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使《空間醫學》讓更多的人健康起來,轉起!!
小方治病是郭志辰大夫在數十年臨床實踐,對古老傳統中醫的挖掘及自身修煉的基礎上發明的。中藥小方是郭志辰大夫空間醫學的核心內容,是對中國和世界人民的偉大貢獻 !
小方基本用藥為:公英,獨活,九節菖蒲,桔梗,厚樸,香附,浙貝,用量為1-7克,根據辯癥施治靈活應用. 這才是真正的空間醫學。空間醫學最原汁原味的還原,也是對郭老的致敬 !
《空間醫學》創始人郭志辰老師對人類的健康事業貢獻卓著,仙逝五年,每年的祭奠活動,來自世界各地的幾千名追隨者來到河北正定——千人叩首,郭老是現代醫圣---當之無愧!
現代醫圣郭志辰老師創始的《空間醫學》是為了人類醫學進步的醫學,是偉大的醫學,是讓億萬患者能夠擺脫疾病痛苦的醫學,是讓億萬大眾健康長壽的醫學!
《空間醫學》有什么價值?
1、打通任督二脈,疏通全身經絡,而經絡又是運行氣血的通道,經絡通了,氣血自然就通啦
2、疾病預防、亞健康調理、健康長壽的民間絕學
3、增加精氣神、改善睡眠、調理腸胃、排出毒素
4、很多疑難雜癥的救星(見創始人介紹)
哪些人適合當《空間醫學》傳播者?
1、立志為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看不好病”而努力付出者
2、關愛父母健康、關愛家人健康、關注個人健康,愿意付諸行動者
3、空間醫學蘊藏著巨大財富,致力于挖掘寶藏者
《空間醫學》是什么?
《空間醫學》是由東漢末年程高提出的、現代醫圣郭志辰實現的,能夠調理陰陽平衡的整體醫學,核心是十六字箴言:清除污染、疏通河道、能量搬家、公轉暢通。
著名中醫專家羅大倫著書《陰陽一調百病消》通俗易懂地說明了中醫的最高境界是調理陰陽平衡。
可以用一杯水來類比人體陰陽平衡狀態:
1、滿杯溫水:高水平陰陽平衡
2、半杯溫水:低水平陰陽平衡
3、滿杯涼水:需要加溫扶陽
4、半杯涼水:先加溫扶陽,再添水滋陰
5、半杯熱水:先添水滋陰,再加溫扶陽
溫乃人體常態,熱則過,寒、涼則不及。滿則正,半則虛。故辯證體質狀態,溫熱寒涼需具體對治,以至于“中和”,這就是中醫治病養生的道理。
什么是整體醫學和局部醫學?還拿水舉例,一看就懂!
1、局部醫學:涼水加熱成溫水,熱水加冰成溫水
2、整體醫學:涼水加熱水成溫水,熱水加涼水成溫水
《空間醫學》是調理陰陽平衡的整體醫學的依據是什么?
1、公轉暢通:加強任督二脈的貫通(道家小周天),使人體的諸陰經(五臟之經絡)諸陽經(六腑之經絡)協調統一運行,促進全身經絡暢通。公轉貫穿了人體的四大空間(上焦、中焦、下焦、外焦),是動力體系的超級鏈接,帶動四大空間能量的流動,將瘀滯的高能量自然消散。
2、能量搬家:高能量向低能量流動才能保障公轉暢通。《內經》講:聚則成形,散則成風。可見一切有形的物質積聚都與能量的集結有關,要想化解物質的積聚,必須化解能量的集結。能量從高的地方向能量低的地方搬家,人體能量的大循環能夠帶動人體整體運行。空間醫學小方用藥就是能量搬家,從運行的起點到運行的終點,每一味藥在能量搬家的過程中,使能量匱乏之處和壅滿之處轉移變動,達到能量平衡。
3、疏通河道:地球70%是水,人體70%是水。地球上的水不均衡,有旱澇災害。人體內的水代謝出現問題,健康出問題。疏通黃河的河道,需要小浪底大壩開閘放水,沖刷河道。人體內疏通河道,需要至實至虛、清降清升(文字多-略),應用水自身的沖刷力化解瘀滯。天人合一,人是小宇宙,人體內烏云密集(如同河道淤泥淤積),則能量阻滯,引起疾病。所以必須要清除河道中的障礙物,有一個流動的暢通空間,達到-人體健康(流水不腐)。
4、清除污染:自然界污染的空間,如京津冀的霧霾,只有等到刮風,才能消散。人體內的霧霾,通過至實至虛、清降清升達到能量搬家、公轉暢通,在人體內起風,霧霾消散。
《空間醫學》創始人介紹
郭志辰:著名中醫師,河北省石家莊市人,中國河北省正定縣康復理療院名譽院長、醫術總監,香港智能保健學會名譽會長,加拿大綜合醫學研究院終身名譽教授,中國醫學基金會腫瘤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
