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利亞動蕩中的硝煙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這些民族,或被融合,或消失,或成為族群弱小的民族,居于一偶,在歷史舞臺上的失寵,這些存在過的帝國,大多都湮滅在歷史的風塵中,其文化也只余為數不多的幾處還未被歲月和戰火吞噬的的遺址,供后人追尋。
敘利亞古文明遺址
公元2世紀至3世紀,在歸羅馬帝國統治期間,帕爾米拉人在敘利亞建立了一個阿拉伯國家,這是
公元636年,哈里發歐麥爾一世以戰功取得敘利亞,確立了阿拉伯帝國在敘利亞的統治地位,
阿拉伯—伊斯蘭文化在敘利亞的繁榮與阿拉伯帝國從敘利亞出發達到鼎盛相輔相成。這也是大馬士革成為穆斯林世界里第四大圣地的重要原因。公元661年,其成為阿拉伯—伊斯蘭文化的核心區域,成為穆斯林朝圣的始點(多說一句,也是在倭馬亞王朝建立后,伊斯蘭什葉派開始興起,持續千年的遜尼派什葉派之爭在這一時期開始)。
倭馬亞王朝疆域全圖
在公元11至13世紀十字軍東征及蒙古西征期間,敘利亞屬于抵抗入侵的核心區域,在領袖薩拉丁及拜伯爾斯的號召下,
位于大馬士革的倭馬亞大清真寺
19世紀下半葉,隨著西方民族主義思潮進入中東,中東各民族民族認同開始覺醒,阿拉伯民族文化復興運動在敘利亞和黎巴嫩蓬勃發展,諸民族主義組織紛紛成立。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敘利亞爆發了反奧斯曼帝國起義,起義者費薩爾于1918年占領敘利亞,
1919年至1946年,法國對敘利亞實行殖民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