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名醫汪昂曾說:“大抵溫病診舌為要?!?..
清代名醫汪昂曾說:“大抵溫病診舌為要?!惫识偨Y了《溫病舌診條辨18條》,內容如下:
1、衛分、氣分的病變多表現為舌苔的變化;營分、血分的病變則以舌質的變化為主。
2、濕熱病舌苔必膩,由舌苔與舌質的變化可確定濕與熱的多少。
3、食滯內停,舌苔垢厚而膩。
4、舌邊尖紅,苔薄白者,不論病程長短,熱勢高低,但邪氣仍在衛分。
5、舌邊尖紅,苔薄白而膩者,為溫熱夾濕或濕溫初起,邪在上焦。
6、舌紅而瘦,苔薄白者,屬素體陰分不足,又感溫熱之邪。
7、舌苔白厚而膩者,屬兼有濕滯內停。
8、舌苔黃白相兼,或白苔上罩有微薄黃苔垢者,為邪介于衛分氣分之間,漸入氣分。
9、舌紅,苔黃燥乏津或焦黑起刺者,為氣分有形熱結之證。
10、舌紅,無苔,熱輕而渴,為氣分后期肺胃陰傷之證。
11、舌紅潤者,為濕熱病后期,濕化未凈,熱清而未盡之證。
12、舌紅,苔黃膩而厚者,為濕熱蘊郁中焦,兼有食滯內停之證。
13、舌絳,苔白膩者,為濕熱阻遏上焦,邪熱內迫入營之象。
14、舌絳,苔黃燥者,為氣營兩燔之證。
15、舌絳,苔黃膩者,為濕熱內盛,濕閉氣分,邪熱內迫入營血。
16、熱入營分,傷及營陰,則舌絳無苔。
17、舌絳而鮮澤者,熱入心包。
18、舌絳而干瘦者,下焦溫病。
舌苔與舌質的變化常給臨床辨證用藥提供根據,并可預測病之進退,臨證者千萬不可忽視。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