9歲學醫,16歲行醫。1993年10月,創建了郭志辰修養院,十幾年來,接納國內外疾病患者10余萬人次。40余年的臨床經驗,使無數瀕臨死亡的患者獲得了第二次生命。1997年,《世界傳統醫學大系》副總主編。1998年2月,世傳統醫藥科技大學客座教授。1998年4月,主持召開“大團結大團圓盛會”,與會者逾萬人,會上為200余疑難病康復者佩帶紅花。美國公眾文化教育電視臺(PBS)編導蓋瑞和加拿大廣播電臺著名主持人麥克·摩根先生進行了實地采訪。2002-2003年,多次赴香港講學。2005年2月,提出 “人體空間醫學”理論,北京部分醫學專家參與了認證工作。專家們認為,人體空間醫學的探索是人類醫學有史以來的新舉創,為人類今后醫學研究開辟了一條新途徑。 2005年11月,以傳統中醫舌診為基礎,開創出“電腦舌診法”。同時推出“小方治療疑難雜癥”的方法,為百姓切實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看不好病的老大難問題。2006年5月,赴加拿大埃德蒙頓參加“自然健康產品和北美替代醫學”研討會并獲得學術論文一等獎,被加拿大綜合醫學研究院特聘為“終身名譽教授”。2007年1月,其所領導的正定康復理療院被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設立為“康復理療基地”。
郭志辰的著作如下:
1989年《動意功》冀出內準字(1995)第046號
1991年《動意功必讀》復旦大學出版社 1991年8月第一版,1996年6月第七版
1992年《智能醫學》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8年3月第二版
1994年《郭志辰治病手勢圖》吉林大學出版社 1994年10月第一版
1994年《郭志辰治病手勢圖》吉林大學出版社 1994年10月第一版(英文版)
1999年《智能醫學續編》花山文藝出版社 1999年2月第一版
1999年《智能醫藥學》花山文藝出版社 1999年2月第一版
2003年《動意功》臺灣良辰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2003年第二版
2004年《智能醫學》臺灣良辰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2004年第一版
2004年《新西游記》臺灣良辰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2004年10月第一版
2005年《新黃帝內經之養生不如養性》臺灣良辰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2005年5月第一版
2005年《空間醫學》臺灣良辰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2005年8月第一版
2006年《菩提百草園》臺灣良辰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2006年6月第一版
2007年《人體空間醫學探索》中醫古籍出版社 2007年8月第一版
2007年《郭氏舌診與用藥》中醫古籍出版社 2007年8月第一版
2012年《空間醫學實修大全》臺灣良辰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2012年第一版
“小方”治療癌癥探討
“小方”治療癌癥調整人體公轉為治療癌癥之根本出發點。
“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后腦髓生”,精是物質之精,精微物質運行的通道是任督二脈,公轉聯系了任督二脈,是人體物質能量運行之本。
