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ngminwujiang 生民無疆
來自專輯
西方偽史
近年來,在中國新疆,甚至甘肅,無論挖出個啥古董,只要看起來挺不錯,就會被宣傳是希臘化的產物。如今,“希臘化”到了中國腹地,連秦始皇的兵馬俑都是在希臘人指導下做成的。洋人不認識中國字,瞎吹吹,我們可以當做下酒菜。國內專家如果以跪洋為高大上,以不讀或讀不懂甚至惡搞中國書為高大上,那就不好玩了。
一、經不起推敲的偽史
當今流傳的“亞歷山大東征”,是希臘偽史中編造的一個故事。
故事情節大致是這樣的。
古希臘時期,有一個世代隸屬于波斯帝國的馬其頓王國。在亞里士多德的學生亞歷山大登基做國王時,馬其頓依然不過是一個蕞爾小國。由于有亞里士多德的教誨,亞歷山大起了反心。在不到一巴掌大的地方,亞歷山大經過千挑萬選,組織起一支3萬步兵、5000騎兵的精銳軍隊。公元前334至公元前324年,亞歷山大帶領這支部隊,一路向東,勢如破竹,僅用十年時間,摧毀了波斯帝國的一切力量,建立起了一個數百萬平方公里的亞歷山大帝國。剛剛消滅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就死了。他手下的幾個將領瓜分了土地,建立起了以塞琉古(西亞地區)、托勒密(埃及地區)和馬其頓(希臘老巢)為主的幾個國家。這幾個王國依靠希臘人實施統治,在廣大土地上大力傳播先進的希臘文化,于是,這些地方和這些地方的人們統統希臘化了。
在希臘文化傳播到亞洲、非洲之后,希臘文化的故鄉歐洲,希臘文化卻失傳了。于是,歐洲進入了黑暗的千年中世紀(不過,近年來,據國內專家說,歐洲的千年中世紀并不黑暗,盡管歐洲各國國王貴族都是文盲,但是,歐洲依然很理性很光明)。
千年后的阿拉伯帝國興起,不僅讓希臘智慧大放異彩,而且將古希臘文化傳回了歐洲。于是,歐洲有了“文藝復興”。若干年后,歐洲再次崛起。
這是一段完全經不起推敲的偽史,稍加思考便漏洞百出。
1. 據希臘偽史,位于埃及的托勒密王國,其首都在亞歷山大城,而且,亞歷山大死后也葬這里。但是,事實是,據地質學家實地勘探結果,2000多年以前,這里還是茫茫大海。也就是說,科學研究證明:亞歷山大死后葬在亞歷山大城,是謊言;托勒密王國的首都在亞歷山大城,也是謊言。
2. 據希臘偽史,塞琉古王國是一個以敘利亞為中心,包括今伊朗和亞美尼亞在內(初期還包括印度的一部分)的王朝,直到公元前64年(中國西漢的漢元帝元康二年),被羅馬征服,成為羅馬共和國的一個行省。遺憾的是,據中國《漢書》以來的記載,這一時期直到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時期,中國派出的許多使臣,曾在這廣大的地方游覽并寫下了游記。僅漢武帝時期,便有難以計數的使臣來到西域,《史記·大宛列傳》:
“自博望侯開外國道以尊貴,其后從吏卒皆爭上書言外國奇怪利害,求使。天子為其絕遠,非人所樂往,聽其言,予節,募吏民毋問所從來,為具備人眾遣之,以廣其道。”
他們的游記后來載入了史冊。中國使臣證實:東起伊朗西至地中海的廣大地區,一直屬于安息王國,后來屬于波斯王國,他們壓根兒就沒有見到塞琉古王國、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也就是說,中國歷史文獻證明:塞琉古王國云云,是謊言。
亞歷山大大帝的陵墓、托勒密王國、塞琉古王國,都是謊言。如此核心的內容都是假的,那么,亞歷山大東征、希臘化的故事,還能是真的么!
二、亞歷山大東征是不可能實現的
亞歷山大東征時,率領了多少軍隊?
答案是:3.5萬人的精銳之師。
亞歷山大的對手,情況如何呢?
