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感作為經驗的一種表現形式,作為苦的一種表現形式,對觸感的把握就是知苦。能在日常生活中,安住在某種程度的觸感上,代表著離苦的程度。這種觸感的解析度,和四禪八定也有一定的對應關系。
我們可以簡單的把手掌放在大腿上,來體驗一下不同解析度的觸感。
1、你會體驗到自己的手放在大腿上。你把心安放在這個體驗,因為你的注意力只有這個念頭,煩惱不容易升起,你就一定程度的遠離了粗糙的煩惱。這也就是很多人說的活在當下。
2、你感受到大腿褲子的布料的質感,平滑、顆粒、褶皺。你把心安放在這些質感上,這是解析度的提升,你里煩惱又遠了一點。這就是很多人說的,感受平安。
3、你感受到手掌接觸大腿的地方,有不同的壓力,手掌的重量,肌肉的收縮與舒張,皮膚感受到不同的溫度,有的地方溫度低,有的地方溫度高。你把心放在身體的這種感覺上,放在手掌的溫暖中,感受溫暖給你的踏實的感覺。這類似在靜坐中,你的心能安住在隨著呼吸起伏的身體上。這叫做觀四大,這對應初禪。
4、你感受手掌是一個活生生的生命體,有機體。手掌表面有此起彼伏的電流感、火花感,剎那生滅的泡泡感。每一秒鐘都有成百上千閃爍的生物電流。你的心安住在這個能量網。這對應二禪。
5、你感受手掌的能量網是有層次的。里面有脈搏,有心跳,有成片的風隨云動的層次,里面豐富的層次仿佛夏日的花園,有蝴蝶蜜蜂鳥兒,百花盛開,草木蔥蘢,土壤里各種昆蟲生機盎然。你安住在這世界,這對應三禪。
6、你覺得世界安靜了,只有皮膚表面水分蒸發的清涼。涼嗖嗖的,皮膚沒有間歇的散發著涼氣。沒有喧嘩,沒有吵鬧,只經驗里面細微的剎那生滅,生滅伴隨著清涼。你安住在這清涼,這對應四禪。
7、你可以轉一個念,把這個涼颼颼的風丟了。安住在一個空里面。這個空里面只有一些晃動。你安住于這個晃動,安住于晃動后面的安靜。這對應空無邊。
8、你可以再轉一個念,把這個空丟了,安住在想里。你體驗到所有都只是你的想。你體驗到的手掌、大腿和遠處的風景、童年的記憶,都是沒有距離的。這都是一種想,它們的質地都是一樣的。你安住在這種想,這對應識無邊。
9、你可以再轉一個念,把這個想放下。讓這個想沒有任何落腳的地方,沒有什么對象可想。你把心安放在這個無所有處。這對應無所有處定。
10、你明白這一切都只是你心的顯現,你的身體,你的意識,你的各種想,都是造作的。但你還沒有能力出世間,你還有這一念,你還有你在經驗。你安住在這個“在經驗”,這叫做非想非非想。
11、嚴格的說,四空定的觸,是經驗里面的意觸,這種觸也有不同的解析度。比如粗淺的是晃動,然后是不均衡的質感,然后是不純凈的空,然后是純凈的空。所以,你體驗到的四空定有可能是不同解析度的。四空定的觸不像色界禪的觸有那么比較明顯的標準,所以你有可能體驗了一輪從空無邊到非想非非想,然后發現才是一個粗淺的空無邊。
12、非想非非想之后,因為放下了造作的想,注意力不做停留,有可能會回到四禪。這個時候會有一些奇怪的觸。但是在深入的靜坐中,觸是越來越空的,最后是沒有任何特質,只能勉強用空來形容。
13、最后,沒有“我”,主體和客體消失了。姑且說,你、你體驗到的褲子、椅子、大地,房間,都是完整的,都是一體的,沒有里外,沒有距離,沒有主客體。勉強說,你會覺得房間也是你,天地也是你。你體驗到一個完整的經驗,無一法可得,感受到無可限量的平安,無可限量的自由。這叫涅槃。
14、最后,這些所有的觸感,你不一定每一層都體驗到。你只要有初禪以上任何一層的體驗,念茲在茲的日常生活都安住于觸中,遠離了五蓋,都是可以證入涅槃的。當然,如果你的觸感解析度越高,你就離欲界越遠,日常生活中被外境干擾時,也越不容易掉落回欲界沾惹煩惱,也就越有利于你證入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