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的真諦
劉建始
一、魅力語文
在閱讀課上, 進行到交流的環節, 同學們暢談著各自的閱讀心得。突然,
一個女生站了起來。
“老師我能問您一個問題嗎?”
“你說。”
“什么是語文?”
這還是第一次有學生問這樣的問題呢, 老師說: “你問得非常好, 這說明
你在思考, 老師的回答如果還不夠充分, 你可以把你的想法寫一寫……”
于是《魅力語文》這篇隨筆就誕生了。雖然學生的文筆有些稚嫩, 對于
語文的理解也很膚淺, 但我們感受到學生的隨感隨記, 隨感而發, 隨手下筆,
并能在隨手下筆的文章中, 流露自己對于語文真實的認識、深刻的思考、真
切的感悟。這正是如何引導學生學習語文的真諦所在吧……
語文, 人文社會科學中的一門重要學科, 是人們相互交流思想的漢文及
漢語工具。同時, 語文既是語言文學規范的實用工具, 又是文化藝術。而在
我看來, 語文更是用來積累和開拓精神財富的一門非常有魅力的學科。
語文叫做語言文學或語言文字。語言和文學是我們抒發感情, 表達喜怒
哀樂的方式。語文教我們做的其實是兩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用語文或文字表
達自己的喜怒哀樂, 對事物的看法, 對世界萬物的認知。將自己聽到、看到
或想到的事物準確地表達出來。語文教我們的第二件事就是通過別人的語言
或文字準確的理解, 以達到明白別人的心意、想法以及弦外之音。
對語文學習感興趣, 就為你的語文學習奠定了最堅實的基礎。無論做任
何事, 興趣是最重要的。兩千年前的“文圣”孔子就曾說過“ 知之者不如好
之者,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正說明了“好”、“樂”是一個人對某種
事物的追求, 可以說是精神的支柱。換句話說, 語文是教我們如何讀與寫,
如何聽與思的, 只有這樣, 我們才能更好地認識自我, 認識生活, 認識世界。
因此, 可以說學好語文是我們人生做好一切的基礎, 如果語文學不好, 別的
學科肯定也不會學得出色。
其實, 學習語文不僅在學校, 更應該是我們一生應該完成的任務, 因為
我們在不同的時間、空間會遇到不盡相同的事物, 我們都應該學會在不同的
環境和條件下能聽懂看懂, 真正理解。學習語文的本質是看清社會, 分清社
會的是非, 明白什么是好是壞, 從而更好的指導我們的人生。
學習語文是一生的事, 我們的祖國文化悠久綿長, 積淀下來的語言和文
學數不盡數。唐詩宋詞, 戲劇元曲都屬于語言和文學。語文需要學習, 語文
需要積累, 語文要學習的東西太多太豐富了。
語文是有魅力的, 它像一個少女婀娜多姿; 它像山, 讓我們俯瞰大地;
它像海, 讓我們海納百川。語文是有魅力的, 它簡單又紛繁, 但又最純、最
濃。
學生想學好語文必須用感情學習, 必須有興趣, 興趣是快樂地學好語文
的基礎。學生雖然對語文學習的認識還顯稚嫩, 但是已經認識到讀寫聽說的
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學生已經知道學習語文是人一生的事情, 伴隨著人的成
長以及經驗的積累, 進一步認識生活、理解生活, 提高學習語文的能力, 可
謂活到老學到老。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 語文教學的任務就是致力于“學
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聽說讀寫能力”是“語文素養”的重要組成
部分, 而語文實踐能力的培養又有賴于行之有效的掌握與實踐, 這就是語文
學習的魅力所在。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 可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
但是學生憑著對語文學習的熱情及興趣, 在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 提升自
己的語文素養, 為自己的人生涂上一抹亮麗的底色, 在快速發展的經濟社會
中, 適應各種角色的需要。
學生“什么是語文”的提問, 值得我們語文教育工作者思考。有的語文
教師從事了多年語文教學, 從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 雖然天天在進行語文教
學, 但是語文教學的真諦何在? 有的語文教師在“工具論”下成為工具, 也
有的教師追求“人文論”, 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引領下, 忽視了語文教學
的專業性, 成為語文教學空洞的表演者。在其他學科教師面前留下了笑柄:
語文課誰都能教。還有一些語文教師內心深處充滿了困惑, 不知語文課怎么
上, 跟著感覺走, 走到哪算哪。缺乏專業性的語文教學, 則丟失了語文教師
的專業尊嚴。
學生學習語文苦, 教師教授語文難, 更談不上運用語文了! 這是不是語
文教學應有的狀態?
