藥防止血小板的兩個
藥,用中藥防血小板里面一個是雞血藤,另一個是石葦,雞血藤的用量要大,
石葦?shù)挠昧坎灰^15g,另外石葦利尿,但石葦對腎有一定的損害。
第四個,這是個關(guān)鍵,用犀黃丸來緩解。犀黃丸是個古方,古方當(dāng)然古人
有癌,第一個就在《外科正宗》里面,但是這個癌癥呢基本上不是指的惡性腫
瘤是良性腫瘤。所以呢,有個古方犀黃丸,明代的消瘤方。一共有四個要組
成:麝香、牛黃、乳香、沒藥。這個乳香、沒藥一定要炙,生的乳香、沒藥反
胃、惡心、胃痛。當(dāng)然現(xiàn)在市場上有原裝的犀黃丸,但是它里面一個是牛黃、
麝香含量很低,甚至人工代替;另外一個加味很少,抗不了大癌,所以我把犀
黃丸給它改制了。改制了由兩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是貴重藥,貴重藥一共有10個:
真麝香5-10g、真牛黃5-10g、西洋參10g、熊膽15g、冬蟲夏草10g、(但
是現(xiàn)在也有用培養(yǎng)的冬蟲夏草,也可以用,但用菌絲的冬蟲夏草一定要加到
30g,否則力量不夠。)海馬30g、羚羊角粉15g、三七90g、靈芝60g、琥珀
60g。
還有18個一般的藥,有炙乳香、沒藥各15g、生黃芪30g、炒白術(shù)30g、白
扁豆30g、山藥30g、云苓15g、仙鶴草15g、公英15g、野菊花15g、白花蛇舌
草30g、生杜仲15g、桑寄生15g、當(dāng)歸15g、葛根15g、焦三仙各30g、生內(nèi)金
60g、澤瀉15g。這18個一般的藥共研細(xì)末,和上面10個貴重藥的粉沫混在一起
合用,裝在1號膠囊(就是0.3g),一天三次,每次10粒。或制成水丸,千萬別
做成蜜丸,蜜丸加蜜,一個蜜丸里面,二分之一蜜糖,二分之一的藥,水丸可
以,它不加蜜,小水丸,一天三次,每次3g。這個方子是中藥最有效的抗癌
方,在古方犀黃丸的基礎(chǔ)上進(jìn)行加味變化。
補腎虛磁石丸
【處方】 磁石1兩(燒令赤,以醋淬7遍,搗碎,水飛過),鹿茸1兩半(去毛,涂酥炙微黃),人參1兩(去蘆頭),黃耆1兩(銼),白茯苓1兩,遠(yuǎn)志3分(去心),附子3分(炮裂,去皮臍),牡蠣3分(燒為粉),牛膝1兩(去苗),楮實子1兩半(水淘去浮者,焙干),防風(fēng)3分(去蘆頭),肉蓯蓉3分(酒浸1宿,刮去皴皮,炙干),五味子半兩,薯蕷3分,巴戟2分,石斛1兩(去根,銼),桂心3分,熟干地黃2兩。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虛勞腎臟乏弱,耳聾,或常聞鐘磬風(fēng)雨之聲。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送下。
【摘錄】 《圣惠》卷三十
痿厥之重
補腎丸
【別名】 補陰丸
【處方】 干姜2錢,黃柏(炒)、龜版1兩半(酒炙),牛膝1兩,陳皮半兩。
【制法】 上為末,姜汁為丸,或酒糊為丸。
【功能主治】 痿厥之重。
【用法用量】 補陰丸(《不居集》上集卷十七)。
【摘錄】 《丹溪心法》卷三
腎虛,眼目昏花,近視不明
補腎丸
【處方】 小茴香2兩,巴戟天2兩,肉蓯蓉2兩,牡丹皮2兩,枸杞子2兩,破故紙2兩,沙苑蒺藜4兩,生地4兩,熟地4兩,辰砂6錢。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辰砂為衣。
【功能主治】 腎虛,眼目昏花,近視不明。
【用法用量】 每服3錢,空心白滾湯送下。
【摘錄】 《玉案》卷三
腎虛腰痛
補腎丸
【處方】 烏藥葉、側(cè)柏葉。
【制法】 上酒蒸,曬干為末,粥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腎虛腰痛。
【用法用量】 《醫(yī)學(xué)正傳》本方用法:同紫河車為丸。
【摘錄】 《醫(yī)學(xué)綱目》卷二十八引丹溪方
腎臟積冷,虛損氣乏羸劣
補腎丸