據希臘偽史之父希羅多德說,當初,波斯帝國軍隊侵略希臘時,派出了528.322萬的大軍,其中,騎兵8萬人,駱駝兵和戰車兵2萬人。可見,波斯的騎兵就是亞歷山大的全軍的2倍多。
亞歷山大的3萬步兵、5000騎兵,是如何打敗528.322萬的大軍的?大家猜去吧。
3.5萬人,即便是追殺500萬頭豬,也會累死3萬人!
常言道,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我們把戰損比可以調整為:殺敵一千,自損一百。那么,消滅500萬波斯軍隊,亞歷山大的軍人至少損失了50萬人。
50萬軍人,在那個年代,是一個恐怖的數字。
如果亞歷山大東征、希臘化都是真實存在過的話,那么,亞歷山大的軍隊人數一定遠遠大于50萬人。
我們繼續推導。
我們知道,亞歷山大東征前,已經占領了希臘半島,是以整個希臘半島為物質后方和智慧基地,進行東征的。
據希臘偽史,亞歷山大帝國國土面積多達550萬平方公里;隨著亞歷山大大軍的征服,和后來“希臘人”約300年的統治,希臘文明深深扎根并改變了這片土地,并且傳遍已知世界。這里的文學藝術比如壁畫、雕塑等等,和人們的衣食住行,統統都“希臘化”了。
據此,毫無疑問,亞歷山大東征時,每攻占一個地方,一定留下一些希臘官兵駐守,鎮壓抵抗分子,實現統治。同時,大量移民,對當地人實施文化改造。
我們假設,按平均每1000平方公里設置一個“縣”進行治理,平均每個縣駐軍一個連:90人。皇軍是少了點,但是,不要緊,可以就地征召、訓練偽軍嘛!
那么,550萬平方公里的亞歷山大帝國,全部皇軍的駐軍人數為:
550÷0.1×90人﹦495000人
50萬人。
由此可知,亞歷山大東征大軍的總數是100萬人,其中,50萬戰死,另有50萬活下來完成“希臘化”的任務。(假設,打完仗,完成對統治區的部署之后,亞歷山大只保留可忽略不計的貼身衛隊)
依靠這50萬名武夫,是不能實現希臘化的。
據國內某些專家說,中國的秦皇陵的兵馬俑,就是在希臘雕塑家的指導下完成的。如此高大上的“希臘化”,必須由高大上的希臘專家來具體推動。
因此, 亞歷山大大帝還帶了大批文官----亞里士多德親自培訓出來的文官,隨軍行動。每征服一個地方,就分遣他們負責接收管理,并傳播希臘文化。
我們假設,平均每個縣派遣了20名的文官,那么,550平方公里土地,大約需要10萬名文官。
以上三項相加為110萬人,這才是亞歷山大東征大軍的真實人數。
亞歷山大僅依靠這110萬人,能否完成東征大業呢?
答案是:遠遠不夠。
常言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古今中外的戰場上,后勤人員都遠遠多于一線作戰部隊。
假設亞歷山大東征前線的官兵人數是40萬人;再假設每1名前線人員,配備3名后勤人員,那么為40萬人的前線部隊供給給養的人員為:
40×3﹦120萬人
于是,亞歷山大東征時的青壯年男子為:230萬人。
這是怎樣的壯觀景象啊!
我們知道,打仗是最燒錢糧的。1名軍人,至少需要4名壯勞力來支撐:或者種地,或者打漁摸蝦,或者養牛養羊,或者制造武器,或者教書育人,或者玩政治法律,或者組織軍事訓練,以確保前線的物資供應、兵員補給,確保老弱婦幼的生活所需。
因此,希臘本土的壯勞力為:
230×4 ﹦920萬人
由此推算,亞歷山大東征前夕,希臘的成年男人數量為:
230萬+ 920萬﹦1150萬人
以平均每戶5人計算,希臘共有
1150萬× 5 ﹦5750萬人
當今希臘才1000萬出頭的人口,二三千年前的希臘有5750萬人!
你以為多嗎?希臘偽史就是這樣!根據《伯羅奔尼撒戰爭史》推算,古希臘人口便是四五千萬人。參閱:《13、修昔底德:雅典人口100萬,古希臘人口4500萬》
沒有十分荒唐,便不是古希臘史。
三、實現“希臘化”,希臘需要對外移民多少?
