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書香校園”特色高中
劉建始
學校秉承“辦教育就是辦一種志存高遠的文化,為學生的人生發展奠定基礎”的辦學理念,歷經十年努力,初步實現了“規范、提高、發展”的第一輪辦學目標,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成績面前校領導班子清醒地認識到,實現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必須保持昂揚的創新精神,以國家和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精神為指引,走特色化發展之路,繼續把學校“辦精、辦強、辦特”,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需求。
一、對特色學校的認識
特色學校是在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過程中,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在學校教育工作的整體或全局上形成的、具有比較穩定的、區別于其他學校獨特風格或獨特風貌,體現鮮明的學校文化特征,培養出具有特色人才的學校。特色學校建設的核心是特色文化,從某種意義上說,學校之所以成為特色學校,就是因為他創建了一種獨特、優質、穩定的學校文化模式,真正的學校特色應該是文化性的,形成獨特的學校文化是特色學校建設成功的標志。
二、創建背景
從2003年開始,學校以“與經典同行,以圣賢為友”為宗旨,開展以《論語》《老子》等國學傳統名著及詩文為主要內容的學生經典誦讀活動,用原生態的,歷經幾千年磨蝕、檢驗而流傳下來的民族智慧,陶冶學生情操,健全學生人格,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遠大志向。
幾年來,學校開設了經典誦讀課程,自行組織力量編撰了,集合中華傳統文化精髓的《經典誦讀系列讀本》校本教材,以誦讀傳統文化經典為起點,形成了經典誦讀、英語誦讀、美文誦讀系列。同時以活動為載體,促進誦讀活動的不斷深入,2004年10月開展《激情無限民族魂——傳承民族經典文化,吟誦英雄詩篇》展示活動,2006年12月,組織了大型經典文化展示會,2008年6月,組織“弘揚傳統文化
為了拓展誦讀活動的效果和功能,提升學校的整體辦學水平,2008年起學校實行語文教學改革,將誦讀活動與語文教學相結合,開展語文生態園建設,通過綠色閱讀、隨筆寫作、學科綜合活動,整合語文學科教學,嘗試“浸泡—習得”的語文學習方式,推行生活化寫作,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使語文學習活動化、生活化、專題化。在語文學科教學效益提高的基礎上,以語文教學改革為開端,實施學校教學改革,進而帶動學校綜合改革,推行可持續的學校發展戰略。
三、指導思想
堅持文化立校思想,秉承讀書改變人生,閱讀潤澤生命的創建理念,以師生養成良好讀書習慣為核心,以培養終身學習者為宗旨,通過創設濃郁的閱讀氛圍,陶冶師生的情操、喚醒師生的理想、改變師生的生命狀態,提高師生的綜合素養,使校園里真正散發出濃郁的書香氣息。
四、特色內涵
創建“書香校園”,其實質就是要營造一個健康向上、和諧愉快、以適應和支持師生的發展進步和健康成長為本的生活和學習環境,在充滿人文氣息的環境中,使讀書成為習慣,成為伴隨人終生的生活方式,學習成為樂趣,形成風氣,讓師生在閱讀中不斷吸收精神營養。浸潤在精彩紛呈的書香世界,他們真切地感受書籍對智慧的啟發和心靈的陶冶,生命受到潤澤,潛移默化中厚積文化底蘊,提升文化品位,豐富精神世界,提高道德修養,身心和諧發展。
五、創建目標
探索以課堂教學為主,課外、校外為輔的書香教育模式,提高師生的人文素養,使教師和學生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和興趣,享受學習的快樂,感受生活的幸福。全面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建設特色鮮明、教師隊伍充滿活力、學生素質和諧發展、全市知名具有文化品格的精品學校。
六、改革措施
1、精神引領,讓閱讀凝聚心志
學校精神文化以強大的影響力規范著學校的教育氣質,建設特色學校,首先應該以凝練學校精神文化為起點,建立積極健康的主流價值觀。適應書香校園建設,將學校校訓確立為“閱讀改變命運,行動鑄就輝煌“,將教風確立為“ 享受閱讀,享受教育,享受人生”,將學風確立為“讓讀書成為習慣”,引導師生以閱讀滋養內心、養育精神,讓讀書成為融入學生靈魂、營養學生一生的精神食糧,讓書香文化引領師生共同成長,凝聚師生心志,使讀書真正發揮提升學校文化品格的強大作用。