【處方】 肉蓯蓉(酒浸,焙)3兩,黃耆(炙,銼)2兩,附子(炮裂,去皮臍)2兩,澤瀉2兩,巴戟天(去心)2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桃仁(去皮尖雙仁,炒黃)1兩,蒺藜子(炒去角)1兩,白術(shù)1兩,牡蠣(煅過,研細(xì))1兩,牛膝(酒浸,切,焙)1兩,菟絲子(酒浸,搗焙)1兩,干姜(炮)1兩,蜀椒(去目及合口者,炒出汗)1兩,檳榔(銼)1兩,桂(去粗皮)1兩,陳橘皮(去白,焙)1兩,五味子(炒)1兩半。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腎臟積冷,虛損氣乏羸劣。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溫酒送下。
【摘錄】 《圣濟總錄》卷五十二
腎氣不足,眼目昏暗,瞳人不分明,漸成內(nèi)障
補腎丸
【處方】 磁石(火煅,醋淬7次,水飛)2兩,菟絲子(淘凈,酒浸蒸,別研)2兩,五味子1兩,熟地黃(酒浸,焙)1兩,枸杞子1兩,楮實子1兩,覆盆子(酒浸)1兩,肉蓯蓉(酒浸,焙)1兩,車前子(酒蒸)1兩,石斛(去根)1兩,沉香(別研)半兩,青鹽(別研)半兩。
【制法】 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腎氣不足,眼目昏暗,瞳人不分明,漸成內(nèi)障。
【用法用量】 每服70丸,空心鹽湯送下。
【摘錄】 《濟生》卷五
杜仲天麻素片
藥物組成 杜仲(鹽水炒)31.25g,菟絲子(制)31.25g,肉蓯蓉31.25g,遠(yuǎn)志(制)31.25g,當(dāng)歸(酒制)31.25g,蓮子31.25g,澤瀉31.25g,牡丹皮31.25g,白芍31.25g,淫羊藿28.125g,黃芪62.5g,熟地黃62.5g,山藥62.5g,茯苓62.5g,白術(shù)62.5g,陳皮15.625g,砂仁15.625g,女貞子14.06g,金櫻子14.06g,山茱萸3.125g,巴戟天3.125g,柏子仁3.125g,黨參62.5g,枸杞子62.5g,甘草31.25g。
功效 溫腎養(yǎng)心,壯腰安神。 主治 腰脊酸軟,夜多小便,神經(jīng)衰弱等癥。
用法用量 口服每次2-4片,日2次。
用藥禁忌 感冒傷風(fēng),應(yīng)暫時停服。
制備方法 以上二十五味,蓮子、山藥研細(xì)粉備用;陳皮、砂仁先提揮發(fā)油備用,藥渣與杜仲等藥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5小時,合并煎液,濃縮至相對密度1.15-1.18,放冷,加入1.5倍量乙醇,攪拌后,靜置過夜,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藥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的1.30,加入蓮子、山藥細(xì)粉,混勻后干燥,研細(xì)粉,以稀釋劑調(diào)至規(guī)定量后,制粒,噴入揮發(fā)油,混勻,壓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鎖精丸
藥物組成 人參12g,黃芪(蜜炙)180g,肉桂120g,山茱萸(酒炙)180g,地黃360g,山藥180g,澤瀉120g,牡丹皮120g,牡蠣(煅)240g,龍骨(鍛)240g,柏子仁120g,酸棗仁(炒)120g,茯神120g,遠(yuǎn)志(甘草炙)120g,五味子(醋炙)120g。
處方來源 藥品標(biāo)準(zhǔn)-中藥成方制劑標(biāo)準(zhǔn)1993年 劑型 性狀 本是為黃褐色的大蜜丸;味甘、微酸。 功效 補養(yǎng)心脾,益腎固精。
主治 早泄遺精。自汗盜汗,失眠多夢,腰膝酸軟,肢體瘦弱等。 用法用量
口服。每次1丸,日2次。 用藥禁忌 制備方法 以上十五味,粉碎成細(xì)粉,過篩,混勻。每100g粉末加煉蜜70-90g制成大蜜丸,即得。
九氣心痛丸
藥物組成 五靈脂(醋炒)200g,高良姜40g,木香20g,石菖蒲200g,青皮40g,丁香20g,延胡索(醋炒)40g。
處方來源 藥品標(biāo)準(zhǔn)-中藥成方制劑標(biāo)準(zhǔn)1991年 劑型 性狀 本品為褐色的水丸;氣香,味辛而苦。 功效 理氣,散寒,止痛。 主治 胃脘疼痛,兩脅脹痛,癥瘕積聚。
用法用量 口服。每次3-6g,日1-2次。
用藥禁忌 制備方法 以上七味,粉碎成細(xì)粉,過篩,混勻,用黃酒100ml泛丸,低溫干燥,即得。
陰虛血少
補腎丸
【別名】 補血丸
