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是冠心病的一種臨床類型,是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使血管腔阻塞導致心肌缺血性壞死。當心肌缺血持續lJ、時以上即可發生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是冠心病的一種臨床類型,是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使血管腔阻塞導致心肌缺血性壞死。當心肌缺血持續lJ、時以上即可發生心肌梗塞。上海遠大心胸醫院顧菊康教授指出:除心內膜下心肌梗塞外,大多數急性心肌梗塞與血栓形成有關。
心肌梗塞的治療
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療原則是保護缺血和損傷的心肌,防止壞死區域擴展,及時處理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休克,使病人安全度過急性朗。
1.一般治療
(1)嚴密監調:心電圖示波監演心串和節律,監測血壓、呼吸和心功能等,一般需要監護3—7天。
(2)住院后常規吸氧:一般給予3—5L/min流量.持續吸氧2—3天。吸氧對于左心衰竭引起的肺水腫、肺淤血或發生休克的患者尤其重要;吸氧可幫助改善心肌缺氧而減輕疼痛。
(3)加強護理:入院后嚴格臥床休息,保證病人安靜,避免情緒緊張,給病人服鎮靜劑以保證安眠,并謝絕探視。要持別注意保持大便通暢.因為病人因用力大便碎死者并不少見。飲食以清淡、低脂、半流質、易消化為宜、并做到少吃多餐。
2.解除疼痛
劇烈疼痛可能成為促使休克發展的因素,疼痛能增加心肌耗氧量.甚至引起室顛致死,因此要及時止痛。用嗎啡皮下注射,每次5—10mg,必要時1—2小時重復一次;以后可每4—6小時再注射1次。下壁梗塞者常并發心動過緩或傳導阻滯,可選用度冷丁。疼痛劇烈也可用冬眠一號或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