袁衛星老師的回答, 讓我們從藝術性角度去欣賞語文教學: “語文是炫目
的先秦繁星, 是皎潔的漢宮秋月, 是珠落玉盤的琵琶, 是高山流水的琴瑟,
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門, 是但求一字的數莖須; 是莊子的逍遙云游, 是孔子的
顛沛流離, 是魏王的老驥之志, 是諸葛的錦囊妙計; 是李白的杯中酒, 是曹
雪芹的夢中淚; 是執過羊鞭的《兵法》, 是受過宮刑的《史記》, 是名垂青史
的《四庫全書》, 是千古絕唱的詩詞曲賦……”
語文教育是一種精神體現, 一種生命活動; 是詩意人生, 是優美的意境,
對教師和學生要求很高。
語文是什么? 語文是一門以綜合教育為目的的課程, 和基礎教育的其他
學科一樣, 具有很強的專業性, 具有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一的特
點, 有其獨到的知識體系, 增長人的智慧和文化素養。盡管語文與歷史、哲
學聯系緊密, 具有很強的形象性, 但是我們不能忽視語文的知識性, 這也是
與其他學科的區別所在。。
二、語文學什么
王榮生老師在《“語文知識”是個什么樣問題? 怎么討論?》一文中指
出:
寬式: 語文知識是(1) 應該或已經納入語文課程與教學的; (2) 關于
語言和言語, 文章和文學的聽、說、讀、寫的事實、概念、原理、技能、策
略、態度; (3) 它有語感和語識兩種狀態。
窄式: 語文知識是(1) 應該或已經納入語文課程與教學的; (2) 關于
語言和言語, 文章和文學的聽、說、讀、寫的事實、概念、原理、技能、策
略、態度; (3) 在課程層面只包括與語感對舉的語識; 盡管從學習的結果,
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 既可以是語識的狀態, 也可能是語感的狀態。
通常情況下, 我們采用的是語文知識的窄式描述, 稱之為: “學校語文知
識”。
其實, 學習語文知識就是增強智慧、提高才干, 核心是學生獲得語文素
養, 這是今天語文課改的新理念, 在語文新課標里有所體現。
從這一觀點出發, 語文知識的學習是一輩子的事, 在學校學習, 走出學
校也要學, 養成語文學習的好習慣至關重要。語文素養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
的事情, 有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語文教育的宗旨在于培養學生理解和運用
祖國語言文字, 進一步開闊視野, 增長知識, 提高語言運用水平; 更能集中
體現教育觀、人才觀、質量觀適應未來發展的需要。隨著社會的發展, 語文
教育也在不斷的演進, 要與社會發展相吻合。這就要求語文教育工作者成為
語文教育的詮釋者, 掌握語文知識, 策劃學生的語文學習, 使之掌握方法,
培養自己的語文素養, 學語文、教語文、用語文, 形成一種理念, 使語文教
學更具專業化。
從學語文、教語文、用語文角度出發, 必須要明白語文教育的意義和價
值的真諦。曹文軒老師說: “語文教育的長遠目標首先要求我們的教育者肩負
起塑造未來民族性格的責任; 其次, 語文教育肩負著民族文化薪火傳承的重
任; 第三, 語文教育承擔著母語規范化的責任。”曹先生為語文教育指明了三
大目標, 值得我們語文教師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