【處方】 龜版(酒炙)4兩,知母(酒浸,炒)3兩,黃柏(炒焦)3兩,干姜1兩(1方無姜,有側(cè)柏葉)。
【制法】 上為末,粥為丸。
【功能主治】 陰虛血少。
【用法用量】 補血丸(《醫(yī)方類聚》卷一五三引《新效方》)。
【摘錄】 《醫(yī)學(xué)綱目》卷四引東垣方
腎虛腰痛
補腎丸
【處方】 熟地1錢半,當(dāng)歸1錢半,杜仲1錢半,白芍7分,破故紙7分,枸杞子7分,黃柏(酒炒)7分,川楝肉7分,茴香(鹽、酒炒)7分,川芎7分,桃仁1錢(炒)。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腎虛腰痛。
【用法用量】 每服70丸,鹽湯送下。
【摘錄】 《簡明醫(yī)彀》卷五
陰虛證
補腎丸
【處方】 黃柏(酒炒)2兩,龜版(炙)2兩,牛膝2兩,杜仲1兩,五味子5錢,干葛3錢。
【功能主治】 陰虛證。
【摘錄】 《慎齋遺書》卷七
頁首
《保命歌括》卷十三:補腎丸
【處方】 黃柏(鹽酒拌,瓦上炒)2兩,知母(去皮毛,酒拌濕,炒)2兩,敗龜版(酥炙)4兩,杜仲(姜汁拌,炒斷絲)7錢半,枸杞子7錢半,五味子7錢半。
【制法】 上為細(xì)末,加豬脊髓和,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腎虛、因房勞而腰痛者。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食前四物湯、杜仲水煎送下。
【摘錄】 《保命歌括》卷十三
養(yǎng)血勝風(fēng)湯
養(yǎng)血勝風(fēng)湯,中醫(yī)方劑名。出自《醫(yī)醇賸義》卷四。具有養(yǎng)血祛風(fēng)之功效。主治血虛頭痛,自覺頭腦俱空,目眊而眩。
名 稱
養(yǎng)血勝風(fēng)湯。
出 處
《醫(yī)醇賸義》卷四。
組 成
生地、當(dāng)歸、白芍、川芎、枸杞、五味、棗仁、柏仁、杭菊、桑葉、紅棗、黑脂麻。
功 用
養(yǎng)血祛風(fēng)。
主 治
血虛頭痛,自覺頭腦俱空,目眊而眩。
組成
生地六錢(18克),當(dāng)歸二錢(6克),白芍一錢五分(4.5克),川芎一錢(3克),枸杞三錢(9克),五味五分(1.5克),棗仁一錢五分(4.5克),柏仁二錢(6克),杭菊二錢(6克),桑葉一錢(3克),紅棗十枚,黑脂麻三錢(9克)。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功用
養(yǎng)血祛風(fēng)。
主治
血虛頭痛,自覺頭腦俱空,目眊而眩。
養(yǎng)血勝風(fēng)湯
處方生地18克、當(dāng)歸6克、白芍4.5克、川芎3克、枸杞9克、五味子1.5克、棗仁4.5克、柏子仁6克、杭菊6克、桑葉3克、紅棗10枚、 黑芝麻9克。
功能主治養(yǎng)血祛風(fēng)。治血虛頭痛,自覺頭腦俱空,目既而弦。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醫(yī)醇剩義》卷四
降壓代茶飲6方
玉米須有很好的降壓、利尿作用,干、鮮品均可,每次用鮮品30克(干品酌減),開水沖泡代茶飲,一日兩次。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高血壓、高血脂等“三高”疾病等代謝性疾病越來越多,除了飲食控制、運動鍛煉和服用藥物外,我們身邊也常見一些“藥食兩用”的佳品,用來當(dāng)作代茶飲,可以輔助降壓治療。
玉米須茶:玉米須有很好的降壓、利尿作用,干、鮮品均可,每次用鮮品30克(干品酌減),開水沖泡代茶飲,一日兩次。
荷葉茶:荷葉有降血脂、降血壓的作用,對減肥亦有幫助,取鮮荷葉100克(干品30~40克)煎湯代茶飲,為一日量。
菊花茶:用白菊花3克,泡茶飲,一日三次。或白菊花、金銀花、麥冬、甘草各3克,水煎代茶飲,降壓、降脂效果更佳。
槐花茶:將槐樹的花蕾曬干后,每次10克,開水沖泡代茶飲,有降壓和保護(hù)血管的作用。
蓮心茶:蓮子心味苦,有清熱、安神、降壓的功效,適用于高血壓引起的心中煩熱、胃熱口苦等,可用蓮子心3克,開水泡服代茶飲。
山楂茶:生山楂有助消化、降血脂、降血壓等作用,每次用兩枚,或生山楂干數(shù)片,開水沖泡代茶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