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們抬頭就能看到皎潔無暇的月亮,但是我們對月球的認識卻知之甚少。由于潮汐鎖定的原因,月球永遠同一面朝向地球,另一面則永遠背向地球,所以我們在地球表面直接看到的月球表面,只是其中一面,背向地球的那一面我們卻看不到。也正是在一個原因,很多人認為月球可能是外星文明安排在地球附近監視我們人類的。但事實證明,潮汐鎖定只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而已,在太陽系內很多衛星都會被所環繞的更大的天體潮汐鎖定。
作為離地球最近的大型天體,月球深深地吸引了科學家們的關注,早在上世紀50年代科學家就開始發射探測器探索月球,其中蘇聯在1959年發射的月球2號探測器成功到達月球表面,雖然只是在月球表面實現硬著陸,無線電通信裝置在撞擊月球后就停止工作,但這已經是非常大的進步,是人類第一個成功抵達月球表面的探測器。
首先一點,就是我們對月球背面的認識非常少。即使不借助探測器,在地面我們就可以直接用先進的望遠鏡對月球朝向地球的那一面進行觀測。而背向地球的那一側,我們就沒法直接看到了,只有通過探測器才能實現這一個目標。
月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很獨特,也很復雜,到處充滿了大大小小的撞擊坑,還有各種高山、環形山,特別是嫦娥四號探測器的著陸區艾特肯盆地地形狀況要比月球正面復雜許多,地勢十分陡峭,很難找到一大片比較平坦的區域作為探測器的著陸點。適合嫦娥四號探測器登陸的著陸點范圍大約相當于嫦娥三號著陸點的二十分之一,這無疑加大了登陸月球背面的難度,需要探測器具有更高的著陸精度。
其次是通訊問題。雖然月球與地球的距離不是很遠,大約就是38萬公里,通訊延遲不是很明顯,從地球發出的信號很快就會被月球探測器接收到,但在月球背面運行的探測器就沒法直接與地球實現通訊,因為信號會被月球擋住。我們的嫦娥四號探測器登陸月球之前,就發射了一個鵲橋中繼星,專門為嫦娥四號探測器提供通訊服務。從地球發出的信號先被中繼星接收到,然后轉發給嫦娥四號,而嫦娥四號探測器傳回的信號也是先傳給中繼星,然后在提供中繼星傳回地面。
作為人類之前未曾登陸過的月球背面,自然是存在很多值得我們去探索、發現的謎團,探測器到達月球背面以后,也確實是取得了很多驕人的成績,讓我們看到了真實的月球背面。自登陸月球背面以來,嫦娥四號探測器、玉兔二號月球車已經在月球背面運行超過1000天,它們有什么新的發現呢?
1、月球背面的“神秘小屋”
最近大家都在關注玉兔二號月球車在月球表面拍攝到的一個形似“神秘小屋”的物體,從傳回的畫面中,我們可以看到那個神秘的物體有點像立方體,所以有一些網友認為可能是外星文明留在月球背面的遺跡,也有一些網友認為可能是人類之前探索月球時留下的痕跡。至于這個神秘的“小屋”到底是什么,還需繼續觀測才知道。
2、月球背面的“外星物質”
據發布在《自然·天文》發表的一項新研究,玉兔二號在月球背面上發現了外星物質,這些物質并不是來自于月球本身,也不是來自于地球。當玉兔二號月球車開到一個2米寬的隕石坑附近時,收集到一些數據表明,在這個隕石坑內存在一些玻璃狀物質,其中碳質球粒隕石的含量估計為47%。科學家表示,這些碳質球粒隕石并不是月球本身存在的物質,在大約1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撞擊月球表面,在月球表面留下了這個撞擊坑。
3、發現了2200萬億噸金屬
在艾特肯隕石坑的區域內,探測器還發現地下大約290公里深的地下存在一團致密的金屬塊,它們的質量達到了2200萬億噸,相當驚人。很多網友認為在月球的地下可能真的存在所謂的地下基地,這些金屬塊可能就是基地的證據。在天文學家看來,如果月球真是由一顆火星大小的天體與早期地球相撞后的碎片凝聚而成的,那么月球很有可能繼承一部分當年那顆行星的殘骸,甚至是繼承它富含鐵鎳的核心,以及其他金屬物質。
從月球的起源猜測來看,可能是在幾十億年前,一顆尺寸與火星相當的天體與地球發生了劇烈的撞擊,產生了大量的碎片,而這些碎片最終結合成為了月球,那一顆火星大小的天體有相當大一部分殘骸會成為月球的一部分,甚至連各種金屬物質都會被吸附到月球那,最終形成了這樣的金屬塊。不過,月球地下的金屬塊到底是怎么形成的,還需繼續探索,畢竟我們對月球的認識非常少,特別是在深度達到上百公里的地下。
總結:月球背面永遠背向地球,所以我們沒法直接觀測到月背的景象,但是隨著嫦娥四號探測器、玉兔二號月球車的到來,逐漸揭開了月球背面神秘的面紗。而嫦娥四號探測器、玉兔二號月球車已經在月球表面運行了1000多天,它們所取得了成果非常多,遠不止我們最近在關注的“神秘小屋”、“外星物質”、“2200萬億噸金屬”這些。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