在公轉過程中,空間能量過高的部位自然得到調整,從而減輕對細胞群的壓力,促使細胞內部物質與細胞外部能量相互轉化,使得細胞功能得以恢復。
目前,對于癌癥的治療,筆者采用的是“小方”,經臨床實踐證明,“小方”能夠調整人體公轉,對于癌癥的治療有著切實的效果。所謂“小方”,就是以獨活、公英、當歸、佩蘭、香附、桂枝六味藥為基礎,從中選取三四味,每味藥的用量在1克至7克之間,組成“小方”,促進和推動人體公轉的運行。
【摘要】本文提出,癌癥姓瘀不姓毒、癌癥的轉移并不可怕,并提出治療癌癥的新原則和新方法,即公轉暢通和“小方”。同時提出,治療癌癥必須提升藥物的價值,癌癥的治療不宜用大方、解毒方。癌癥的治療,主張不手術、不化療、不介入和嚴格控制輸液量,針對癌癥后期胸水和腹水的治療也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關鍵詞】癌癥;癌癥的轉移;公轉;小方;藥物價值,熏蒸
癌癥是人類的大敵,認識癌癥、治療癌癥是每個醫務工作者的職責。筆者在多年臨床觀察與實踐的過程中,對癌癥的病因、轉移規律、用藥規律進行了研究和探索。對癌癥的治療,主張不手術、不化療、不介入和嚴格控制輸液量,也不提倡應用解毒的方法,而是應用小方來調整人體公轉①,恢復正常生理功能
一、癌癥姓瘀不姓毒
癌癥是能量物質之瘀,而非毒也。所謂毒,是瘀之甚也,或血、或濕,舌苔厚膩,內熱之極也。
筆者認為,人體內部能量在某處形成積聚,空間②能量濃度增高,對該部位細胞群造成的壓力過大,影響該部位細胞群運動,使得細胞無法正常開合,物質積聚在細胞內,無法與細胞外部能量相互轉化,導致癌癥形成。
癌癥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即隱形期、成像期和變化期。
隱形期時,人體空間某一部位能量的濃度發生改變,導致影像的產生,這種影像通過目前的科學儀器無法檢測,但已經影響到細胞及細胞群的運動,只是沒有形成器質性病變。成像期,空間的影像轉化為器質性病變,影響到相關經絡“氣”的運動,氣血運行受到阻礙。通過現代儀器可以檢測出來,西醫稱之為癌癥的早期。變化期,即西醫所講的癌癥的中期和晚期,往往伴有轉移或者擴散現象。
二、癌癥的轉移并不可怕
細胞運動之時,空間能量物質進行著清升濁降之運動。癌癥產生,則清升濁降運動受阻。原發癌部位能量運動的出口是癌癥的轉移之地。所以,癌癥轉移并不可怕,轉移與否,治療方法均一致。筆者認為,癌癥的轉移,不是癌細胞的轉移,而是高能量的輻射,這種能量輻射導致不同部位發生癌變。同時,在臨床實踐過程中發現,癌癥的轉移是有一定規律性的,這種規律性與能量運動的特點密切相關。人體內部能量總是從高到低運動,高能量向低能量流動。中醫所稱“我侮”和“侮我”,五行中相生、相克之關系,都與能量運動的特點密切相關。同時,人體能量的總體運行遵循公轉路線,癌癥轉移與公轉的方向一致,總是向本部位能量運行的出口方向轉移。臨床可見胰頭癌轉肝,直腸癌轉肝,胃癌轉肺,肺癌轉胸椎,多發性腫瘤的轉移也是遵循這一規律,而沒有逆向轉移的。
三、“小方”治療癌癥
調整人體公轉為治療癌癥之根本出發點。
“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后腦髓生”,精是物質之精,精微物質運行的通道是任督二脈,公轉聯系了任督二脈,是人體物質能量運行之本。
在公轉過程中,空間能量過高的部位自然得到調整,從而減輕對細胞群的壓力,促使細胞內部物質與細胞外部能量相互轉化,使得細胞功能得以恢復。目前,對于癌癥的治療,筆者采用的是“小方”,經臨床實踐證明,“小方”能夠調整人體公轉,對于癌癥的治療有著切實的效果。所謂“小方”,就是以獨活、公英、當歸、佩蘭、香附、桂枝六味藥為基礎,從中選取三四味,每味藥的用量在1克至7克之間,組成“小方”,促進和推動人體公轉的運行。
四、治療癌癥必須提升藥物的價值
提升藥物的價值就是拓寬藥物的應用范圍。
