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分類】】
1、按藥用部位分類:
2、按藥材的性味和功效分類:
【【解表藥綜述】】
【【解表藥分類】】
一、發散風寒(辛溫解表)藥
1、麻黃:
性能特點:本品辛散性溫,入肺與膀胱經,重在宣肺,藥力較強。外能開腠理,透毛竅,散風寒,以發汗解表;
功效:
應用:
特殊用法:解表宜生用,平喘宜蜜制。
使用注意:本品發汗力較強,故表虛自汗、陰虛盜汗及腎虛咳喘者忌用。
配伍:
性能特點:本品辛溫發散,甘溫助陽,入心、肺、膀胱經,既走表,又走里。發汗力雖不如麻黃,但長于助陽、
功效:
應用:
使用注意:本品辛溫助熱,易傷陰動血,故溫熱病、陰虛陽盛及血熱妄行諸出血證忌用,孕婦及月經過多者慎用
配伍:
3、紫蘇:
性能特點:本品辛溫發散,入肺、脾經。為治風寒感冒常用藥,兼氣滯脹滿者尤佳。
功效:
應用:
特殊用量用法:不宜久煎。葉長于發表散寒,梗長于理氣寬中、安胎。
使用注意:本品辛溫耗氣,氣虛和表虛者慎用。
4、荊芥
性能特點:本品辛香,微溫不烈,藥力平和,功在肺肝。生用長于發散,為發表散風通用藥,治表證及疹癢無論
功效:
主治病癥:外感表證;麻疹不透,風疹瘙癢,瘡瘍初起兼有表證;吐衄下血.
5、防風
性能特點:辛甘微溫。歸膀胱、肝、脾經。
功效:
主治:
使用注意:本品味辛微溫,傷陰血而助火,故血虛及陰虛火旺者慎用。
性能特點:本品辛溫燥散,芳香走竄,善除肺胃經之邪。外散風寒而解表,上通鼻竅而止痛。入陽明能燥濕散寒
功效:
主治:
使用注意:辛溫燥散,故陰虛血熱者忌服。
性能特點:辛、溫。有小毒。歸肺、腎、心經。本品為治感受風寒、風濕之多種痛證及鼻淵鼻塞頭痛之良藥;又
功效:
主治病證:①風寒表證(尤宜鼻塞、頭痛、肢體疼痛較甚者),陽虛外感。
配伍:
使用注意:氣虛多汗、陰虛陽亢頭痛、陰虛或肺熱咳嗽者忌用。反藜蘆。
8、生姜: 辛微溫,歸肺脾經;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胃寒嘔吐)
9、香薷:辛微溫,歸肺胃經;
功效:發汗解表、和中化濕、利水消腫,溫胃調中。
主治:
配伍:
10、藁本:味甘辛溫,歸膀胱經;
功效:
主治:
11、辛夷:辛微苦溫,歸肺胃經;
功效:
主治:
功效:
主治:
13、蒼耳子:辛苦溫,有小毒,歸肺肝經;
功效:
主治:
二、發散風熱(辛涼解表)藥
1、薄荷
性能特點:本品辛涼,氣味芳香,質輕上浮,入肺、肝經,疏泄清利,既善散上焦風熱而清利頭目與咽喉,又能
功效:
主治病證:①風熱感冒,溫病初起。
性能特點:本品辛苦性寒,疏散清宣滑利。外散風熱,內解熱毒,上宣肺氣,下利二便,雖發汗不如薄荷,但長
功效:
主治病證:①風熱感冒,溫病初起。 ②風熱或肺熱咳嗽、咯痰不暢,咽喉腫痛。③麻疹不透,風熱疹癢。④熱
性能特點:本品甘寒質輕,疏散清透解痙,功在肺、肝二經。發汗不如薄荷,清熱不如牛蒡,長于祛風解痙與明
功效:
主治病證:①風熱感冒,溫病初起,音啞咽痛。 ②麻疹不透,風疹瘙癢。 ③風熱或肝熱目赤翳障。 ④小兒驚
配伍:
性能特點:本品質輕疏散,苦寒清泄,味甘兼潤,入肺能疏散清潤,入肝能清火益陰,并兼涼血止血。