2、打造環境,讓閱讀浸泡校園
充分利用一切條件構建書香文化環境,讓師生浸泡在濃郁的書香氛圍之中,使教育成為一種自然的存在,校園成為師生共同的精神家園。
(1)以學校為中心的環境建設:
提升改造現有校園環境文化,在環境建設上實現有藏書之所,有讀書之處,校園充滿書卷氣息。建設校園內激勵讀書的標志性建筑,讓學生一走進學校就能感受到視覺沖擊,激起讀書的欲望,設立校園圖書站,擺放校內讀書長椅,使學生能隨時坐下來讀書。完善環境文化設計,力求環繞校園的每一面墻壁,每一個角落,懸掛的每一幅作品,站立的每一個宣傳版面,生長的每一株花草樹木都富含文化氣息,起到熏陶感染學生的作用。教學樓內布置能激起學生讀書愿望,與“書香校園”建設相得益彰的走廊文化,根據學生實際,不同的教學樓、不同的樓層確立不同的讀書主題,建構相應的版塊,在向學生展示燦爛的中外文化,讓他們在不經意間學習積累的同時,激起他們對學習的濃厚興趣。安放樓內電子閱讀設備,讓學生隨時隨地了解外面的世界,實現閱讀延伸。進一步完善學校圖書館建設,每年增加圖書,不斷豐富藏書,堅持全部圖書每天對師生開放借閱。進一步提升改造,布置舒適優美的教師讀書室,增加教育教學報刊、雜志的訂閱種類,增加教育教學理論書籍,使之能體現休閑、品位和時尚,讓讀書與舒適相連,把教師讀書室辦成集教師休閑、沙龍研討、讀書交流的綜合場所。充分利用校園網絡優勢,在學校網站上開辟“網上圖書室”、“新書介紹”“閱讀指南”“讀書簡報”等欄目介紹相關信息,讓濃濃的書香從網絡中悠悠傳出。通過發家長信、開家長會、家訪等形式,讓家長感受學校的書香文化,支持學校書香校園建設。
(2)以班級為中心的環境建設:
建設成長型的班級讀書文化,圍繞“書香校園”設立班級讀書園地,通過展示制作讀書名言書簽、張貼讀書名言書法,設立班級板報讀書專欄等方式,營造班級讀書氛圍。根據書香校園建設的進展情況,不斷進行拓展延伸,形成系列化。進一步加強班級圖書超市建設,增加班級藏書數量,豐富藏書種類,規范自主借閱管理,開展優質班級圖書架的評比活動,激勵學生愛書、讀書。倡導學生建立家庭圖書架,定期向學生推薦藏書目錄,宣傳表揚家庭藏書量多的學生,組織學生家庭藏書交流活動,讓書香飄進每一個家庭。
(3)以年級組為中心的環境建設:
營造年級組在公室內的讀書氛圍,將書香辦公室建設納入優秀年級組評選之中。建立年級休閑書吧,為年級教師創設休息讀書的舒適場所。以組為單位建立年級組電子書庫,讓教師在備課之余可以隨時閱讀。鼓勵教師藏書,訂閱教育報刊,每年向教師推薦書籍,定量報銷書費,
3、教師垂范,讓閱讀助推成長
沒有教師的專業成長談不上學生的良好發展,只有廣泛閱讀和深入的思考才能造就不斷成長的教師,教師是校園的第一閱讀環境,是閱讀的示范者和專業指導者。
創建教師學習共同體,爭做學習型教師,引導教師多讀書、讀好書,形成學習、思考、教學、提高的良性循環。教師制定讀書計劃,建立書友會,在教師間開展讀書心得交流會、讀書主題征文競賽、讀書主題競賽、經典詩文誦讀、讀書成果展覽等活動,經常性地組織教師讀書沙龍和論壇,激發教師讀書熱情。要求教師讀好四類書:讀經典名著,增文化底蘊;讀教學專著,強教學實踐;讀教育科學,悟學生心理;讀報紙雜志,知天下大事。使教師在閱讀中,以原理掌握、方法實施為基礎,以專業拓展、學科縱深為發展。通過閱讀激發教師的持久興趣,引發可持續的思考,從而形成終身閱讀的良好習慣。要求教師加強對學生的閱讀指導,跟蹤檢查記錄學生課外閱讀情況。通過開展師生同讀一本書,同背一首詩,同過一個讀書節等活動,達到師生共同成長。
4、建立機制,讓閱讀潤澤生命
急功近利開展一時的讀書活動不會有好的效果,只有長期堅持,有效拓展,才能潤澤生命。建立激勵機制和合理的評價體系,形成制度,保證讀書活動健康、有序、持續地向縱深開展。樹立教師讀書典型,每學年進行“書香教師”評選活動。為激發學生的讀書熱情和興趣,建立文學社團,組織課本劇編寫排演評比,開展"書香少年"、"書香班級"評選活動,評選古詩文考級優秀學生,將閱讀與學生的行為規范評比相結合,每月評選班級、年級的閱讀之星,學期評選一次校級閱讀之星。嘗試采用活動評價、作品展示、讀書記錄卡、古詩文考級等形式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評價,讓學生建立自己的課外閱讀檔案,記錄自己的閱讀經歷,積累自己的閱讀收獲。倡導親子共讀,開展書香家庭評選,建立家校讀書互動機制,建設學習型家庭,營造學生成長的理想環境。
5、活動承載,讓閱讀豐富生活
