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素樸小郎中 素樸學社 2021-11-04
昨天我們學習了玉泉丸,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味和“泉”有關的中成藥——縮泉丸。
很多老年人都有尿頻的煩惱,尤其晚上總是起夜,尿量大,而且質地清稀,沒有明顯的臊臭氣味,這實際上是腎氣虧虛的表現。
還有現在正處冬季,你有沒有遇見這樣的情況,感覺尿急,但是去廁所其實沒多少尿液,一趟趟地去WC,去了也沒啥個量,就像白走了一趟,過會兒又尿急得很,再去,還是量極少的。
這也是腎氣虧虛的表現。并不是只有老年人和小兒才會腎虛哦!
中醫認為腎主水,也就是說,腎中精氣的蒸騰氣化,對于尿液的生成,津液的輸布、排泄和維持體內津液的代謝平衡起著主宰和調節作用,這種作用主要靠腎氣的“開”和“闔”來實現。
“開”主要是輸出和排泄水液;“闔”指潴留一定量 的水液在機體內。“開”和“闔”取決于腎陰、腎陽功能的協調。
在正常情況下,由于人的腎陰、腎陽是相對平衡的,即腎氣的開闔是協調的,因而尿液排泄正常。
喝進來的水經過一系列的處理,要經過很多環節。
兩個關鍵步驟:
①布散。
腎具有蒸騰氣化作用,讓精、氣、血、津液各自代謝、互相轉化,同時散布,就好像空氣加濕器一樣,你放一盆水進去,出來的是水蒸氣。
水靠自己蒸發成氣,且等著呢,通了電就快多了,腎的蒸騰氣化作用,尤其是腎氣、腎陽,就是電。
②排出。
如果不能排出就會水腫,排出過多就是尿頻,不能控制便是遺尿、尿失禁。
人有“九竅”,五官是七竅(眼鼻耳各有二,再加口),有個詞叫七竅流血。人的前后二陰也是竅歸腎管,前陰是前竅也叫尿道、后陰是后竅也稱肛門(谷道)。
尿道連著膀胱,那排尿不應該歸膀胱管么?
對的!《素問》說“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州都之官就是管水利的干部,修大壩管水的。但是腎與膀胱相表里,經絡上是相通的,領導的領導在后面盯著呢!
膀胱位于人體的下部,蓄水是因為處在下游,水往低處流,就是個工具,并非有啥了不起的。沒有腎的蒸騰氣化作用,上游給你攔截了,換什么官來都不好使。
哦,那腎管小便有道理,大便怎么也摻和?
大便里水分太多是泄瀉,水分太少大便困難引起便秘,水多水少誰管?腎主水液啊,多給你分點、少給你分點,都是事!
記得看電視劇《上錯花轎嫁對郎》的時候,公主為了測試新科狀元,讓他頂著花盆,當公主準備射他頭頂花盆之時,新科狀元竟然嚇尿了!這是什么原因呢?
腎在志為驚恐,驚恐會傷腎,腎主水液,因而受到驚嚇會“二便失禁”,控制不住了!
正是“驚則氣亂,恐則氣下”,這也就是為啥一緊張就想上廁所的原因!
腎氣不足,不能固攝水液,也就是壓制力下降,管不住手下了。
如果腎氣虧虛,陰陽失衡,就會無法維持體內水液代謝的平衡,出現氣短自汗、倦怠無力、滑精、早泄、小便次數多而清、小便淋漓不盡、腰膝酸軟、聽力減退、手腳冰冷等癥狀。
治療腎氣虧虛,要從補腎入手。縮泉丸是治療腎氣虧虛的經典方劑
縮泉丸最早在宋代,南宋陳自明《婦人良方》。
縮,有減縮收斂之意;泉,原指水泉,這里形容功用如同水泉的膀胱。
服用本方,能使腎虛得補,精氣益固,寒氣溫散,遺尿自止,好像泉水縮斂一般,故命名曰“縮泉丸”。
來我們看看它的藥物組成,全方共三味藥,山藥、益智仁(鹽炒)、天臺烏藥。
益智仁和烏藥打成末后,酒煎,山藥末為糊,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用鹽、酒或米做藥引,飲下。
現代用法:山藥為糊丸,每服6g,日2次;亦可作湯劑,加山藥6g,水煎服。
主要作用是溫腎祛寒,縮尿止遺。功能主治膀胱虛寒證。以尿頻、遺尿,遺精,滑精,舌淡,脈沉弱為辨證要點。
首先說第一味藥鹽炒益智仁,本品辛、溫,歸腎、脾經,入脾經,溫脾開胃攝唾,入腎經,暖腎固精縮尿,溫補之中兼有收澀之性,既能溫腎助陽以散寒,又能固腎縮尿而止遺,故為君藥。
第二味大將是烏藥,辛、溫,歸腎與膀胱經,辛開溫散,疏通氣機,溫腎散寒,暖膀胱而助氣化,專除下元寒氣,為臣藥。
最后一味山藥補脾益腎,固澀精氣,為佐藥。
三藥合用,補腎散寒而除下焦虛冷,使腎氣復而膀胱約束有權,以達補腎縮尿之功。
運用:治療神經性尿頻、遺尿、尿崩癥、多涕癥,等等屬于膀胱虛寒、脾腎虛寒的癥狀。
小到小兒尿床,老到老年人的尿頻尿急,年輕人和中年人的腎氣虛寒,膀胱失約導致的尿頻尿急,甚至遺精,都可以用它。
有些年輕女性,生了寶寶之后,膀胱肌肉和韌帶如果變得松弛軟弱,當腎陽虛出現漏尿的癥狀時,如果癥狀不嚴重,也可以吃縮泉丸看看。
1、肝經濕熱所致遺尿不宜用。
2、感冒發熱患者不宜服用。
3、服藥期間飲食宜清淡,忌辛辣、生冷、油膩食物。
4、宜飯前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