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農村的土地分配問題一直備受爭議,因為我國現行的土地承包制度是30年一動地,第二輪土地承包期是1997年開始的,不少無地農民都盼望10年后可以重新分得土地。
然而,土地承包期又延長了30年,也就是說距離本輪土地承包到期還有40年,這些無地農民可能要等到40年到期后才有望分得土地,粗略計算該有多少農民從年輕等到年老,恐怕土地確權后,即使是熬到60歲也不一定能分得土地。
土地確權
眾所周知,農村正在進行農村土地確權制度,目前已經進入收尾期,此次土地確權國家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有專家解析,此次土地確權后更增加了土地的穩定性,恐怕無地農民想再分得土地將會更難了。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種地是農民的職業,如果農民長時間沒有土地就會影響到正常的生存生活,也會在農村引起人地矛盾,那么該如何解決呢?國家為了解決無地農民的土地問題,97年以后出生的無地農民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獲得土地!
①可申請村集體內部的預留地
正常情況下村集體一般都會預留出一部分土地,因為分地要考慮到添人去人的問題,如果村集體有預留地,無地農民是可以主動申請的,因此無地農民可以通過申請村集體內部的預留地獲得土地。
集體預留地
②可申請村集體回收的土地
現在國家要求長期荒廢的土地,已經銷戶的土地以及戶口已經遷移的土地村集體都有權回收,那么這些土地資源可以重新分配利用,無地農民依然可以通過申請村集體回收的土地而獲得土地。
③可繼承家中的土地
我國實行的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如果家中有父輩去世的,其子女可以繼承,也就是說這些年輕的無地農民可以繼承已故父輩的土地。
④可通過土地流轉獲得土地
如今國家鼓勵農民進行土地流轉,所以無地農民可以通過租賃承包等方式經營土地,這樣也可以靠種地獲得收入。
農村土地
由此可以看出,無地農民可以通過以上四種渠道獲得土地,不過理想和現實還是有差距的,如今大部分地區的農村土地分配混亂,想爭取自留地或者收回的土地還是比較難的,只能是繼承父輩的土地,另外現在種地并不賺錢,土地流轉還要支付一定的租金,并不劃算,現在農民對于分地也是各抒己見,有地的農民不同意分地,無地的農民喊著分地,村集體也只是維持作用,并不能從中調和人地矛盾問題。你們那怎么樣?有這種情況嗎?你們的土地還分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