有國內專家說,指導秦始皇陵兵馬俑的制造的希臘專家,來自于一個叫做“巴克特里亞”的“希臘化王國”。
據希臘偽史,凡是亞歷山大占領的地方,包括每一個犄角旮旯,都被希臘化了。
據此,顯而易見的是,大批的希臘人移民到了占領地區,即所謂殖民。
要想對殖民地實行“希臘化”了,希臘移民必須具有相當的規模。
我們依然假設,平均每1000平方公里有500戶希臘人定居。
500戶移民,真心不多,因為主要官員、士兵、老師、醫生、文學家、畫家、雕塑家等等,都得從希臘人產生;先進的金融業、工業、農業、商業,都得依靠希臘人;防止、鎮壓反叛者,更得依靠希臘人。
那么,實現550萬平方公里土地的希臘化,必須從希臘移民的戶數為:
550÷0.1×500戶﹦2750000戶
假設每戶5口人,從希臘移民人口數量為:
2750000戶×5﹦13750000人
當今希臘人口才剛過1000萬,古希臘竟然一次性遷出了1375萬人?
你以為多嗎?希臘偽史就是這樣!老早老早,希臘人便在地中海沿岸、黑海沿岸開辟了無邊無際的殖民地,移民無數。
根據希臘偽史,古希臘除了無休止的大規模移民,還天天相互屠殺,大規模死人。
古希臘的女人每個月生一個孩子,也無法滿足希臘偽史的人口需求。
四、巴克特里亞王國----夢話中的王國
據希臘偽史和國內的專家說,塞琉古王國建立后,位于當今阿富汗一帶的希臘人鬧分裂,于公元前3世紀中葉,在這里建立了一個奴隸制國家,首都巴克特拉(今阿富汗巴爾赫)。這便是巴克特里亞王國,又稱“中亞希臘王國”。
希臘偽史中的“巴克特里亞王國”疆域
西漢時西域都護府
某些國內的專家說,這個“希臘化”王國大大影響了中亞地區。近年來,在中國新疆,甚至甘肅,無論挖出個啥古董,只要看起來挺不錯,就會被宣傳是希臘化的產物。如今,“希臘化”到了中國腹地,連秦始皇的兵馬俑都是在希臘人指導下做成的。
洋人不認識中國字,瞎吹吹,我們當做下酒的作料。
國內專家們不讀或者讀不懂中國書,那就不好玩了。
我們知道,張騫出使西域的目的地,是大月氏。漢朝人對這里也最熟悉,最了解。
“巴克特里亞王國”,就是大月氏國的地盤;大月氏占領前,這里叫做大夏。
大月氏是被匈奴打敗后,從中國跑出去,占領大夏后,以此為基地,大肆擴張,最后,把印度也給滅了。
于是,問題來了。西洋專家、國內專家說,大夏就是希臘人的巴克特里亞王國。
如前所述,漢武帝以來,中國有無數使臣抵達這里。那么,在中國史籍中,大夏,是怎樣一副模樣?
《史記》:
“大夏在大宛西南二千余里媯水南。其俗土著,有城屋,與大宛同俗。無大長,往往城邑置小長。其兵弱,畏戰。善賈市。及大月氏西徙,攻敗之,皆臣畜大夏。大夏民多,可百余萬。其都曰藍市城,有市販賈諸物。其東南有身毒國。(張)騫曰:“臣在大夏時,見邛竹杖、蜀布。問曰:‘安得此?’大夏國人曰:‘吾賈人往市之身毒。身毒在大夏東南可數千里。其俗土著,大與大夏同,而卑濕暑熱云。’”
東漢的班固在《漢書》中說:
“大月氏國,治監氏城,去長安萬一千六百里。不屬都護。戶十萬,口四十萬,勝兵十萬人。東至都護治所四千七百四十里,西至安息四十九日行,南與罽賓接。土地風氣,物類所有,民俗錢貨,與安息同。……大夏本無大君長,城邑往往置小長,民弱畏戰,故月氏徙來,皆臣畜之。共稟漢使者有五翕侯……凡五翕侯,皆屬大月氏。”
《后漢書》:
“天竺國一名身毒,在月氏之東南數千里。俗與月氏同,而卑濕暑熱。”
這涉及到了大夏的各方面,歸納起來便是:
1、大夏的人口,多達十萬戶,可謂人煙稠密。
2、大夏的風俗,與大宛、安息、印度差不多。
3、大夏的貨幣,與安息相同。
4、大夏人善于經商,經濟繁榮。
5、大夏人柔弱,不喜戰爭。
6、在被大月氏征服前,大夏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更沒有統一的君主,而是各個城邑有自己的頭領,實行自治。
從這些信息中,可能找到“希臘化”的半點影子?