有計劃地開展古詩文考級活動,舉辦"讀書節"、佳作欣賞會、人物評論會、讀書看報心得交流會、優秀詩文朗誦賽、讀書辯論賽、讀書筆記展評等讀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閱讀的快樂和幸福。組織“書香家庭”、“書香少年”、“書香班級”、“古詩文考級”評比,激發學生讀書熱情,提升學生讀書質量。舉辦有主題的系列讀書節活動,設立校級、年級、班級和學生個人四個層面的活動,開展"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或一篇文章)"讀書征文競賽、讀書節節徽設計征集競賽、書簽設計征集評選、書香班級書香少年評選、好書推薦會、優秀讀書筆記展、制訂一份讀書計劃、學生個人習作專集展覽、古詩文考級、年級半日讀書、讀書節成果展示、讀書節文藝匯演等活動,既培養閱讀興趣,又豐富校園生活。
6、讀寫同行,讓閱讀積累智慧
寫既是吸收思考的過程,也是提升內化的過程,一篇篇文章,能在閱讀之路上作為臺階墊高師生遙望的視野,寫能推動閱讀的深入開展。繼續提高校報、??木庉嬞|量,增加發行密度,由季刊變為月刊或雙月刊,給學生更多展示讀書寫作成果的機會。繼續開展學生優秀作品評選,編輯學生優秀作品集,加大學生作品發表的推薦力度,激發學生的讀寫動力。辦好教師讀書博客,要求教師定期書寫教育教學反思,進行讀書筆記、心得體會交流評比,出版教師優秀隨筆,促進教師教育智慧的總結積累。
課程是學校辦學思想的載體,是實現教學目標的媒介和途徑,是學生精神和知識成長的營養,特色課程的更高境界,是走向課程的校本化。繼續深入推進經典誦讀活動,進一步修訂完善經典誦讀校本教材,探討經典詩文誦讀課教學模式,通過誦讀經典詩文,讓學生積累知識,陶冶情操,升華人格。深入開展語文生態園的改革研究,不斷提高綠色閱讀和隨筆化作文課的教學水平,嘗試語文學科的大整合,建立閱讀課、隨筆課、知識課、實踐課之間的有效聯系,提高學科整體教學效益,形成學科教學特色。開發與學生品德教育、人文修養相結合的閱讀指導教材,開設閱讀方法選修課程,在陶冶學生情操的同時,教會學生讀書方法,培養終身學習能力。
8、建構課堂,讓閱讀生成效益
學生學習首先是與文本的對話,閱讀能力是學習的基礎。落實新課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要求,運用建構理論指導教學,強化以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建構為導向的課堂教學改革,讓學生以閱讀自學作為每節課學習的起點,讓自主學習、獨立探究作為學生合作的前提。繼續深化我校三六教學模式的研究推廣,加強學科構建完善,建構科學高效的學科模式系統,形成以自主閱讀為起點,動靜結合為特點,凸顯獨立思維,有效合作互動的書香學習型課堂,使學生在課堂上不僅能掌握知識,增長能力,更能學會學習,享受快樂,提高課堂教學的綜合效益。
七、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
實行校長負責制,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規劃執行領導小組,實行項目負責制,由副校長帶領各項目負責人具體組織項目的實施,領導小組對規劃的執行定期調度、指導、點評。各項目負責人每學期向領導小組匯報一次項目進展情況。
2、加強過程管理
總目標分解為部門目標,落實部門任務及職責,以行政會例會、月匯報交流等形式定期進行情況匯總,各有關部門制訂相應的制度,保證規劃的順利實施??偰繕朔纸鉃殡A段目標,以學期、學年為單位,依據學??傮w發展規劃,制定詳細具體、可行、可測的部門階段安排。
3、加強經費保障
在創建過程中,由淺入深,扎實推進,不急功近利,設立專項基金,加強硬件投入,保障活動經費到位。
4、加強課題研究
做好特色高中建設的十二五課題規劃立項,組織多層次的研究,以課題研究為先導,推進整體建設。
八、階段安排
1、梳理啟動階段(2011年5月至2012年7月)
完善創建方案設計,成立創建組織機構,做好宣傳發動工作,啟動校園環境提升改造工程。對有關項目進行原有工作的整合梳理,確定項目構建方案并繼續組織深入實施,落實各項活動。啟動特色校建設課題研究,在研究中進一步完善創建策略。
2、中期提升階段(2012年7月之2013年7月)
總結第一階段工作成果,查找創建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確定推進方案,尋求突破提升。
3、總結評估階段(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
再次進行總結梳理,彌補問題和不足,完成校本課程的開發,形成校本課程體系,做好自評,接受市教委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