拓寬藥物的應用范圍,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打破藥物的歸經,藥物發揮作用的范圍是從起點到終點的整個人體空間,并非只在歸經之處發揮作用。二是藥量的大小不同,藥物的濃度不同,藥物發揮作用的范圍和程度就會有所區別。經多年臨床實踐,筆者從諸多的本草之中篩選出六味無毒、無副作用的藥物,用其改變人體功能,達到治療的目的。這六味藥是:公英、獨活、香附、桂枝、佩蘭、當歸。
舉例來說,傳統本草認為,公英,具有清熱解毒、消癰散結、利濕通淋的作用,歸肝經、胃經。筆者認為,公英的作用范圍,下起會陰,上至背部外焦區域,用量可以在1-7克之間。用量小,則味淡,可散,在人體內部無孔不入,是治療癌轉移的首選藥物;用量大,則味濃,可補,且補而不滯,無副作用,是補中的上品,勝于黨參與黃芪。
五、癌癥不宜用大方、解毒方攻下
大方者,動臟腑經絡,其味濃,動則力緩,其邪勝,動則乃塞其路,故而不通,大病難愈。
小方者,以柔克剛,疏而散之,公轉化之,變廢為寶。補不留形,散不丟精,活不致滯,化滯為活。開路為綱,先天行之,后天補之,功能調之。
空間高能量的積聚形成癌癥,能量的積聚程度決定癌癥的嚴重程度,能量密度越大,癌癥越重。解決的方法,疏散能量,降低密度,才能恢復細胞運動。疏散的過程中,要循序漸進,不可急于求成。
大方,藥量大,藥味濃,氣味重,在人體內部空間走動緩慢,往往積聚在人體下部空間,易淤滯,不易疏散,而影響下焦的通道,在散淤的過程中,下焦空間不能容納所疏散的能量物質,所以疾病難愈。
小方,藥量小,藥味淡,氣味輕,在人體空間走動迅速,歸于公轉。公轉的過程,即是進行全身調整,是關鍵的關鍵。在公轉過程中,高能量在運行中自行參與混化、異化,自然得到消散。人體沒有邪氣,所謂的邪氣,是正氣之聚也,邪氣散開,就變為正氣,變廢為寶,也就是能量的再利用。筆者認為,所謂的“毒”,為濕勝、淤勝、熱勝或淤而不行。所謂的“滯”,可能是燥勝而無津,也可能是濕勝而阻經。“毒”和“滯”的問題都可以通過公轉加以解決。
公轉體現了中醫“八法”的運用,以“補”來講,黃芪之補,宜形成淤滯,黨參之補,宜形成淤熱,應用公英的味濃推之,起到推而散的作用,雖可能出現咽干等熱象,但隨著藥物的消散,其熱自退,補而不滯。
應用小方的過程,還要注意兩點,一是要看肺部的壓力如何,因為肺與大自然相吻合,大自然含有自然先天之氣,是生腎之本(金生水)。筆者認為,胎兒時期的先天是腎,出生后的先天是肺,這就是先后天八卦之不同。小方治病,以至上為突破口,這樣,才能使功能得到調整。一是要看能量的出口,疏散能量,要打通前路,為后方的能量開路,避免在疏散的過程中形成其他地方的堵塞。這也是“小方”與“大方”治病的根本不同之處。
六、去掉病名,參考癥狀,尋找病因
癌癥之聚,往往聚于成病之處前方,并非成病之處。人體病之所在,異于病因之所在,例如咳嗽,其病在肺,其因在外焦(太陽區域),若單純治肺,則療效差矣。
人體得病的原因,往往不在病變之處,而在病變之處的前方。比如說乳腺癌,可能跟胸部能量過高有關,也可能是因為背部能量過高引起。調整人體公轉,實質就是為高能量尋找疏散口,胸部能量過高依循公轉路線,在背部為能量尋找出口。如果背部能量也過高,那么就要首先疏散背部的能量。出口找到了,能量就有了疏散的通路。同時,胸部的能量運動還需要推動力,這個推動力來自于下焦能量向上運動的動力,這樣,一推一散,高能量自然得到解決。暢通公轉運行,就是為高能量積聚的部位尋找出口和動力點。把握了這一原則,就可以不受病名的約束,舉例來說,乳腺癌、肺癌、食道癌,名稱雖然有所不同,但病因都在于外焦區域背部能量過高,長時間得不到疏通。
七、不手術,不化療,不介入
小方治病,秉持中醫整體之觀,人為一整體,癌亦為生命有機體之組成,宜“善待”之,轉化之,疏導之。
如果從物質的角度入手,實施手術切除或化療,“有形”部分得到根除之后,雖然可以解決暫時的問題,但往往還會復發或者轉移,因為空間高能量的積聚得不到疏散,“無形”的能量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無形”的能量仍將影響和改變 “有形”的物質實體.