功效:
主治:
配伍:
性能特點:本品辛香輕散,苦寒清解,味甘略兼益陰,疏散清降并能。入肺經,善疏散風熱而清利頭目;入肝
功效:
配伍:
6、葛根
性能特點:本品辛甘而涼,性善升散,功在脾胃。既長于疏散肌腠經絡之邪氣而解肌發表退熱,為治項背強痛之
功效:
主治:
用量用法:止瀉宜煨用,退熱生津宜生用。
配伍:
7、柴胡
性能特點:本品苦辛微寒,芳香疏泄升散,主入肝膽經。功善和解退熱、疏肝解郁及升舉陽氣,既為治肝膽疾患
功效:
主治:
用量用法:解表退熱宜生用,疏肝解郁宜醋炙用。
使用注意:本品性能升發,故真陰虧損、肝陽上升之證忌用。
配伍:
功效:
主治:
功效:
主治:
10、蔓荊子:辛苦寒,歸膀胱、肝、胃經;
功效:
主治:
1、藥性:
2、藥味:
3、歸經:
4、升降沉浮:
5、毒性:
【【解表藥配伍應用】】
【【解表藥藥理作用】】
1、發汗作用:
2、解熱作用:
3、鎮痛作用:
4、抗菌、抗病毒作用:
【【解表藥選用時注意事項】】
1、解表藥雖有辛散發汗之共性,但其性質又有溫、涼不同,所以用以治療表證時必須注意辨證準確,分清表寒
2、解表藥發汗作用有強有弱,須視病癥選擇應用。
3、對解表藥發汗力較強的藥物應控制用量,中病即止,以免發汗太過而耗傷津液,導致亡陽或亡陰。
4、溫暖季節及東南地區用量宜小,寒冷季節及西北地區用量可酌情增大。
5、解表藥一般忌用于表虛自汗、陰虛發熱、久病體虛及失血等癥。
6、解表藥多屬辛散輕揚之品,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份揮發而降低療效。
7、解表藥雖能透過發汗解發散風寒藥,性味多為辛溫,發汗作用較強。適用于感冒風寒,呈現惡寒發熱、無
8、解表藥根據自身特點,春夏腠理疏松,容易出汗,用量宜輕;秋冬腠理致密,不易出汗,用量宜重。
【【解表藥的功能比較】】
1、麻黃與桂枝
共同點: 均有發汗解表的功效,都可用于風寒表證及風寒濕痹證。
不同點:1)麻黃,以宣散為主,發汗力強。適用于外感風寒,惡寒無汗的表實證。
2、荊芥與防風:
共同點: 均能發汗解表而治風寒感冒。
不同點:1)荊芥微溫平和,生用長于散風,為發表散風通用藥,又治風熱感冒無汗或汗少者;防風微溫而甘緩
3、蒼耳子與辛夷
共同點:
不同點:
4、桑葉與菊花
共同點:
不同點:1)桑葉性寒,作用偏于肺,疏散力較菊花強;能潤肺止咳,治肺燥咳嗽;菊花性微寒,作用偏肝,平
5、柴胡與升麻
共同點: 均為解表升陽之品,能升清陽而舉陷,用于外感風熱表征;與黃芪、人參等相伍,治氣虛下陷、臟器
不同點:1)雖均能解表,但柴胡苦辛微寒,入肝膽經,主散少陽半表半里之邪,善疏散退熱,主治少陽寒熱往
共同點:均有解熱作用。
不同點:銀柴胡無升散之性,偏于退有汗骨蒸,又能清泄肺熱,為退虛熱,消疳熱之品。主治骨蒸潮熱,小兒疳
7、生姜、干姜與炮姜
共同點:都是姜。
不同點:炮制不一樣,功用也有偏差。生姜辛散力較強,長于發散風寒,溫中止嘔,多用于風寒表證及嘔吐之
8、香薷與麻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