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飯桌上,你可能也聽過父母反復叮囑:“一定要吃主食,不然對腸胃不好。”而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為了減肥,開始嚴格控制碳水的攝取,甚至完全戒斷。那么,不吃碳水真的靠譜嗎?
01
碳水化合物,你真的了解它嗎?
大家對碳水化合物的認知,可能只停留在米飯、面條這些主食上,其實碳水宇宙是十分龐大的。
碳水化合物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因為它所含的氫氧比例為二比一,與水的比例相同,所以被稱為碳水化合物。
從碳水化合物的聚合度上看,可分成單糖、雙糖、寡糖和多糖四類。
從碳水化合物能否被人體消化吸收的維度上看,又可以分成可消化以及不可消化兩大類。可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包括葡萄糖、果糖、蔗糖、麥芽糖、淀粉、糖原等,其主要作用是為人體提供能量。而不可消化的碳水化合物涵蓋纖維素、果膠等,它們對身體健康同樣有著重要的影響。
02
碳水對身體有多重要?
作為人體的三大營養素之一,不吃碳水顯然是不健康的。可消化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作用是高效提供能量,例如血紅細胞和中樞神經細胞的能量幾乎都來自葡萄糖。此外,可消化碳水化合物還具備節省蛋白質消耗、參與體內脂肪的代謝分解等作用。
而不可消化碳水化合物雖然無法被人體消化,卻同樣起著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攝入充足的膳食纖維,不僅可以增加胃腸蠕動、提升飽腹感、降低血糖血脂,還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發病率。
國際食物與營養委員會建議,19~50歲的男性每日應攝入38克膳食纖維,女性的建議攝入量則是每日25克。
更重要的是,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還與人的壽命息息相關。2018年發表于《柳葉刀公共衛生》的一項研究表明,長期碳水化合物攝入量低于總熱量攝入的40%,或高于總熱量攝入的70%,都會顯著增加死亡率。
中國營養學會則推薦 18~49 歲國人的膳食總能量中,要有 50%~65% 來自碳水化合物。
03
碳水應該怎么吃?
精米精面是我們國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都說“秦嶺淮河一條線,南吃大米北吃面”,那么米飯和面條相比,到底哪種主食更健康呢?
從腸胃健康的角度看,面條比米飯更容易消化,因為面條在煮得軟爛的情況下,更容易被吸收,從而能減輕胃腸負擔,因此腸胃不好的朋友更適合吃面。
從營養層面看,常規做法的面條熱量較米飯更高些,因此對于想減肥的人來說,建議在控制體重期減少吃面的頻率;而米飯GI值更高,針對有控糖需求的人群,則需要注意米飯的攝入量。GI值,也被稱為升糖指數,是反映食物引起人體血糖升高程度的指標。
當GI≥70的時候,我們稱它為高升糖指數食物,例如白面包、白米飯等。升糖指數高的食物由于進入腸道后消化快、吸收好,葡萄糖能夠迅速進入血液,引起血糖的大幅度波動變化,容易導致高血壓、高血糖的產生。
當GI≤55時,則屬于低升糖指數食物,例如大多數全谷物、蔬菜、水果、豆類等。低升糖指數食物被人體消化吸收時,引起的血糖波動較小,并且可以持續產生較長時間的飽腹感。
無論你是米飯或是面條愛好者,都要注意營養均衡搭配,除了碳水外,還要多吃些全谷物、蔬菜、豆類等低GI值的健康食物。
想把碳水的攝入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華為運動健康APP的飲食分析功能可以幫到你。只須在飲食日記中記錄每一餐吃了哪些食物,點擊飲食分析,即可獲取三餐熱量,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營占比,食物成分攝入等多維度的分析報告。同時,還有對應的改進建議,幫助你將飲食調整得更健康。
打開華為運動健康APP,在健康首頁的中部即可找到飲食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