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的預后一般較好, 大多數(shù)人經(jīng)過適當治療后痊愈, 不留任何癥狀或體征, 成人預后比小兒好。有極少數(shù)患者死于心律失常或心衰, 亦有部分患者遺有后遺癥或轉為慢性心肌炎。
在發(fā)病前1~3 周多有病毒感染的病史。開始有發(fā)熱、咽痛、咳嗽、嘔吐、腹瀉、疲勞或肌肉酸痛等癥狀。1~3 周后出現(xiàn)心慌、心悸、胸悶、氣短、心前區(qū)悶痛不適等表現(xiàn), 可伴有乏力、頭暈、惡心、面色蒼白或萎黃等全身癥狀。病情嚴重者可出現(xiàn)呼吸困難, 面部及唇、指(趾) 甲紫紺, 全身浮腫, 或發(fā)生暈厥、抽搐等癥狀。
根據(jù)以上病史及癥狀, 若懷疑為病毒性心肌炎時, 應當立即到醫(yī)院請醫(yī)生做有關心臟方面的檢查, 如心臟聽診, 心電圖, 胸部X 線透視, 血常規(guī)化驗以及心肌酶譜等檢查, 以明確診斷,及早進行治療。
本病應與甲亢、風濕性心肌炎、冠心病等疾病區(qū)別。甲亢( 甲狀腺機能亢進癥) 患者雖然也有心慌、心率加快、甚至心律失常等癥狀, 但無明顯的感染發(fā)熱病史, 且甲亢病人的主要癥狀為多食易饑、消瘦、怕熱多汗、急躁易怒、甲狀腺腫大、突眼等, 實驗室檢查T3 、T4 升高。風濕性心肌炎有典型的風濕熱病史, 同時伴有關節(jié)疼痛等癥狀, 再加上實驗室檢查如血沉、抗鏈“O” 等, 與病毒性心肌炎不難區(qū)別。冠心病部分患者是以心慌心悸、胸悶氣短為主癥, 心電圖也表現(xiàn)為心律失常, 但無明顯的感染發(fā)熱病史, 病毒分離可為陰性, 心肌酶學檢查一般的冠心病人多屬正常, 心肌梗死急性期可見升高。
方1
【方藥組成】金銀花15 克 連翹15 克 竹葉10 克 牛蒡子10 克 蔓荊子10 克 薄荷10 克 淡豆豉10 克 生地黃10 克葛根10 克 北沙參15 克 玄參10 克 赤芍藥10 克 大青葉10 克 桔梗6 克 生甘草6 克
【制用方法】上藥加水煮煎, 煮沸15 分鐘, 濾取煎液; 藥渣加水再煎, 煮沸35 分鐘, 濾取煎液。合并2 次藥液, 分早、晚2 次溫服, 每日1 劑。兒童酌減。
【功效主治】清熱解毒, 疏風散熱。主治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 癥見發(fā)熱身痛、頭痛胸悶、咽喉干痛、鼻塞不通、心悸氣短、神疲乏力, 屬于風熱外襲者。
【醫(yī)師囑咐】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 應臥床休息2~4 周,盡量減少活動, 以減少心肌耗氧量, 減輕組織損傷, 有利于心臟功能的恢復。平時進食一些容易消化且富含維生素、高蛋白質(zhì)的食物, 忌食油膩、辛辣之品。同時, 還應戒煙戒酒。對于呼吸困難、胸悶氣短的患者, 最好到醫(yī)院給予間斷低流量吸氧治療。本方孕婦慎服。
方2
【方藥組成】金銀花15 克 連翹15 克 防風10 克 荊芥穗10 克 黨參10 克 黃芪20 克 麥門冬10 克 生地黃10 克赤芍藥10 克 白術10 克 阿膠10 克(烊化) 火麻仁10 克柏子仁10 克 炙甘草10 克
【制用方法】上藥加水共煎, 煮沸15 分鐘, 濾取煎液; 藥渣加水再煎, 煮沸30 分鐘, 濾取煎液。合并2 次藥液, 分早、晚2 次溫服, 每日1 劑。
【功效主治】清熱解毒, 益氣養(yǎng)陰。主治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 癥見發(fā)熱惡寒、頭痛鼻塞、汗出氣短、胸悶心煩、神疲乏力、食少納差, 屬于風熱侵襲, 氣陰雙虧者。
【醫(yī)師囑咐】同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