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部的血液供應極豐富,人腦平均重量僅為體重的2%,卻接受從心臟流出血液總量的1/3左右;腦部的氧消耗量占全身耗氧總量的20%;腦部所需葡萄糖量,約占葡萄糖總量的17%;腦部所需的氧和葡萄糖全靠腦血流量攜帶。由此可見腦部的血液供應對維持正常腦功能非常重要。腦供血不足就是指腦血流量減少。有的患者會突然頭暈、天旋地轉、不敢睜眼、惡心嘔吐、心里明白,四肢均可動,就是不敢活動。有的病人還出汗、面色蒼白,形容自己有“要死的感覺”。上述癥狀可以持續數秒、數分、數小時不等,而后自行緩解。有的一天發作數次或幾天發作一次。大夫檢查后,如果血壓不高,沒有心臟病,沒有神經系統其它不正常,就診斷為腦供血不足。
為什么會發生腦供血不足呢?
一、血管壁受損,管腔狹窄———腦動脈硬化,管壁硬化斑形成,管腔狹窄、變細、血管阻力增加致血流量減少。尤其在連續長時間用腦過度后,常常發生相對腦供血不足。
二、血壓下降,血流緩慢———常見于低血壓或心臟功能不全者。心臟搏出量減少引起腦供血不足。有動脈硬化的人,夜晚睡眠時血壓較白天下降,這時血流緩慢,清晨醒來時就會發生腦供血不足。
三、頸椎病———椎動脈是供應腦的重要血管,它穿行于頸脊椎兩側的橫突孔,上行至顱內。當病人有較明顯的增生性頸椎病,伴有椎間孔狹窄,尤其是猛烈轉頸時,可使椎動脈受壓,引起暫時性腦供血不足,而發生眩暈。
四、血液化學成分的改變、黏稠度增高———如紅血球增多癥、高血脂癥、脫水、血容量減少,使血流郁泄,都容易導致腦供血不足。
怎樣防止腦供血不足的發生?主要是避免病因。目前對發生腦動脈硬化癥的確切原因尚不十分清楚,但確實與脂類(脂肪)新陳代謝有著密切關系。所以中年以后多吃蔬菜、水果、豆類,少吃肥肉、蛋黃是有好處的;積極參加力所能及的體育鍛煉,不僅可以避免肥胖、防止心臟病的發生,也可以增進全身的健康水平;避免長時間連續伏案工作,工作間隙可做頸部后伸活動;避免情緒激動或精神緊張,保持良好的心理平衡狀態。腦供血不足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只要積極主動預防,可以防止和推遲其發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