八、癌癥后期不提倡液體療法
人體要有充分的動力,才能使細胞消化吸收,新陳代謝才能正常。應保障患者后期人體的動力,努力挽救生命。
輸液,細胞外的液體進入細胞內,是增加人體的物質,人體的物質增加,就需要增加空間的活力,特別是要增加心臟的動力,但癌癥后期,由于患者通常身體虛弱,細胞運動的原動力不足,升降浮沉失調,即便是補充液體,細胞也沒有足夠的運動動力將其消化和吸收,液體只能是停留在細胞內部,無法正常轉化為細胞外部的能量,所以很多患者輸液后出現浮腫、腹脹的情況。
癌癥后期,一方面可以通過小方進行調整,同時可以輔助其他治療手段,比如火灸療法、靜養療法。火灸療法,通過藥酒作用于人體的某幾個關鍵部位,借助藥酒在燃燒過程中釋放的味與熱,同時輔以按摩師手法的運用,打開人體能量的出口,加速能量的啟動和發散運動,促進人體公轉的運行,與小方的治療原理相同。靜養療法,通過按摩師點按膻中、晃足等手法的運用,啟動人體內部能量運動,使其進行自我調整,外靜而內動,在靜養中達到治療的目的。
九、癌癥腹水、胸水的治療方法
腹水者,乃水積而不化,上無透氣之處,下無助水之力,水淤腸胃之間而不化,抽水者水再生,只有上有透氣之處,下有化水之里,腹水乃愈。
正常情況下,能量在人體內部以“水汽”的形式存在,類似“氤氳”狀態,物質與能量相互轉化正常,人體內部猶如晴朗的自然空間,空氣潤而不燥。若高能量長期積聚,無法與物質相互轉化,人體空間得不到凈化,水氣濁度過大,導致腹水、胸水的產生,常言道:流水不腐,戶樞不蠹,道理與此相同。
熏蒸頭部,使積聚的水液重新參與“氣化”運行,同時打開能量運行的出口,釋放人體內部多余的能量。能量是人體之寶,通常情況下,使其在運動中加以更新和替換,但腹水、胸水多出現在癌癥晚期,給治療帶來更多的困難,此時可以通過打開人體內部能量通路的辦法加以疏散,對控制胸水和腹水有良好的療效,也為癌癥的治療爭取了時間。
注釋:
① 公轉是人體內部能量的大循環,公轉將人體任督二脈相聯,并逆轉周天運行,其具體路線是:能量從會陰上行,經丹田、肚臍、中脘、膻中、天突,到達百會,向后方下行,經風池、大椎、胸椎、腰椎、尾椎,過尾閭至會陰,再轉向前上方運行。公轉暢通是關系人體健康的重要因素,保證公轉暢通是治療人體疾病的根本出發點。
② 筆者認為,人體內部并非實體,而是同自然界一樣,存在空間。空間無處不在,無所不有,細胞與細胞之間、臟腑與臟腑之間都存在空間。人體可以分為四大空間,即上焦、中焦、下焦和外焦。能量在這四大空間內循環往復運動,遵循公轉路線。
重要提示:小方治病是郭志辰大夫在數十年臨床實踐,對古老傳統中醫的挖掘及自身修煉的基礎上發明的。中藥小方是郭志辰大夫空間醫學的核心內容,是對中國和世界人民的偉大貢獻!
小方基本用藥為:公英,獨活,九節菖蒲,桔梗,厚樸,香附,浙貝,用量為1-7克,根據辯癥施治靈活應用.
由于趙剛老師在空間醫學創始人郭志辰先生身邊跟師多年 ,本課程是對郭志辰老先生所創立的空間醫學最原汁原味的還原,也是對郭老的致敬,課程臨床實用價值極高,值得深入學習和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