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干6克 麻黃6克 干姜3片 細辛3克 半夏6克 紫苑6克 款冬6克 五味子6克 甘草3克 大棗5枚)或小青龍湯(麻黃9克 桂枝6克 芍藥9克 甘草6克 干姜3克 細辛3克 半夏9克 五味子3克)
方訣:射干麻黃也治水,不在發表在宣肺;姜棗細辛款冬花,紫苑半夏加五味。
2、熱哮:主癥:氣粗息涌,喉中痰鳴如吼,胸高脅脹,咳嗆陣作,咳痰色黃或白,粘濁稠厚,咯吐不利,煩悶不安,汗出,面赤,口苦,口渴喜飲,不惡寒,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或弦數。
治法:清熱宣肺,化痰定喘。方藥:定喘湯加減。
(炙麻黃10克 黃芩10克 桑白皮15克 杏仁10克 半夏10克 款冬花10克 蘇子10克 白果10克 甘草6克)或越婢加半夏湯(麻黃 石膏 生姜 大棗 甘草 半夏)
方訣:定喘麻黃與白果,款冬半夏白皮桑;蘇子黃芩甘草杏,宣肺平喘效力彰。
哮證緩解期:
3. 肺虛:主癥:自汗,畏風,常易感冒,每因氣候變化而誘發,發前打噴囔,鼻塞流清涕,氣短聲低,或喉中常有輕度哮鳴音,咳痰清稀色白,面色 白,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或虛大。
治法:補肺固衛。方藥:玉屏風散加減。(黃芪 白術 防風)
證候分析:衛氣虛弱,不能充實腠理,外邪易侵,故自汗,怕風,常易感冒,每因氣候變化而誘發。肺虛不能主氣,氣不化津,痰飲蘊肺,故氣短聲低,咯痰清稀色白。面色 白,舌淡苔白,脈象虛細,皆屬肺氣虛弱之征。
4.肺脾氣虛:主癥:平素食少,脘痞,大便不實,或食油膩易于腹瀉,往往因飲食失常而誘發,倦怠,乏力,氣短不足以息,語言無力,舌質淡,苔薄膩或白滑,脈象細軟。
治法:健脾化痰。方藥:六君子湯加減。(黨參10克 白術10克 茯苓10克 陳皮10克 法夏10克 甘草6克)
方訣:四君子湯中和義,參術茯苓甘草比;益以夏陳名六君,健脾化痰又理氣。
證候分析:脾虛健運無權,故食少脘痞,大便不實,常因飲食不當而引發。中氣不足,則倦怠氣短,語言無力。舌苔薄膩或白滑,質淡,脈象細軟,皆屬脾虛氣弱之候。
5、腎虛:主癥:平素短氣息促,動則尤甚,吸氣不利,心慌,腦轉耳鳴,腰痠腿軟,勞累后哮喘易發,或畏寒,肢冷,自汗,面色蒼白,舌質胖嫩,苔白,脈沉細,或顴紅,煩熱,汗出粘手,舌質紅少苔,脈細數。
治法:補腎納氣。方藥:金匱腎氣丸或七味都氣丸,辨其陰陽進行化裁。
證候分析:久病腎虛,攝納失常,氣不歸元,故氣短,動則喘甚,吸氣不利。精氣虧乏,不能充養,故腦轉耳鳴,腰痠腿軟,勞累易發。若屬陽虛可見外寒之征,陰虛則生內熱之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