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為五加科人參屬植物,起源于2500萬年前第三紀古熱帶山區,有“金不換”、“南國神草”等美譽,是我國特有的名貴中藥材,具有化瘀止血、活血定痛之效,傳統上主要應用于人體內外各種出血之證及跌打損傷、瘀滯腫痛。明代藥物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三七能之一切血病”;《本草綱目拾遺留》稱“人參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稱人參三七,為中藥之最珍貴者”。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特別是近30年來,國內外專家學者對三七進行了藥化、藥理研究和臨床實驗。研究表明,三七含皂苷、黃酮、三七素等等活性物質,對防治心腦血管疾病有顯著作用;還具有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壓、抗炎癥、抗疲勞、耐缺氧、抗衰老和提高機體免疫力等方面的藥理活性。現代臨床上多用于治療高血脂癥、冠心病心絞痛、高血壓、腦卒中后遺癥等
三七控制心絞痛不但療效肯定,作用持久,而且不良反應較少。臨床觀察發現,對應用活血化瘀中藥為主進行治療,或應用硝酸鹽、心得安、心痛定等藥不能滿意控制心絞痛發作的患者,加服三七或單用三七后大多能滿意地控制其發作。
觀察靜脈滴注三七總皂苷對不穩定型心絞痛的治療效果
方法:治療組在應用常規治療冠心病、心絞痛、西藥制劑的同時加用中藥制劑三七總皂苷500mg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內靜脈滴注,每日1次治療;對照組給予常規治療冠心病、心絞痛西藥治療
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1.6%,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2.9%,經統計學處理P<0.01,具有顯著性差異。結論:三七總皂苷對不穩定型心絞痛緩解臨床癥狀、改善心電圖心肌缺血表現有顯著療效
不穩定型心絞痛(UA)是急性冠脈綜合征中常見的一型,如不及時有效治療,有7%~16%可發展為急性心肌梗死(AMI)[4],危及患者生命。為進一步探討UA治療的新途徑,我們根據近年來對該病的病理機理的認識,在常規西藥治療基礎上加用三七總皂苷(商品名血塞通)治療,取得了顯著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臨床實驗:按1997年WHO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冠心病)分類標準診斷[1],選擇2003年10月~2006年4月本院內科和急診科住院的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96例,隨機分為兩組。三七總皂苷治療組(治療組)48例和常規治療組(對照組)48例。治療組:男28例,女20例,年齡45~76歲,平均61±5歲,其中初發勞累性心絞痛11例,惡化型勞累性心絞痛17例,自發性心絞痛17例,梗死后心絞痛3例。對照組:男26例,女22例。年齡43~75歲,平均59±7歲,其中初發勞累性心絞痛12例,惡化型勞累性心絞痛18例,自發性心絞痛16例,梗死后心絞痛2例。兩組在年齡、性別、病程、心絞痛類型及誘發因素等方面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無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不全。
三七治療心絞痛的治療方法:對照組應用目前常規治療的方法,包括口服阿司匹林、硝酸異山梨醇酯(商品名:消心痛)、β-受體阻滯劑、鈣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調脂藥物、靜脈用硝酸酯類藥物。治療組在采用上述西藥的基礎上加用血塞通500mg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內靜滴治療,每日1次,10天為1個療程。
三七治療心絞痛觀察指標:
①觀察兩組患者心絞痛程度、發作次數、持續時間。
②每日1次查12導聯心電圖,心絞痛發作時隨時記錄心電圖,觀察ST-T改變。
③治療前后分別做動態心電圖(Holter)1次,記錄心肌總缺血時間(包括無癥狀性心肌缺血)。
三七治療心絞痛療效判定標準:按1979年修訂的《心絞痛療效評定標準》評定療效
①顯效:臨床癥狀消失或心絞痛發作次數減少80%以上,心電圖ST-T恢復正常或ST-T明顯改善至大致正常,Holter顯示心肌缺血時間減少80%以上
②有效:心絞痛明顯減輕、持續時間縮短,發作次數減少50%~80%,心電圖ST段壓低減少0.1mV以上,Holter顯示心肌總缺血時間減少50%~80%
③無效: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心絞痛發作次數減少不足50%,心電圖ST-T無明顯改善,Holter心肌總缺血時間減少不足50%。
不穩定型心絞痛是介于穩型心絞痛與急型心肌梗死之間的臨床綜合征,為臨床常見的心血管急癥之一,其發病有多種因素參與。傳統中醫理論認為,冠心病發病機制為血瘀,大致屬于“心痹”、“胸痹”、“真心痛”等范疇。現代醫學通過冠狀動脈造影和冠狀動脈內超聲及病理檢查發現,冠狀動脈內不穩定的脂質斑塊內破裂、出血。斑塊纖維帽出現裂隙,引發表面血小板聚集形成附壁血栓及冠狀動脈痙攣導致心肌缺血,是不穩定型心絞痛發病的主要病理機制[4,5]。此類血栓中以血小板、紅細胞為主,纖維蛋白成分少,且血栓形成是一個持續的過程[4]。血栓形成初期,血小板、紅細胞及其他有形血液成分(包括纖維蛋白)的聚集是一個可逆性的動態過程,在無外界干預時,有形成分的聚集和溶解是同時存在的,只是聚集速度快于溶解速度。故最終結果是血栓逐漸形成并增大。常規抗心絞痛藥物如硝酸鹽制劑、鈣拮抗劑、β-受體阻滯劑等是通過增加心肌氧供或降低心肌耗氧而發揮作用的,對于伴有血栓形成的不穩心絞痛患者療效差。基于這一理論,近年來人們開始應用抗栓及抗凝制劑來治療這類患者。即其治療是以抗凝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穩定粥樣斑塊及其表面纖維斑塊帽治療為主。血塞通是三七總皂苷制劑,既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滯性、抗凝血、疏通微循環、擴張冠狀動脈、改善心肌血供的作用,還具有抑制粥樣斑塊內出血、穩定纖維斑塊、溶解血栓之作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具有使紅細胞和血小板解聚,改善微循環作用。兩者聯用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具有協同作用,加強了改善心肌供氧、抗凝抗栓、穩定粥樣斑塊作用,從而有效緩解心絞痛,或減少心絞痛發病次數,縮短心肌總缺血時間的作用。觀察過程中,治療組患者未出現出血、心功能不全等并發癥,用藥前后肝功能、腎功能、血尿常規等檢查均無異常改變,說明三七總皂苷注射液無明顯不良反應。
臨床觀察結果顯示,我們在使用常規治療冠心病心絞痛藥物的基礎上加用三七總皂苷注射液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總有效率達91.6%,明顯高于對照組72.9%(P<0.01)。因此,我們認為,三七總皂苷注射液加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安全有效,簡便易行,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