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是按癥用藥,辯證施治。不同疾病的患者需服用不同的中藥,所以中藥的品種、數量要有它自身的特點。中藥主要的作用是清理肺部的垃圾以及調理肺部功能,是有一定的治療的效果的,但也只能緩解一定的癥狀,是不能根本性的治療的。
指導意見:
支氣管肺炎在祖國醫(yī)學中屬于溫熱病范疇中的“風溫犯肺”、“肺熱咳喘”等證。小兒肺炎發(fā)病急、變化快,邪熱容易由衛(wèi)、氣迅速轉入營、血,進而引起心、肝兩經證候,故按臨床表現分為輕、重兩大類型施治,并注意合并癥及肺炎恢復期的治療。
(1)普通型肺炎(邪在衛(wèi)、氣)的證治:患兒表現高熱、有汗或無汗(一般早期少汗,邪達氣分時則分汗、口渴)、呼吸急促、咳嗽有痰、輕度喘憋鼻扇、面赤口渴、咽紅、舌尖紅、舌苔黃白相兼、脈浮數。治以宣肺清熱化痰法。常用麻杏石甘湯加減。
處方舉例:麻黃2g,杏仁g,生石膏9g,甘草2g,銀花9g,連翹9g,寒水石9g,蘇子6g,黛蛤散9g。
可隨證選加下列藥物:①發(fā)熱無汗加鮮蘆極15~30g;②發(fā)熱有汗加黃芩6g,或重用生石膏;③咳喘痰多加天竺黃6g,萊菔子6g;④便干可加瓜萎15~30g。
(2)重型肺炎(氣、血兩燔或熱入營血)的證治:
1)氣(營)血兩燔:高熱持續(xù),咳嗽喘憋,躁擾不安,痰聲漉漉,精神醫(yī)院靡,口渴,舌質紅,苔黃膩而干,脈弦數或滑數。治以清宣肺熱,平喘化痰法。常用麻杏石甘湯和玉女煎(系《溫病系辨》的玉女煎去牛膝、熟地,加細生地、元參)加減。
處方舉例:麻黃2g,杏g,生石膏18g,鮮蘆茅根各15g,黃芩6g,青黛3g,生地9g,天竺黃9g,銀花9g,連翹9g。
2)熱入營血:高熱持續(xù)不退,咳嗽喘憋加重,氣促鼻扇明顯,呼吸極度困難,痰壅喉頭,胸腹脹滿,煩躁不安;或口周發(fā)紺,口唇焦裂,舌質紅絳,苔黃厚或垢膩,脈弦數或滑數。若出現脈細數無力,應注意出現氣陽衰竭。治以清營解毒,平喘化痰法常用清營湯加減。
處方舉例:銀花15g,連翹9g,生地12g,黃芩9g,元參15g,天竺黃9g,赤芍9g,郁金黃芩9g,另加水牛角粉0.5g沖服,每日服2~3次。
以上重癥肺炎兩型可隨證選加下列藥物:①高熱驚厥加鉤藤12g,生石決明15g。②高熱持續(xù)加紫雪丹:每次0.3~0.6g沖服,每日服2~3次。③痰多加竹瀝汁每次5~10ml兌肥,每日服2~3次。④神昏加蓮心3g,菖蒲6g。(3)并發(fā)癥的證治:重型肺炎容易出現正不勝邪、氣陽衰竭的證候,此時宜中西醫(yī)配合治療,臨床常見并發(fā)癥如下:
1)邪盛正衰:毒熱內陷(中毒性腦病):主要表現面色晦暗,壯熱持續(xù),神昏驚厥,頸強咳喘,納呆便溏,舌質紅絳,舌苔黃而干,脈細數或弦數,治以扶正祛邪,開竊逐痰。常用三甲復脈湯加減。
處方舉例:生牡蠣12g,生龜板12g,生鱉甲12g,丹皮9g,銀花12g,連翹9g,蓮心3g,菖蒲3g,郁金6g,另:水牛角粉0.5g沖服,每日服2~3次。
隨證可選加下列藥物:①抽搐加鉤藤12g、生石決明15g。②痰盛加天竺黃9g或竹瀝水5~10ml,每日服2~3次。
2)正氣衰竭,普涎壅盛(呼吸衰竭):主要表現壯熱籌稽留,面灰肢冷,呼吸困難,或氣短汗鑫,神昏煩躁,咳重痰稠粘。舌質淡,苔少而干,脈細數無力。治以扶正祛邪,補氣化痰。常用生脈散加減。
處方舉例:人參9g,麥冬9g,五味子9g,百合12g,川貝9g,杏g,銀花9g,連翹9g,郁金6g。
隨證可選加下列藥物:①腹脹加厚樸6g。②心陽欲脫,四肢厥冷加附子3~6g,或用人參6g、附子3g濃煎200ml兌服或鼻飼。
(4)肺炎恢復期的證治:病邪雖減,氣陰耗傷,余邪未盡,仍有低熱,咳嗽痰喘,精神萎靡,食欲不振,陰傷較重者,則舌質嫩紅,舌苔少而欠津。治以養(yǎng)陰清熱,常用沙滲麥門冬湯加減。若余熱未盡而咳喘孝者,治以清肺瀉余熱,止咳平喘。可用瀉白散加減。
處方舉例之一:沙滲9g,麥冬9g,玉竹9g,川貝9g,地骨皮9g,茯苓9g,枇杷葉9g。 處方舉例之二:地骨皮9g,桑皮9g,甘草3g,枇杷葉9g,紫苑9g,黛蛤散9g,鮮蘆根15g,生谷麥芽各9g。
隨證加選加下列藥物:①低熱加銀柴胡9g,白薇9g,生地9g。②咳重加白前9g,百合9g。③痰多加天竺黃6g,若稀白痰多加化橘紅6g,半夏6g,生苡仁9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