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情況可能傳染狂犬病——人與寵物的距離
如今都市里養狗成風,人與犬類的親密接觸,如撫摸、手抱等會傳染狂犬病嗎?很有可能。故此,平常對待寵物應該“親密有間”,決不能與動物同吃共寢,更不能與動物接吻親昵。任何家養寵物,毛發之間、體液之中,都可能潛藏有各種病毒和病菌,與動物過分親熱,極有可能導致人畜共患疾病的發生。據報道,各種犬類(未經疫苗接種)攜帶狂犬病毒的概率為3%~10%。與這些動物密切接觸的人,如果正好出現皮膚、黏膜破潰,體表有傷口,病毒細菌就極有可能沿著傷口進入機體,造成狂犬病毒或其他傳染病感染而發病。
如今,養寵物成為城市生活中的一種時尚。但是,養寵物一定要科學飼養、規范管理,必須對寵物定期檢疫,按時按程序給寵物接種疫苗,消滅流浪犬和流浪貓,保護易感人群。
與狗“舌吻”會不會得狂犬病?
狂犬病毒可以大量存在于狗的唾液中,所以在被狗咬傷或舔了有破損的皮膚時,最容易感染狂犬病。覆蓋人的口腔和整個消化道的內面直到肛門的那些黏膜組織,均有可能出現破損,因而極易被細菌病毒侵入體內。近年許多研究均認為,外觀健康的狗并不排除攜帶有狂犬病毒的可能性。
1996年世界衛生組織推薦按不同的危險程度采取處理措施:
Ⅰ度:觸摸或喂養動物,被舔及完整性可靠的皮膚時,不須特殊處理。
Ⅱ度:防護皮膚被啃傷,無流血的輕度擦傷或抓傷,破損皮膚被舔及,須立刻接種疫苗。
Ⅲ度:一處或多處皮膚穿透性損傷,唾液污染黏膜或被舔及黏膜,應注射狂犬疫苗及抗病毒血清。
與狗“舌吻”屬于被舔及黏膜的Ⅲ度危險,應到有關部門或醫院進行處理才比較可靠。
被狗或貓咬傷之后,應該怎么做?
被狗或貓咬了之后是否得狂犬病,主要取決于動物口中是否帶有狂犬病毒。狂犬病毒大多存在于動物的唾液腺中,如果帶有病毒的動物唾液通過咬傷、接吻、觸摸等方式進入人體,就有可能導致狂犬病發生。被咬傷后急救階段的正確處理和及時、全程、足量的疫苗接種非常關鍵。
因此,一旦被狂犬咬傷應采取如下急救措施:①立刻擠壓傷口周圍皮膚,將毒素擠出體外,并盡快用大量清水反復沖洗皮膚傷口至少30分鐘,最好用20%的肥皂水或50%的酒精。傷口較深者還應用一根導管深入傷口底部,用注射器抽取毒液和洗液,利用導管反復沖洗傷口底部。沖洗完畢后,可用拔火罐方法將毒汁吸出,再用酒精涂搽傷口,傷口一般不縫合、不包扎。以上緊急措施應在被咬傷后兩小時內完成。②一旦被犬咬傷,應盡快到當地衛生防疫部門讓醫務人員注射狂犬疫苗以及做必要的處理。
被正常的犬咬傷后也不能掉以輕心。根據國內調查顯示,健康家犬帶毒的概率為10%~30%,即使接種過狂犬疫苗的動物也有4%可能帶毒。所以被外觀正常健康的犬咬傷后,也應接種狂犬疫苗。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