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濁固本丸,出自明代醫家虞摶所著《醫學正傳》。
清熱利濕,固腎健脾。
腎元不堅固,由于腎主水,就如水壩不固不能抵擋同樣不健運的胃中濕熱,眼睜睜看著濕熱滲入膀胱,引起尿頻尿濁、遺精。
以小便混濁、遺精、神疲腰酸、苔膩為辨證要點。
治濁固本丸組成:
蓮花須(60克)、黃連炒(60克) 白茯苓(30克)、砂仁(30克)、益智仁(30克)、半夏(湯浸七次,去皮臍)(30克)、炒黃柏(30克)、炙甘草(90克)、豬苓(76克)。
各味大將起到的功效:
其一,精濁多因濕熱與痰而起。
黃連黃柏除濕熱。
二味均苦寒,均能燥濕,并以黃連瀉心火,黃柏瀉腎火而清熱。
白茯苓和豬苓利濕的功效很搶眼。
二味均甘淡平和,茯苓能守五臟真氣,其性先升后降,健脾利濕。
豬苓利尿治水腫,凡水濕在腸胃、膀胱、肢體、皮膚者,均可用豬苓,效果好的不得了。
半夏除痰。
其性辛散溫燥,入脾胃兼入肺經,燥濕健脾、和胃止嘔的功效不錯,化痰濕之效更奪目。在治各種痰癥方面表現一流。
其二,濕熱多由于郁滯不通。
砂仁益智仁辛溫利氣,固腎強脾,既能散留滯之氣,又能調和黃連,黃柏之寒。
砂仁補肺醒脾,養胃益腎,理元氣,通滯氣,是化濕開胃,溫脾固腎止瀉的好手。既可從源頭上化開濕滯,又可從下一站扭轉局面。
益智仁溫脾暖腎,固氣澀精。以暖寶寶的身份,為脾腎注入陣陣暖流,讓其握緊手中的錢財(精氣)不流失。并配合砂仁化開濕滯。
其三,蓮須以其澀,是秘澀精氣的要藥。
蓮須搖曳,最善讓心腎握手言和,水火相濟,陰陽互補。又心血可充養腎精,腎精又能化生心血,從而精血相生,并以其澀,將精氣保存穩固起來,治男子腎泄,女子崩帶是好手。從終端阻止尿頻尿濁、遺精的產生。
其四,炙甘草利中而補脾胃。既從源頭阻止濕熱的產生,又調和眾藥,引其直達病處獲得勝利。
本方臨床常用治慢性腎炎蛋白尿。
用法:
上藥為細末,蒸餅為丸。每服6~9克,每日2~3次,空腹和酒或開水送服。亦可用飲片作湯劑煎水后服用,各藥用量按常規劑量酌減。
如見小便混濁、白如米泔、凝如膏糊者,可加草薛、薏苡仁,下元虛冷者,加烏藥、小茴香,兼小便淋瀝者,加車前子、澤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