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微型家長會的主角
學生家長的配合與支持,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的重要保障。我校一位老師剛剛擔任305班班主任時,發現上課時很多孩子學習習慣不是很好,家庭作業完成質量普遍不高,也沒有養成好的閱讀習慣。為找出問題產生的原因,她決定由班級召開家長會。家長會召開那天,家長們早早來到學校。家長會上,班主任簡單介紹一下開會的目的后,就讓家長來主持和發言。果然不出所料,家長一個接著一個反映情況,讓老師們了解了許多學生在家庭、在校外的情況,家長會開得很成功。
305班家長會取得成功后,這種以班級為單位、隨機召開的微型家長會逐步在全校推開。“家長會由家長做主,廣泛聽取家長的意見和要求,共同商討教育方法,促進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成為全校上下的共識。現在,我們學校的學生家長已經從害怕走進學校開始變成樂意走進校園,從害怕老師家訪變成希望與老師溝通,從厭煩家長會變成渴望召開家長會,微型家長會正在散發出獨特的魅力。
多樣——微型家長會的形式
傳統的家長會每學期舉行一次,家長不能及時了解孩子在校情況,老師也不能得到孩子在家的學習情況反饋,家長會的作用也就大打折扣。
學校推廣微型家長會,目的就是要調動學生家長的積極性,讓學生家長從“要我開家長會”到“我要開家長會”。我們認為,每個孩子都是與眾不同的個體,每個班級都是獨一無二的集體,因材施教是關鍵。于是,我們放開限制,不搞統一,會議形式、時間由班級自主決定。
針對班級實際,由班主任組織、協調、溝通任課教師,聯絡本年級組長,共同確定微型家長會召開的時間、地點、主題、參會人員以及需要學校出面解決的問題或困難。各班級可以根據教育教學實際需要,面對全部學生家長或部分學生家長召開家長會,還可以由同年級的幾個班級聯合召開。
經過全校教師的共同協商、探討,微型家長會的雛形漸漸顯現。一是時間靈活。微型家長會分上午、下午、晚上三種類型,由家長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參加會議的時間,保證了家長都能按時參加會議。二是針對性強。召開微型家長會,把情況相似的學生家長召集在一起,主題明確,針對性強。會上,讓家長充分交流教育心得,家校共謀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三是氣氛和諧。由于每次參加會議的人數不多,每位家長都能全面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現情況,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徹底拋棄了“優秀孩子的家長談經驗,調皮孩子的家長被問責”的傳統做法。
正能量——微型家長會的效能
我校301班剛剛召開了“才藝展示家長會”,每個學生向在座家長展示了自己的才藝。展示會上,家長們一邊欣賞自家孩子的表演,一邊分享著別家的“育兒經”,很多家長都拿起筆記下來。一位學生家長一邊細心地記錄一邊說道:“眾人拾柴火焰高,學習一下各家的經驗,看看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什么不足,互相討教一下,總能學到育兒經驗。”
406班家長會的主題是“課堂觀摩課展示”,邀請家長和學生一起聽課。數學老師談起此次家長會時說:“我想讓家長體驗一下平時孩子上課的氛圍,也讓家長檢驗一下我們的教學成績,他們把孩子交給我,我必須讓他們放心!”
家長是辦好學校的合作伙伴。學校領導和教師必須具有“大教育”的理念,加深與家長的理解和溝通,讓學校教育更開放、更包容、更有說服力。只有這樣,家校合力的正能量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