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伴侶與私有
不時會聽到有的夫妻間述:“我不是你的私有物品”、“我不是你的私人財產”、……等等話語。
閑靜之時,就想,是這么回事嗎?細思下來,總覺得此類話語似乎有理,又似乎有什么缺陷。
是呀,人不能為物品或財產什么的。可私有的的確確是的。
私有的物品或財產,是可以外借、轉讓、甚至拋去的。可私有的人能嗎?肯定不能,至少在常態下不能。
如果上述話語換成“我不是你的私有的人”或“我不是你的私人的人”…… ,誰還會理直氣壯地述出呢?
除非其不理解婚姻愛情之專屬性與排他性,或者已經置身于婚姻之外。
所以,婚姻中的伴侶間,誰也不是誰的私有物品,同樣也不是誰的私人財產。而是私有的人。并且比私人物品財產還要私人得多。
就私有財物而言,錢,少起1元,多至數n元;物,小起一針一線,大至愛車住房……,在一些情形下,是可做得到共有乃至公有的。
而作為婚姻中私有的人,無論身體還是思想,一旦與情愛相關,想必常規下是不得共有乃至公有的。
這或許可以算作小三女/大三男、二奶/二公、情人等被世嗤之以鼻的其中原因吧。
因此,婚姻中的人,得用超越對私有財物的愛不釋手去對執手之伴,當用勝過對私有財物的不舍去待并肩之侶。
既然人不是物,婚姻伴侶要記住的就是,需不時提醒自己,注意呵護予伴,隨時關愛予伴,堅持包容予伴,不懈專注予伴,好好用心予伴,不舍私有之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