鼓吹“巴克特里亞”的專家,可否回答以下問題:
1、有多少希臘人定居于此?如果要實現對10萬戶大夏人的“希臘化”,那么,希臘人決不會少于5000戶,即在大夏至少有2.5萬希臘人。那么,這么多希臘人在哪兒呢?大月氏征服前,大夏沒有君主。難道是希臘國王聽說大月氏要來事先逃跑了?難道是希臘國王踐行民主政治主動退位了?難道大月氏占領大夏之后數以萬計的希臘人都升仙了?他們為什么不起兵反抗大月氏人的封建專制?在古代,5000戶人家不是一個小數目,竟然活不見人,死不見尸,他們是如何實現“希臘化”的呢?
2、希臘人的風俗與印度是一樣的嗎?大夏的風俗與印度差不多。假如大夏的風俗是“希臘化”的結果,那么,廣土眾民的印度風俗,該是誰影響的結果呢?難道在廣袤的印度次大陸有百萬希臘人定居?他們在哪里呢?難道又是活不見人死不見尸“希臘化”?
也許,印度人光腳丫子滿街跑,可以算作“希臘化”的證據。也許,印度人本來也是光屁股的,由于后來受大月氏人的影響,才重新穿上衣服。
3、“巴克特里亞王國”金幣銀幣,真的存在過嗎?
大夏的貨幣,與安息相同。難道安息的貨幣上是希臘人的頭像?難道安息每一代國王都腦袋有病,統統選擇一對希臘人夫婦做為新貨幣的頭像?據說,大夏的貨幣上是“希臘文”,難道安息的貨幣上也是“希臘文”?
關于貨幣,這里的情況是這樣的,《漢書·西域傳》(《史記》同):
“自宛以西至安息國,雖頗異言,然大同,自相曉知也。其人皆深目,多須髯……其地無絲漆,不知鑄鐵器。及漢使亡卒降,教鑄作它兵器。得漢黃白金,輒以為器,不用為幣。”
按照希臘偽史及其偽歷史地圖,對照西域都護府地圖,可知,“自宛以西至安息國”這一廣大地區,要么是“巴克特里亞王國”的一部分,要么與之為鄰居。“希臘人”必須經過這里,才能進入中國的新疆。
“自宛以西至安息國”這一廣大地區,人們不會鑄造鐵器、兵器(換句話說,這里尚未正式進入金屬器物時代)。直到與漢人接觸之后,才學會鑄造鐵器、兵器。然而,這里的人們在得到漢朝給他們的黃金、白銀之后,他們都用來制作器物,因為,他們不知道金銀可以用作貨幣。
據希臘偽史,希臘人動輒使用幾十數百噸的白銀,滿世界的買東西。為了確保希臘金幣、銀幣通行于歐、亞、非三大洲,希臘人每天都安排有成千上萬的工人,用“希臘打壓法”一枚一枚地敲打,每天敲打出大小輕重不同、圖案文字各異的千百枚金幣、銀幣。每名工人每天能敲出幾枚銀幣,這里姑且不論。
據希臘偽史,“巴克特里亞王國”的希臘人也是如此,用“希臘打壓法”,敲打出了這國王那國王的無數銀幣,通行于國內,并在周邊地區大搞商業文明。
“巴克特里亞王國”金幣
“巴克特里亞王國”銀幣
果真如此的話,那么,請問:
第一,在“自宛以西至安息國”的廣大地區,真的有希臘金幣、銀幣流通過嗎?
第二,這里的人們不知道金銀是貨幣,為什么?
第三,希臘人是如何在這里進行貿易的?
這里的人,不知道金銀是貨幣,那么,希臘人是如何統治這里、影響這里的?
某些專家在中國大地找到的“希臘化”,只能是謊話,鬼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